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谁是老股民啊,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深证成指在91年4月开始跌得那么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0:0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

从1990年至1992年是深圳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也是股市从冷到热、从乱到治的三年。

深圳从1986年开始搞股份制试验并没有引起全国的注意。当时全国改革的焦点是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价格双轨制,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这是经济*改革必须首先要闯过的关口,股份制改革还不可能提到应有地位。深圳率先搞股份制和股票上市,也没有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而是处在一种冷却状态。到1990年初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100多家,其中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发展、金田、万科、安达、原野5家。

批准股票上市,当时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严格的标准。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有了一定规模,其他也都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主要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就批了。股票发行到现在有了完善的一级市场的概念,当时没有,都是上市公司自己去推销。由于人们对股票缺少基本的了解,有些人认为股票就是投机、是*、是害人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就是表现为股市的大波动,多少人跳河、跳楼,因而望而生畏。再则,上市公司都是建立不久的新公司,其本身缺乏业绩和信誉的支撑,没有吸引力。原始股推销起来很困难,按1比1(即股票票面值1元发行价1元),也难推销掉,股票发行几乎无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市里要求干部买股票,支持改革。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家公司的股票推销出去了。按理,发行后就要有上市交易,但当时深圳还没有交易所,只是在商业银行下设3个附属的证券部,都是一间很小的房子。二级市场交易清淡,几乎没有什么交易。直到1989年末,二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有了些变化。由于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升值并有股利发放,人们开始认识到股票可以赚钱,许多人希望拥有股票,于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起来,证券营业部人头攒动。这就是 1990年初我到深圳工作时的情况。

从基本上没有交易,到开始有了些交易活动,到过度投机,这个过程发展得非常快,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炒股被认为是贸易风潮、房地产风潮后的第3次发财机会,股市迅速升温。我1990年初到深圳担任*,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形势,只有一家特区证券公司和三个营业部已无法容纳大量的交易活动,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不仅这5家上市公司股票买卖活动大量在场外进行,其他非上市公司也印一些单子说某某企业多少股每股多少钱,也拿去交易,黑市猖獗。股票交易火爆和交易极不规范的混乱状况,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经济纠纷随时可能大量爆发。面对问题,*、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股市。时任**的李濒同志曾对我说:“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工作你要亲自抓。”我也深深感到,对这样一项既涉及产权制度又涉及金融*的重大改革,作为*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不敢懈怠,有了*的交代更可以放开去抓了。我到任后下决心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股票市场,取缔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1990年5月 28日我签发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管理,取缔场外交易》的*通告,一切股票交易活动都必须根据认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资格,到证券公司交易。市人行、市工商、市*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了一场扫荡场外非法交易的综合治理行动,黑市交易得到了遏制。

一个通告、一次行动,只能治“表”,不能解决证券市场的基本问题。6月李灏同志从日本访问回来后在一次*办公会上说:整顿市场抓得好,为规范化、法制化开了个好头。现在要趁热打铁,抓紧成立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立法工作。

为了强化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决定把1988年11月成立的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改为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因为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这样一改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证券市场建设。组长仍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副*张鸿义担任,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在*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在整顿场外交易的同时,我们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证券立法,二是成立证券交易所,三是发展证券公司。

证券立法工作。1989年专家班子搜集、翻译了大量国外证券市场的资料,重点研究和借鉴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的经验,酝酿相关法律文件。1 990年的主要工作是结合深圳的实际起草、审议和公布实施。立法工作经过专家班子(包括征求深港两地专家的意见)、证券领导小组和市*常务会议三个层次形成法律文件,最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当时深圳还没有*及其常委会,也没有立法权。证券交易暂行办法在1990年9月出稿后,我和李灏同志一道去找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汇报,请求批准。当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可能总行领导认为还不是很迫切,毕竟当时的公司上市还没有成为一种全国性行为,只是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有。我们对此表示理解,但决定作为试行方案,先操作,深圳是试验区嘛!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1991年出台了公司制条例,对上市公司有了较规范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深圳是较早在全国按公司制国际惯例规范公司运行的地方。

组建证券交易所。1989年11月15日市*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并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小组,王健任筹备小组组长,禹国刚任专家小组组长。1990年从年初到年末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但当时大家对证券交易所能发挥多大作用认识不清,第一个方案报到我这里时,设计的营业大厅面积才100多平方米。我一看这怎么行呢,今后所有的交易活动都要汇集到交易所,而且上市公司及股票规模必将迅速扩展。第二个方案报来400多平方米,我还是嫌小。我认为尽管当时出市交易代表人数不多,但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最后在深圳国投大厦搞了整个一层楼面。各家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都很支持,积极参加,做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从各银行懂证券的人士中招聘抽调出一批专业人才,吸引了一批从日本、美国等学习证券回来的人士,还从香港中国银行吸收了一些,在深圳形成了一批从事股份制改造、证券管理的专家队伍。在班子和队伍解决之后,交易所的软、硬件建设很快就搞起来了,起草了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硬件设施非常先进,交易能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堵住了舞弊的机会。

证券交易所组建起来后,只等择时开业。1990年11月22日,李灏、我和张鸿义同志一起到国投大厦检查证券交易所筹备工作。我们在听取汇报和观看交易演示之后,李灏同志开宗明义地说:“何时开业?我们今天就是拍板来的。”王健和禹国刚信心十足地回答:“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但涉及到具体开业的日子,问题就来了。我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开业报告还没有批下来,怎么办? 我想现在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兴利除弊,为了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早一天开业比晚一天开业好。我建议: “不等总行批准,作为试开业抓紧开张。特区试验权是*给我们的尚方宝剑,该用时就得用。”李濒和张鸿义同志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拍板了。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1年4月批准深交所的日子提前了5个多月。这样在中国证券交易发展史上就产生了一个悬案:总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前(1990年12月8日批准,1991年3月开业),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在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哪一家?1994年全国证券界在庐山开研讨会,业界人士在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发言时,都会加上这么一句:如果算试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把交易活动纳入到可以监控的轨道,积极培育健康、有序的股票交易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为了适应二级市场交易迅猛发展的需要,证券公司也加快发展起来,各家银行参股,有效地利用银行的一些网点,搞证券公司或营业部。到 1991年末,营业点已经发展到306个。深圳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到1 992年末上市公司由过去的5家发展到24家,二级市场日交易额由过去的几千万元上升到几亿、十几亿元。1991年末*召开证券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的*同志还表彰了深圳证券市场规范工作做得比较好。深圳证券市场进入了逐步提高的新阶段。

作者:郑良玉 来源:《深交所》2004年第4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她要嚣张就让他嚣张了,这下看她怎么圆4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我来告诉你,那个时候股市刚刚开始,股票只有几只,齐涨齐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这个夏天真的很特殊啊,不要再见8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

从1990年至1992年是深圳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也是股市从冷到热、从乱到治的三年。

深圳从1986年开始搞股份制试验并没有引起全国的注意。当时全国改革的焦点是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价格双轨制,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这是经济*改革必须首先要闯过的关口,股份制改革还不可能提到应有地位。深圳率先搞股份制和股票上市,也没有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而是处在一种冷却状态。到1990年初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100多家,其中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发展、金田、万科、安达、原野5家。

批准股票上市,当时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严格的标准。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有了一定规模,其他也都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主要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就批了。股票发行到现在有了完善的一级市场的概念,当时没有,都是上市公司自己去推销。由于人们对股票缺少基本的了解,有些人认为股票就是投机、是*、是害人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就是表现为股市的大波动,多少人跳河、跳楼,因而望而生畏。再则,上市公司都是建立不久的新公司,其本身缺乏业绩和信誉的支撑,没有吸引力。原始股推销起来很困难,按1比1(即股票票面值1元发行价1元),也难推销掉,股票发行几乎无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市里要求干部买股票,支持改革。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家公司的股票推销出去了。按理,发行后就要有上市交易,但当时深圳还没有交易所,只是在商业银行下设3个附属的证券部,都是一间很小的房子。二级市场交易清淡,几乎没有什么交易。直到1989年末,二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有了些变化。由于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升值并有股利发放,人们开始认识到股票可以赚钱,许多人希望拥有股票,于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起来,证券营业部人头攒动。这就是 1990年初我到深圳工作时的情况。

从基本上没有交易,到开始有了些交易活动,到过度投机,这个过程发展得非常快,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炒股被认为是贸易风潮、房地产风潮后的第3次发财机会,股市迅速升温。我1990年初到深圳担任*,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形势,只有一家特区证券公司和三个营业部已无法容纳大量的交易活动,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不仅这5家上市公司股票买卖活动大量在场外进行,其他非上市公司也印一些单子说某某企业多少股每股多少钱,也拿去交易,黑市猖獗。股票交易火爆和交易极不规范的混乱状况,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经济纠纷随时可能大量爆发。面对问题,*、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股市。时任**的李濒同志曾对我说:“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工作你要亲自抓。”我也深深感到,对这样一项既涉及产权制度又涉及金融*的重大改革,作为*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不敢懈怠,有了*的交代更可以放开去抓了。我到任后下决心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股票市场,取缔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1990年5月 28日我签发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管理,取缔场外交易》的*通告,一切股票交易活动都必须根据认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资格,到证券公司交易。市人行、市工商、市*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了一场扫荡场外非法交易的综合治理行动,黑市交易得到了遏制。

一个通告、一次行动,只能治“表”,不能解决证券市场的基本问题。6月李灏同志从日本访问回来后在一次*办公会上说:整顿市场抓得好,为规范化、法制化开了个好头。现在要趁热打铁,抓紧成立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立法工作。

为了强化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决定把1988年11月成立的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改为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因为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这样一改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证券市场建设。组长仍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副*张鸿义担任,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在*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在整顿场外交易的同时,我们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证券立法,二是成立证券交易所,三是发展证券公司。

证券立法工作。1989年专家班子搜集、翻译了大量国外证券市场的资料,重点研究和借鉴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的经验,酝酿相关法律文件。1 990年的主要工作是结合深圳的实际起草、审议和公布实施。立法工作经过专家班子(包括征求深港两地专家的意见)、证券领导小组和市*常务会议三个层次形成法律文件,最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当时深圳还没有*及其常委会,也没有立法权。证券交易暂行办法在1990年9月出稿后,我和李灏同志一道去找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汇报,请求批准。当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可能总行领导认为还不是很迫切,毕竟当时的公司上市还没有成为一种全国性行为,只是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有。我们对此表示理解,但决定作为试行方案,先操作,深圳是试验区嘛!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1991年出台了公司制条例,对上市公司有了较规范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深圳是较早在全国按公司制国际惯例规范公司运行的地方。

组建证券交易所。1989年11月15日市*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并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小组,王健任筹备小组组长,禹国刚任专家小组组长。1990年从年初到年末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但当时大家对证券交易所能发挥多大作用认识不清,第一个方案报到我这里时,设计的营业大厅面积才100多平方米。我一看这怎么行呢,今后所有的交易活动都要汇集到交易所,而且上市公司及股票规模必将迅速扩展。第二个方案报来400多平方米,我还是嫌小。我认为尽管当时出市交易代表人数不多,但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最后在深圳国投大厦搞了整个一层楼面。各家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都很支持,积极参加,做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从各银行懂证券的人士中招聘抽调出一批专业人才,吸引了一批从日本、美国等学习证券回来的人士,还从香港中国银行吸收了一些,在深圳形成了一批从事股份制改造、证券管理的专家队伍。在班子和队伍解决之后,交易所的软、硬件建设很快就搞起来了,起草了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硬件设施非常先进,交易能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堵住了舞弊的机会。

证券交易所组建起来后,只等择时开业。1990年11月22日,李灏、我和张鸿义同志一起到国投大厦检查证券交易所筹备工作。我们在听取汇报和观看交易演示之后,李灏同志开宗明义地说:“何时开业?我们今天就是拍板来的。”王健和禹国刚信心十足地回答:“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但涉及到具体开业的日子,问题就来了。我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开业报告还没有批下来,怎么办? 我想现在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兴利除弊,为了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早一天开业比晚一天开业好。我建议: “不等总行批准,作为试开业抓紧开张。特区试验权是*给我们的尚方宝剑,该用时就得用。”李濒和张鸿义同志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拍板了。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1年4月批准深交所的日子提前了5个多月。这样在中国证券交易发展史上就产生了一个悬案:总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前(1990年12月8日批准,1991年3月开业),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在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哪一家?1994年全国证券界在庐山开研讨会,业界人士在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发言时,都会加上这么一句:如果算试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把交易活动纳入到可以监控的轨道,积极培育健康、有序的股票交易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为了适应二级市场交易迅猛发展的需要,证券公司也加快发展起来,各家银行参股,有效地利用银行的一些网点,搞证券公司或营业部。到 1991年末,营业点已经发展到306个。深圳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到1 992年末上市公司由过去的5家发展到24家,二级市场日交易额由过去的几千万元上升到几亿、十几亿元。1991年末*召开证券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的*同志还表彰了深圳证券市场规范工作做得比较好。深圳证券市场进入了逐步提高的新阶段。

作者:郑良玉 来源:《深交所》2004年第4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她要嚣张就让他嚣张了,这下看她怎么圆4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

从1990年至1992年是深圳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也是股市从冷到热、从乱到治的三年。

深圳从1986年开始搞股份制试验并没有引起全国的注意。当时全国改革的焦点是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价格双轨制,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这是经济*改革必须首先要闯过的关口,股份制改革还不可能提到应有地位。深圳率先搞股份制和股票上市,也没有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而是处在一种冷却状态。到1990年初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100多家,其中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发展、金田、万科、安达、原野5家。

批准股票上市,当时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严格的标准。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有了一定规模,其他也都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主要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就批了。股票发行到现在有了完善的一级市场的概念,当时没有,都是上市公司自己去推销。由于人们对股票缺少基本的了解,有些人认为股票就是投机、是*、是害人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就是表现为股市的大波动,多少人跳河、跳楼,因而望而生畏。再则,上市公司都是建立不久的新公司,其本身缺乏业绩和信誉的支撑,没有吸引力。原始股推销起来很困难,按1比1(即股票票面值1元发行价1元),也难推销掉,股票发行几乎无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市里要求干部买股票,支持改革。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家公司的股票推销出去了。按理,发行后就要有上市交易,但当时深圳还没有交易所,只是在商业银行下设3个附属的证券部,都是一间很小的房子。二级市场交易清淡,几乎没有什么交易。直到1989年末,二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有了些变化。由于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升值并有股利发放,人们开始认识到股票可以赚钱,许多人希望拥有股票,于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起来,证券营业部人头攒动。这就是 1990年初我到深圳工作时的情况。

从基本上没有交易,到开始有了些交易活动,到过度投机,这个过程发展得非常快,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炒股被认为是贸易风潮、房地产风潮后的第3次发财机会,股市迅速升温。我1990年初到深圳担任*,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形势,只有一家特区证券公司和三个营业部已无法容纳大量的交易活动,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不仅这5家上市公司股票买卖活动大量在场外进行,其他非上市公司也印一些单子说某某企业多少股每股多少钱,也拿去交易,黑市猖獗。股票交易火爆和交易极不规范的混乱状况,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经济纠纷随时可能大量爆发。面对问题,*、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股市。时任**的李濒同志曾对我说:“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工作你要亲自抓。”我也深深感到,对这样一项既涉及产权制度又涉及金融*的重大改革,作为*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不敢懈怠,有了*的交代更可以放开去抓了。我到任后下决心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股票市场,取缔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1990年5月 28日我签发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管理,取缔场外交易》的*通告,一切股票交易活动都必须根据认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资格,到证券公司交易。市人行、市工商、市*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了一场扫荡场外非法交易的综合治理行动,黑市交易得到了遏制。

一个通告、一次行动,只能治“表”,不能解决证券市场的基本问题。6月李灏同志从日本访问回来后在一次*办公会上说:整顿市场抓得好,为规范化、法制化开了个好头。现在要趁热打铁,抓紧成立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立法工作。

为了强化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决定把1988年11月成立的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改为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因为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这样一改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证券市场建设。组长仍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副*张鸿义担任,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在*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在整顿场外交易的同时,我们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证券立法,二是成立证券交易所,三是发展证券公司。

证券立法工作。1989年专家班子搜集、翻译了大量国外证券市场的资料,重点研究和借鉴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的经验,酝酿相关法律文件。1 990年的主要工作是结合深圳的实际起草、审议和公布实施。立法工作经过专家班子(包括征求深港两地专家的意见)、证券领导小组和市*常务会议三个层次形成法律文件,最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当时深圳还没有*及其常委会,也没有立法权。证券交易暂行办法在1990年9月出稿后,我和李灏同志一道去找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汇报,请求批准。当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可能总行领导认为还不是很迫切,毕竟当时的公司上市还没有成为一种全国性行为,只是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有。我们对此表示理解,但决定作为试行方案,先操作,深圳是试验区嘛!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1991年出台了公司制条例,对上市公司有了较规范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深圳是较早在全国按公司制国际惯例规范公司运行的地方。

组建证券交易所。1989年11月15日市*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并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小组,王健任筹备小组组长,禹国刚任专家小组组长。1990年从年初到年末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但当时大家对证券交易所能发挥多大作用认识不清,第一个方案报到我这里时,设计的营业大厅面积才100多平方米。我一看这怎么行呢,今后所有的交易活动都要汇集到交易所,而且上市公司及股票规模必将迅速扩展。第二个方案报来400多平方米,我还是嫌小。我认为尽管当时出市交易代表人数不多,但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最后在深圳国投大厦搞了整个一层楼面。各家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都很支持,积极参加,做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从各银行懂证券的人士中招聘抽调出一批专业人才,吸引了一批从日本、美国等学习证券回来的人士,还从香港中国银行吸收了一些,在深圳形成了一批从事股份制改造、证券管理的专家队伍。在班子和队伍解决之后,交易所的软、硬件建设很快就搞起来了,起草了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硬件设施非常先进,交易能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堵住了舞弊的机会。

证券交易所组建起来后,只等择时开业。1990年11月22日,李灏、我和张鸿义同志一起到国投大厦检查证券交易所筹备工作。我们在听取汇报和观看交易演示之后,李灏同志开宗明义地说:“何时开业?我们今天就是拍板来的。”王健和禹国刚信心十足地回答:“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但涉及到具体开业的日子,问题就来了。我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开业报告还没有批下来,怎么办? 我想现在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兴利除弊,为了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早一天开业比晚一天开业好。我建议: “不等总行批准,作为试开业抓紧开张。特区试验权是*给我们的尚方宝剑,该用时就得用。”李濒和张鸿义同志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拍板了。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1年4月批准深交所的日子提前了5个多月。这样在中国证券交易发展史上就产生了一个悬案:总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前(1990年12月8日批准,1991年3月开业),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在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哪一家?1994年全国证券界在庐山开研讨会,业界人士在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发言时,都会加上这么一句:如果算试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把交易活动纳入到可以监控的轨道,积极培育健康、有序的股票交易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为了适应二级市场交易迅猛发展的需要,证券公司也加快发展起来,各家银行参股,有效地利用银行的一些网点,搞证券公司或营业部。到 1991年末,营业点已经发展到306个。深圳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到1 992年末上市公司由过去的5家发展到24家,二级市场日交易额由过去的几千万元上升到几亿、十几亿元。1991年末*召开证券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的*同志还表彰了深圳证券市场规范工作做得比较好。深圳证券市场进入了逐步提高的新阶段。

作者:郑良玉 来源:《深交所》2004年第4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

从1990年至1992年是深圳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也是股市从冷到热、从乱到治的三年。

深圳从1986年开始搞股份制试验并没有引起全国的注意。当时全国改革的焦点是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价格双轨制,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这是经济*改革必须首先要闯过的关口,股份制改革还不可能提到应有地位。深圳率先搞股份制和股票上市,也没有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而是处在一种冷却状态。到1990年初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100多家,其中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发展、金田、万科、安达、原野5家。

批准股票上市,当时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严格的标准。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有了一定规模,其他也都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主要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就批了。股票发行到现在有了完善的一级市场的概念,当时没有,都是上市公司自己去推销。由于人们对股票缺少基本的了解,有些人认为股票就是投机、是*、是害人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就是表现为股市的大波动,多少人跳河、跳楼,因而望而生畏。再则,上市公司都是建立不久的新公司,其本身缺乏业绩和信誉的支撑,没有吸引力。原始股推销起来很困难,按1比1(即股票票面值1元发行价1元),也难推销掉,股票发行几乎无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市里要求干部买股票,支持改革。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家公司的股票推销出去了。按理,发行后就要有上市交易,但当时深圳还没有交易所,只是在商业银行下设3个附属的证券部,都是一间很小的房子。二级市场交易清淡,几乎没有什么交易。直到1989年末,二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有了些变化。由于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升值并有股利发放,人们开始认识到股票可以赚钱,许多人希望拥有股票,于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起来,证券营业部人头攒动。这就是 1990年初我到深圳工作时的情况。

从基本上没有交易,到开始有了些交易活动,到过度投机,这个过程发展得非常快,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炒股被认为是贸易风潮、房地产风潮后的第3次发财机会,股市迅速升温。我1990年初到深圳担任*,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形势,只有一家特区证券公司和三个营业部已无法容纳大量的交易活动,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不仅这5家上市公司股票买卖活动大量在场外进行,其他非上市公司也印一些单子说某某企业多少股每股多少钱,也拿去交易,黑市猖獗。股票交易火爆和交易极不规范的混乱状况,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经济纠纷随时可能大量爆发。面对问题,*、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股市。时任**的李濒同志曾对我说:“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工作你要亲自抓。”我也深深感到,对这样一项既涉及产权制度又涉及金融*的重大改革,作为*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不敢懈怠,有了*的交代更可以放开去抓了。我到任后下决心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股票市场,取缔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1990年5月 28日我签发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管理,取缔场外交易》的*通告,一切股票交易活动都必须根据认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资格,到证券公司交易。市人行、市工商、市*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了一场扫荡场外非法交易的综合治理行动,黑市交易得到了遏制。

一个通告、一次行动,只能治“表”,不能解决证券市场的基本问题。6月李灏同志从日本访问回来后在一次*办公会上说:整顿市场抓得好,为规范化、法制化开了个好头。现在要趁热打铁,抓紧成立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立法工作。

为了强化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决定把1988年11月成立的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改为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因为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这样一改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证券市场建设。组长仍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副*张鸿义担任,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在*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在整顿场外交易的同时,我们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证券立法,二是成立证券交易所,三是发展证券公司。

证券立法工作。1989年专家班子搜集、翻译了大量国外证券市场的资料,重点研究和借鉴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的经验,酝酿相关法律文件。1 990年的主要工作是结合深圳的实际起草、审议和公布实施。立法工作经过专家班子(包括征求深港两地专家的意见)、证券领导小组和市*常务会议三个层次形成法律文件,最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当时深圳还没有*及其常委会,也没有立法权。证券交易暂行办法在1990年9月出稿后,我和李灏同志一道去找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汇报,请求批准。当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可能总行领导认为还不是很迫切,毕竟当时的公司上市还没有成为一种全国性行为,只是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有。我们对此表示理解,但决定作为试行方案,先操作,深圳是试验区嘛!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1991年出台了公司制条例,对上市公司有了较规范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深圳是较早在全国按公司制国际惯例规范公司运行的地方。

组建证券交易所。1989年11月15日市*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并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小组,王健任筹备小组组长,禹国刚任专家小组组长。1990年从年初到年末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但当时大家对证券交易所能发挥多大作用认识不清,第一个方案报到我这里时,设计的营业大厅面积才100多平方米。我一看这怎么行呢,今后所有的交易活动都要汇集到交易所,而且上市公司及股票规模必将迅速扩展。第二个方案报来400多平方米,我还是嫌小。我认为尽管当时出市交易代表人数不多,但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最后在深圳国投大厦搞了整个一层楼面。各家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都很支持,积极参加,做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从各银行懂证券的人士中招聘抽调出一批专业人才,吸引了一批从日本、美国等学习证券回来的人士,还从香港中国银行吸收了一些,在深圳形成了一批从事股份制改造、证券管理的专家队伍。在班子和队伍解决之后,交易所的软、硬件建设很快就搞起来了,起草了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硬件设施非常先进,交易能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堵住了舞弊的机会。

证券交易所组建起来后,只等择时开业。1990年11月22日,李灏、我和张鸿义同志一起到国投大厦检查证券交易所筹备工作。我们在听取汇报和观看交易演示之后,李灏同志开宗明义地说:“何时开业?我们今天就是拍板来的。”王健和禹国刚信心十足地回答:“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但涉及到具体开业的日子,问题就来了。我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开业报告还没有批下来,怎么办? 我想现在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兴利除弊,为了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早一天开业比晚一天开业好。我建议: “不等总行批准,作为试开业抓紧开张。特区试验权是*给我们的尚方宝剑,该用时就得用。”李濒和张鸿义同志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拍板了。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1年4月批准深交所的日子提前了5个多月。这样在中国证券交易发展史上就产生了一个悬案:总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前(1990年12月8日批准,1991年3月开业),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在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哪一家?1994年全国证券界在庐山开研讨会,业界人士在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发言时,都会加上这么一句:如果算试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把交易活动纳入到可以监控的轨道,积极培育健康、有序的股票交易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为了适应二级市场交易迅猛发展的需要,证券公司也加快发展起来,各家银行参股,有效地利用银行的一些网点,搞证券公司或营业部。到 1991年末,营业点已经发展到306个。深圳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到1 992年末上市公司由过去的5家发展到24家,二级市场日交易额由过去的几千万元上升到几亿、十几亿元。1991年末*召开证券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的*同志还表彰了深圳证券市场规范工作做得比较好。深圳证券市场进入了逐步提高的新阶段。

作者:郑良玉 来源:《深交所》2004年第4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她要嚣张就让他嚣张了,这下看她怎么圆4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她要嚣张就让他嚣张了,这下看她怎么圆4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我来告诉你,那个时候股市刚刚开始,股票只有几只,齐涨齐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我来告诉你,那个时候股市刚刚开始,股票只有几只,齐涨齐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这个夏天真的很特殊啊,不要再见8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这个夏天真的很特殊啊,不要再见8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我来告诉你,那个时候股市刚刚开始,股票只有几只,齐涨齐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

从1990年至1992年是深圳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也是股市从冷到热、从乱到治的三年。

深圳从1986年开始搞股份制试验并没有引起全国的注意。当时全国改革的焦点是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价格双轨制,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这是经济*改革必须首先要闯过的关口,股份制改革还不可能提到应有地位。深圳率先搞股份制和股票上市,也没有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而是处在一种冷却状态。到1990年初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100多家,其中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发展、金田、万科、安达、原野5家。

批准股票上市,当时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严格的标准。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有了一定规模,其他也都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主要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就批了。股票发行到现在有了完善的一级市场的概念,当时没有,都是上市公司自己去推销。由于人们对股票缺少基本的了解,有些人认为股票就是投机、是*、是害人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就是表现为股市的大波动,多少人跳河、跳楼,因而望而生畏。再则,上市公司都是建立不久的新公司,其本身缺乏业绩和信誉的支撑,没有吸引力。原始股推销起来很困难,按1比1(即股票票面值1元发行价1元),也难推销掉,股票发行几乎无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市里要求干部买股票,支持改革。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家公司的股票推销出去了。按理,发行后就要有上市交易,但当时深圳还没有交易所,只是在商业银行下设3个附属的证券部,都是一间很小的房子。二级市场交易清淡,几乎没有什么交易。直到1989年末,二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有了些变化。由于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升值并有股利发放,人们开始认识到股票可以赚钱,许多人希望拥有股票,于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起来,证券营业部人头攒动。这就是 1990年初我到深圳工作时的情况。

从基本上没有交易,到开始有了些交易活动,到过度投机,这个过程发展得非常快,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炒股被认为是贸易风潮、房地产风潮后的第3次发财机会,股市迅速升温。我1990年初到深圳担任*,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形势,只有一家特区证券公司和三个营业部已无法容纳大量的交易活动,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不仅这5家上市公司股票买卖活动大量在场外进行,其他非上市公司也印一些单子说某某企业多少股每股多少钱,也拿去交易,黑市猖獗。股票交易火爆和交易极不规范的混乱状况,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经济纠纷随时可能大量爆发。面对问题,*、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股市。时任**的李濒同志曾对我说:“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工作你要亲自抓。”我也深深感到,对这样一项既涉及产权制度又涉及金融*的重大改革,作为*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不敢懈怠,有了*的交代更可以放开去抓了。我到任后下决心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股票市场,取缔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1990年5月 28日我签发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管理,取缔场外交易》的*通告,一切股票交易活动都必须根据认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资格,到证券公司交易。市人行、市工商、市*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了一场扫荡场外非法交易的综合治理行动,黑市交易得到了遏制。

一个通告、一次行动,只能治“表”,不能解决证券市场的基本问题。6月李灏同志从日本访问回来后在一次*办公会上说:整顿市场抓得好,为规范化、法制化开了个好头。现在要趁热打铁,抓紧成立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立法工作。

为了强化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决定把1988年11月成立的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改为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因为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这样一改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证券市场建设。组长仍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副*张鸿义担任,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在*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在整顿场外交易的同时,我们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证券立法,二是成立证券交易所,三是发展证券公司。

证券立法工作。1989年专家班子搜集、翻译了大量国外证券市场的资料,重点研究和借鉴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的经验,酝酿相关法律文件。1 990年的主要工作是结合深圳的实际起草、审议和公布实施。立法工作经过专家班子(包括征求深港两地专家的意见)、证券领导小组和市*常务会议三个层次形成法律文件,最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当时深圳还没有*及其常委会,也没有立法权。证券交易暂行办法在1990年9月出稿后,我和李灏同志一道去找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汇报,请求批准。当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可能总行领导认为还不是很迫切,毕竟当时的公司上市还没有成为一种全国性行为,只是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有。我们对此表示理解,但决定作为试行方案,先操作,深圳是试验区嘛!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1991年出台了公司制条例,对上市公司有了较规范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深圳是较早在全国按公司制国际惯例规范公司运行的地方。

组建证券交易所。1989年11月15日市*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并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小组,王健任筹备小组组长,禹国刚任专家小组组长。1990年从年初到年末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但当时大家对证券交易所能发挥多大作用认识不清,第一个方案报到我这里时,设计的营业大厅面积才100多平方米。我一看这怎么行呢,今后所有的交易活动都要汇集到交易所,而且上市公司及股票规模必将迅速扩展。第二个方案报来400多平方米,我还是嫌小。我认为尽管当时出市交易代表人数不多,但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最后在深圳国投大厦搞了整个一层楼面。各家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都很支持,积极参加,做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从各银行懂证券的人士中招聘抽调出一批专业人才,吸引了一批从日本、美国等学习证券回来的人士,还从香港中国银行吸收了一些,在深圳形成了一批从事股份制改造、证券管理的专家队伍。在班子和队伍解决之后,交易所的软、硬件建设很快就搞起来了,起草了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硬件设施非常先进,交易能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堵住了舞弊的机会。

证券交易所组建起来后,只等择时开业。1990年11月22日,李灏、我和张鸿义同志一起到国投大厦检查证券交易所筹备工作。我们在听取汇报和观看交易演示之后,李灏同志开宗明义地说:“何时开业?我们今天就是拍板来的。”王健和禹国刚信心十足地回答:“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但涉及到具体开业的日子,问题就来了。我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开业报告还没有批下来,怎么办? 我想现在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兴利除弊,为了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早一天开业比晚一天开业好。我建议: “不等总行批准,作为试开业抓紧开张。特区试验权是*给我们的尚方宝剑,该用时就得用。”李濒和张鸿义同志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拍板了。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1年4月批准深交所的日子提前了5个多月。这样在中国证券交易发展史上就产生了一个悬案:总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前(1990年12月8日批准,1991年3月开业),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在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哪一家?1994年全国证券界在庐山开研讨会,业界人士在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发言时,都会加上这么一句:如果算试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把交易活动纳入到可以监控的轨道,积极培育健康、有序的股票交易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为了适应二级市场交易迅猛发展的需要,证券公司也加快发展起来,各家银行参股,有效地利用银行的一些网点,搞证券公司或营业部。到 1991年末,营业点已经发展到306个。深圳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到1 992年末上市公司由过去的5家发展到24家,二级市场日交易额由过去的几千万元上升到几亿、十几亿元。1991年末*召开证券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的*同志还表彰了深圳证券市场规范工作做得比较好。深圳证券市场进入了逐步提高的新阶段。

作者:郑良玉 来源:《深交所》2004年第4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

从1990年至1992年是深圳股市快速成长的三年,也是股市从冷到热、从乱到治的三年。

深圳从1986年开始搞股份制试验并没有引起全国的注意。当时全国改革的焦点是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价格双轨制,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这是经济*改革必须首先要闯过的关口,股份制改革还不可能提到应有地位。深圳率先搞股份制和股票上市,也没有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而是处在一种冷却状态。到1990年初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100多家,其中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发展、金田、万科、安达、原野5家。

批准股票上市,当时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严格的标准。除了深圳发展银行有了一定规模,其他也都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主要是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就批了。股票发行到现在有了完善的一级市场的概念,当时没有,都是上市公司自己去推销。由于人们对股票缺少基本的了解,有些人认为股票就是投机、是*、是害人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就是表现为股市的大波动,多少人跳河、跳楼,因而望而生畏。再则,上市公司都是建立不久的新公司,其本身缺乏业绩和信誉的支撑,没有吸引力。原始股推销起来很困难,按1比1(即股票票面值1元发行价1元),也难推销掉,股票发行几乎无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市里要求干部买股票,支持改革。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动下,5家公司的股票推销出去了。按理,发行后就要有上市交易,但当时深圳还没有交易所,只是在商业银行下设3个附属的证券部,都是一间很小的房子。二级市场交易清淡,几乎没有什么交易。直到1989年末,二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有了些变化。由于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升值并有股利发放,人们开始认识到股票可以赚钱,许多人希望拥有股票,于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二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起来,证券营业部人头攒动。这就是 1990年初我到深圳工作时的情况。

从基本上没有交易,到开始有了些交易活动,到过度投机,这个过程发展得非常快,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炒股被认为是贸易风潮、房地产风潮后的第3次发财机会,股市迅速升温。我1990年初到深圳担任*,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形势,只有一家特区证券公司和三个营业部已无法容纳大量的交易活动,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不仅这5家上市公司股票买卖活动大量在场外进行,其他非上市公司也印一些单子说某某企业多少股每股多少钱,也拿去交易,黑市猖獗。股票交易火爆和交易极不规范的混乱状况,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经济纠纷随时可能大量爆发。面对问题,*、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股市。时任**的李濒同志曾对我说:“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工作你要亲自抓。”我也深深感到,对这样一项既涉及产权制度又涉及金融*的重大改革,作为*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不敢懈怠,有了*的交代更可以放开去抓了。我到任后下决心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股票市场,取缔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1990年5月 28日我签发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管理,取缔场外交易》的*通告,一切股票交易活动都必须根据认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资格,到证券公司交易。市人行、市工商、市*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了一场扫荡场外非法交易的综合治理行动,黑市交易得到了遏制。

一个通告、一次行动,只能治“表”,不能解决证券市场的基本问题。6月李灏同志从日本访问回来后在一次*办公会上说:整顿市场抓得好,为规范化、法制化开了个好头。现在要趁热打铁,抓紧成立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立法工作。

为了强化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决定把1988年11月成立的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改为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因为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这样一改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证券市场建设。组长仍由当时主管金融的副*张鸿义担任,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在*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在整顿场外交易的同时,我们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证券立法,二是成立证券交易所,三是发展证券公司。

证券立法工作。1989年专家班子搜集、翻译了大量国外证券市场的资料,重点研究和借鉴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的经验,酝酿相关法律文件。1 990年的主要工作是结合深圳的实际起草、审议和公布实施。立法工作经过专家班子(包括征求深港两地专家的意见)、证券领导小组和市*常务会议三个层次形成法律文件,最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当时深圳还没有*及其常委会,也没有立法权。证券交易暂行办法在1990年9月出稿后,我和李灏同志一道去找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汇报,请求批准。当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可能总行领导认为还不是很迫切,毕竟当时的公司上市还没有成为一种全国性行为,只是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有。我们对此表示理解,但决定作为试行方案,先操作,深圳是试验区嘛!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1991年出台了公司制条例,对上市公司有了较规范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深圳是较早在全国按公司制国际惯例规范公司运行的地方。

组建证券交易所。1989年11月15日市*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并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小组,王健任筹备小组组长,禹国刚任专家小组组长。1990年从年初到年末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但当时大家对证券交易所能发挥多大作用认识不清,第一个方案报到我这里时,设计的营业大厅面积才100多平方米。我一看这怎么行呢,今后所有的交易活动都要汇集到交易所,而且上市公司及股票规模必将迅速扩展。第二个方案报来400多平方米,我还是嫌小。我认为尽管当时出市交易代表人数不多,但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最后在深圳国投大厦搞了整个一层楼面。各家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都很支持,积极参加,做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从各银行懂证券的人士中招聘抽调出一批专业人才,吸引了一批从日本、美国等学习证券回来的人士,还从香港中国银行吸收了一些,在深圳形成了一批从事股份制改造、证券管理的专家队伍。在班子和队伍解决之后,交易所的软、硬件建设很快就搞起来了,起草了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硬件设施非常先进,交易能自动撮合、自动过户,堵住了舞弊的机会。

证券交易所组建起来后,只等择时开业。1990年11月22日,李灏、我和张鸿义同志一起到国投大厦检查证券交易所筹备工作。我们在听取汇报和观看交易演示之后,李灏同志开宗明义地说:“何时开业?我们今天就是拍板来的。”王健和禹国刚信心十足地回答:“你们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开业。”但涉及到具体开业的日子,问题就来了。我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开业报告还没有批下来,怎么办? 我想现在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兴利除弊,为了证券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早一天开业比晚一天开业好。我建议: “不等总行批准,作为试开业抓紧开张。特区试验权是*给我们的尚方宝剑,该用时就得用。”李濒和张鸿义同志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拍板了。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1年4月批准深交所的日子提前了5个多月。这样在中国证券交易发展史上就产生了一个悬案:总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前(1990年12月8日批准,1991年3月开业),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在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哪一家?1994年全国证券界在庐山开研讨会,业界人士在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发言时,都会加上这么一句:如果算试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把交易活动纳入到可以监控的轨道,积极培育健康、有序的股票交易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为了适应二级市场交易迅猛发展的需要,证券公司也加快发展起来,各家银行参股,有效地利用银行的一些网点,搞证券公司或营业部。到 1991年末,营业点已经发展到306个。深圳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到1 992年末上市公司由过去的5家发展到24家,二级市场日交易额由过去的几千万元上升到几亿、十几亿元。1991年末*召开证券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的*同志还表彰了深圳证券市场规范工作做得比较好。深圳证券市场进入了逐步提高的新阶段。

作者:郑良玉 来源:《深交所》2004年第4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7

这个夏天真的很特殊啊,不要再见8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她要嚣张就让他嚣张了,这下看她怎么圆4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1:46

她要嚣张就让他嚣张了,这下看她怎么圆47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求抛物线y×y-6x=0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6-6x=6的解是x=0 .( ) 判断题 财富 一个方程问题:6x=0有没有解 6x=0,x=( ) 下列算式是方程的是( )A.101-1=100B.8x-2C.6x=0D.x-17 6X=0,这个方程没有解 对吗? 6x=0不是方程.××.(判断对错) 6x=0是方程. __ (判断对错) 今晚地球停电一小时,做点什么好呢 月经第八天还有褐色分泌物预防什么病 2004年,在深圳证券公司开的一2004年,在深圳证券公司开了一个账户,现在凭身份证怎么查询? 新中国资本市场哪年开设? 宫锁珠帘全集第32集剧情介绍 宫锁珠帘32集的剧情 谁知道《宫锁珠帘》大结局简介!!! 宫锁珠帘剧情介绍 Photoshop里面怎么载入笔刷 宫锁珠帘怜儿被害流产是怎么回事,要分集剧情介绍,大哥大姐帮忙啊!! 宫锁珠帘第一,二集剧情介绍 宫锁珠帘的剧情介绍 30-40 宫锁珠帘21集的剧情介绍 宫锁珠帘第9集剧情介绍 宫锁珠帘的分集剧情介绍 砂仁都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香砂仁 华为手机屏幕起条纹? 在工地上班,应该买什么保险 工地的工人有什么保险适合买? 64位windows电脑如何安装PyGraphics 工地工伤保险怎么购买 高洪星的人物履历 深交所纪委书记是什么级别 深圳资本市场学院级别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团队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深圳市经济基本情况,经济环境、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第十一届深圳金博会和往届有什么不同?有了解的吗,谢谢 中国资本市场学院是公务员序列吗 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的机构发展 深圳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有哪些 超越香港之后,深圳下一步腾飞的资本在哪里? 从地理知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认识和了解深圳 李林黄金好吗 哪种电视机液晶屏好现在哪个 手机拍照有条纹怎么解决 工商银行春节期间的营业时间 南阳市的工商银行几点上班 中国工商银行春节营业时间 同一个华为手机共用两个账号游戏怎么切换到另一个账号上去? 怎样在华为手机上同时登两个游戏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