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人物描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7:0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3 23:00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18:41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智谋是数一数二的,无奈心胸狭隘,一心想着置诸葛亮于死地,却反被害了多次,是谓可悲可叹。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这样的吗?有多大差别呢?我阅读了《三国志》中关于周瑜的片段,以下将从两件典型事件入手,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周瑜。
一、三气周瑜
首先,在《三国演义》里关于周瑜最著名的片段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最终,周瑜被活活气死。孔明的第一气是夺南郡、荆州和襄阳。《三国志》中是这么描写这段内容的: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可见,《三国演义》不仅凭空杜撰了诸葛亮气周瑜的情节,甚至连这场战斗的结果都篡改了。孔明二气和三气周公瑾对应的事件在《三国志》中均无记载,很大可能是罗贯中杜撰的。既然这些事件都不存在,那么周瑜的心胸狭隘与小气何以见得呢?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结局是被诸葛亮气死。而真实历史上的周瑜则是病死的。同样是英年早逝,这两种全然不同的死法给读者传递了完全不一样的信息。周瑜背的这一个“锅”可真是又大又圆。
三、孔明智激周瑜
《三国演义》中,这一段故事发生赤壁之战前,在诸葛亮用一篇曹植所做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了周瑜,孙刘联合抗曹。孔明所颂的《铜雀台赋》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他将“二乔”的意思曲解为姓乔的两位美女(分别为周瑜和孙策的夫人),但是《三国志》中记载的《铜雀台赋》里根本没有这句话。原文如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那么《三国演义》中的这段从何而来?其实《铜雀台赋》还有另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这个版本和《三国演义》中的较为相像,不过“揽二乔于东南兮”实在是诸葛亮曲解了原文,原文的“连二桥于东西兮”是真的两座将铜雀台连起来的桥。在《三国志》中还记载了多次周瑜劝说群臣与孙权坚决抗曹,从态度上看完全不需要诸葛亮来“激”这么一下。《三国演义》之所以这么描写,无非是为了体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罢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周瑜在《三国演义》中被贬地体无完肤,可以说是除了曹操以外离史实最远的人物。《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偏偏如此贬低周瑜呢?其原因在于《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弘扬刘备等人的美德,推崇汉室正统。有扬必有抑,虽然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那么神,他也是数一数二的谋士。唯一和诸葛亮实力相当的人物就是周瑜了,所以只有贬低周瑜才能更显得诸葛亮足智多谋。一旦我们找出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就不难发现他的实力是极强的,否则何苦如此贬低呢?如果按照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来写,恐怕诸葛亮的光环就要被周瑜抢去大半。
历史上其他人对周瑜的评价都很高。与周瑜从小要好的孙策说过:“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孙权在称帝的时候说过:“孤非周公瑾,不帝也。”在群英会上和他交手过的蒋干的评价是“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就连死对头诸葛亮的主公刘备都说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18:42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是东汉末年吴国主要将领。周瑜少时与孙策交好,21岁就随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打下吴国基业,深受孙策信任,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执掌着吴国的军政大权。周瑜作为主帅,率江东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描写与《三国志》史载有较大出入,为衬托诸葛亮而被贬低了形象,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其中看到其形象的两面性,在赤壁之战的描写中表现尤为突出。
一、周瑜的卓越才能和军事谋略
赤壁之战中,面对东吴君臣、曹操时,展现的是周瑜卓越的才能和不凡的军事谋略这一正面形象。苏东坡在游黄州赤壁时留下了《浪淘沙·大江东去》这样的豪迈之词,表达了对周瑜的赞赏之情,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周瑜的“雄姿英发”,儒将之风。
当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轻取荆州后志得意满,冀图沿汉水和长江顺流东下攻打孙权,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以求联盟孙权共抗曹操。可东吴国内主和派、主战派争论不休,孙权难以抉择,周瑜不等来使从鄱阳而归,言辞驳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曹军的实际兵力和弊端,指出曹军四忌:北士未平有后患;不熟水战;粮草不足;士兵水土不服,多生疾病。周瑜认为曹军虽多必败,并主动请缨对战。这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所以说,促使孙权下定决心抗曹的关键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能够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他在关键时候表现出了非凡的*头脑,具有卓越高超的见解、非凡不同的气魄。
在开战之前,周瑜使用反间计除掉曹操两员大将——蔡瑁、张允,随后将计就计利用蔡中、蔡和传递消息,迷惑曹操。诸葛亮评其:“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又请得庞统施连环计,让曹军连锁战船,便于火攻。最后与黄盖合演一出“苦肉计”诈降,取得战争先机。
周瑜在军事上确是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在赤壁之战中,他是联军统帅,是这场战争真正的指挥者,战前调军有法,运筹帷幄,以寡敌众,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是一流的将才,连初时不甘居于其下的老将程普对周瑜都甚相敬服,态度大有改观。
二、周瑜的才能平庸和心胸狭窄
赤壁之战中,面对诸葛亮时,表现的却是周瑜才能的平庸和心胸狭窄这一负面形象。
赤壁之战前,周瑜所用计策都被诸葛亮看透,比之其他谋士,计策很是高明,连鲁肃有时也不明所以,但诸葛亮却都心中明了。这样一看,周瑜的才智在诸葛亮面前就不值一提,略显平庸。而周瑜意识到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也深知其才华,他与诸葛亮分属两个不同的*集团,见诸葛亮不能为东吴所用,便想要杀掉他,以除后患,多次说出杀诸葛亮之语:“孔明早已料着吴候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但都被鲁肃劝阻,认为应先以联军之谊为重。周瑜也曾想借用造箭之事将诸葛亮除去,却被他机智化解,留下了“草船借箭”的千古佳话。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诸葛亮的几次交锋都败下阵来,心气过高的他非常失落,渐渐失去内心平衡。而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英雄气短以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在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不得不令人叹惋。
迟子建读过《三国演义》后,最想见的就是周瑜,在其散文《与周瑜相遇》中说到:“不想和诸葛亮相遇,他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在她看来,诸葛亮是三国时“智绝”之人,小说将其神化,她并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而喜欢周瑜的“英雄气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由此可见,虽与史载有所出入,但罗贯中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依然是成功的,并没有将其性格完全类型化,展现了人物的多面,表现出其复杂性格,正反双重形象的刻画更添其魅力。
望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18:42
周瑜:姿志风流,仪容秀丽,佳配小乔,虎背熊腰,风流名将,才智过人 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 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如涂脂,相貌堂堂,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胭脂兽,真乃世之虎将。 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马超: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真可谓“锦马超”!、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三国演义中描写人外貌的句子
这员将中等身材,面如贯玉、龙眉细目,鼻似玉柱、口赛丹朱,大耳有轮,这双大耳朵才显眼呢,跟那庙里的佛爷差不多,据说这是有福之相;狮子盔麒麟甲,披着大红的斗篷,最特别的,这人胳膊太长啦,往下一垂双手过膝,本来那雌雄双股剑是短兵刃,在马上使显着吃亏,可到他手里正合适,比双锤还长出一大截儿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18:43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18:44
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