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浣溪沙》释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3 10:2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20:34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鉴赏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出于《汉书。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3lian.com
"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追问我要的是晏殊的《浣溪沙》释义
追答《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
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1.
一曲句: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
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典酒一杯”。
2.
去年句: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
《和知已秋日伤感》
诗:
“流水歌声共不回,
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晏台”
一本作“池台”。
3.
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
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
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
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
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20:34
译文一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译文二
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20:35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不可以给碗茶喝?
游蕲(qí)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玩至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庙临近这浸泡着兰花的小溪,溪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的小溪里浸泡着短短的兰花,松林间的小路干净得一尘不染,傍晚的绵绵细雨中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啼鸣。 谁说人老了就不能再焕发青春呢?门前的流水都还能执著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