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3 23:5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9:12
我觉得在生活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重男轻女的影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的影子还是比较普遍容易找到的。
比如:我的姥姥家,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进行家庭聚会,全家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吃一顿饭,但是在吃饭的时候往往都是家里面的女人在忙着做饭,而家里面的男人一般只需要坐在饭桌前唠着嗑, 喝着茶水等家里面的女成员把饭做好端上来,而没有任何家庭中的男成员去主动下厨房,帮着家里面的女人做饭,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重男轻女现象。
毕竟这样的家务活应该男女成员共同分担的。
而到了吃饭的时候,往往男人坐在一桌女人和小孩坐在另外的一桌当菜,做好上来的时候,都是先给男人的桌子上上菜,然后再给女人和小孩这一桌上菜,这看似是一个小的细节,但是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
显然在这个家庭中,男人受到了格外的关照和对待,而且当吃过饭之后,这些家庭成员中的男人们也不需要去收拾饭桌,继续回到屋里面聊天,或者是在一起看电视,而家里面的女成员却需要收拾饭桌和刷碗。
虽然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但是或多或少还是让我心里面有一些不太舒服,毕竟这些家务活应该由男女成员共同承担的,而不应该推到女成员的身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9:12
提起“重男轻女”这个话题,绕不开封建社会的思想残余。
还记得《甄嬛传》当中那句“熹贵妃这一胎,保得她今后的荣华富贵”,在封建社会,尤其是皇宫贵族里,“母凭子贵”好像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嫔妃们“拼儿子”,拼的就是自己的后半辈子。有这种思想不足为奇,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实施,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一步步升华,女性的地位越来越低,要想在家中拥有话语权,就得生儿子。
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是深入人心,在古代农耕社会,男人的体力远超过女人,男人下地干活要比女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再加上一些学派的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女子受教育,不让女子当官参政,这更加导致女子地位比男子低,显得女子身份卑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养儿防老”的观念,这是怎么形成的?得追溯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千百年来大家一直对这句话断章取义,认为没有给家里传宗接代就是一种不孝顺。但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是最大的不孝。并非我们大家现在所认为的养儿子才能传香火,养女儿就是给别人养的。但是,虽然辟谣了这句话的原意,但是思想扎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重男轻女依然存在于这个社会上。这是一个社会的潜在常态,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少伤害。
重男轻女,首先伤害到的就是家中的女孩。在《原生家庭》这本书当中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孝道以及与孝道密不可分的重男轻女,最终成为几乎一切常见的病态心理来源。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当中的女孩,不光要给弟弟让路,还得给哥哥让路。《欢乐颂》当中的樊胜美、《都挺好》当中的苏明玉,以及前段时间“现实版樊胜美”的洛洛,当影视剧中的情节照进现实的时候,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这个社会给女性什么样的压力?
养家、结婚、怀孕、生子、教子、相夫……好像女性和家庭永远脱不开关系。这个说法不能全盘否定,没有人给女性明确规定你应该做什么?顾家型也好、女强人型也可、依附型也罢,不管怎样,没有人给你设限,只要你能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得开心自在就好。可偏偏就“活得开心”就让很多女孩子难上加难了。一方面是亲情的牵连,一方面是内心的挣扎,在亲情和生活之间,痛苦不堪。
如果处于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性们不必任劳任怨,不必甘做他人的“提款机”,要学会和家人据理力争,拒绝“不平等”条约。希望社会能够慢慢消除“重男轻女”的思维局限,两性的存在并不是你强我弱,相辅相成或许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