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5: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3:32
一、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喜欢玩游戏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游戏规则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比如“开火车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火车开时,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站起来。如果哪个孩子站起来就范规了,火车就会断开无法开下去。再如,打乒乓球,规则:首先争当“考官”,然后靠自己的本事依次“考试”,如果考上了就有机会和考官比赛,赢的方继续当考官,反之,继续排队参加下一轮考试。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自己制定的,所以,他们明白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不遵守那就是被淘汰出局,多次被淘汰出局,最后就再没有人跟他玩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没有人跟我玩”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罚。因此孩子们都会非常遵守游戏规则的。这是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从实践中去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要求你一味地去说,一味地去强调是没有用的。我们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自去感受、去体验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下课,孩子们一起跑向教室门口,你抢、我挤,大家挤来挤去,结果只有几个孩子挤出去了。于是我让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座位,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让孩子亲自体验无秩序、无纪律带来的危害,最后告诉他们哪里都需要秩序,没有了秩序,整个社会就将一片混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为了让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开展“我当一天小交警”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楼道口设立一个“安全岛”。每节下课派一个同学在那里执勤,指挥孩子们上下楼梯要靠右,不要拥挤等等。通过实践去感受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再如,我们要求孩子们“不要践踏草坪,要爱护小树。”便组织孩子自己去参加种草、植树等活动,将孩子自己的劳动融于其中,让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生命的可贵,有效地树立起“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则意识。
三、从学科教学中去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很多学科中都有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素材。教学时,我们要努力渗透教材意义,让孩子的规则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首先让孩子读雷锋的故事,然后在班上召开“雷锋叔叔”的故事会。我们把故事会分成三个阶段:一阶段是雷锋小时候的故事,二阶段是雷锋助人为乐、认真工作的故事,三阶段是雷锋叔叔牺牲的故事。为了开好这个故事会,孩子们都做了精心地准备,故事会上个个*洋溢、声情并茂。开完故事会,孩子们都被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好像长大了很多,懂事了很多。那段时间,孩子们变得爱做好事、遵守纪律、讲究卫生,不再为一点点小事而发生争执,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向上,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增强了。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文中写到:萨莎的妈妈把雨衣让给哥哥,哥哥把雨衣让给萨莎,萨莎明白了,他们把雨衣让给自己,是因为自己是最弱小的。萨莎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于是他把雨衣披在了蔷薇花上。萨莎的这一举动让孩子明白了:就算我的年纪不大,我也可以保护比我更弱小的,我就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孩子们更加的勇敢,更加助人为乐,规范意识也更强了。
四、在表扬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孩子精神奖赏的功效远远大于物质奖赏的功效,对于孩子们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宣传、表扬,让他们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有一次,我刚进教室,看到一个孩子把倒在地上的扫把理得整整齐齐。我便说:“某某同学真乖,知道把扫把理整齐,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听到后,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后来我发现扫把都放得整整齐齐了。哪个孩子上课坐得端正,不耍东西,我便会说:“某某同学坐得真好,让老师佩服。”其他同学听到后也会马上坐得更好。我们班是低年级学生,经常会买一些奖品放在讲台上,每天拿来拿去的很麻烦,可是不拿呢,又怕孩子们偷偷地去拿,养成了拿东西的坏习惯。于是,一开始我就故意对孩子们说:“我们班的孩子真乖,不是自己的东西谁也不会要。看,老师这里放了这么多东西,一个人都没有要,太了不起了。”后来,我放的东西不管放多长的时间真的没人会拿。无形中培养的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
五、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许多老师在指责学生的时候,总想不起自己。对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要求学生信服并实行,可自己却做不到。学生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并不喜欢那种“赤裸裸”的大道理,当我们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们一定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的时候,孩子们或许根本没仔细听,但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他们却睁着大大的眼睛在一旁看着呢。因此,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说教育了学生,而是我们的行动在暗示学生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经常审视一下自己:学生能从我们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学会什么吗?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做到。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对人要有礼貌,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对学生有礼貌;我们要求学生不乱丢垃圾,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带头做到;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那么在我们发火的时候千万不要重重地关门或使劲地抽打桌子。这种影响和暗示也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3:32
首先,我们要设置适合幼儿发展的硬件环境,为幼儿逐步建立秩序感创造条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秩序敏感期在2-4岁。因此,培养幼儿秩序感,至少要从小班开始。在班级里,教师可以设计教具摆放的固定位置。这个位置可由教室活动区角的设计来确定,也可由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规律决定。当玩教具位置固定后,教师可制作一些显眼并容易区分的标示,方便幼儿独立取放玩教具。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活动材料投放的数量,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而要根据幼儿人数、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来确定。如果材料过多、过杂,幼儿在活动时就无从下手,从而引起浮躁情绪;如果材料太少,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则可能出现争抢现象。因此,我们在提供活动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好这个“度”,为幼儿的有序活动提供条件。
其次,我们要紧凑安排、科学进行一日活动。减少幼儿闲坐、等待的时间,使幼儿各个环节的活动既有条不紊,又轻松愉快。活动前,教师就应该跟幼儿讲明白活动内容、流程和规则。这样,孩子才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对遵守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使幼儿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并加深对规则的印象。
第三,我们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常规引入“规则信号”。以往,教师针对班级活动项目的转换,可能会使用“快去洗手”、“快坐好”这样的话语。在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意识到了教师以“命令”的方式来指导幼儿,幼儿就只能被动地、不情愿地按照教师的“命令”做事。为了使幼儿在平等、满足和尊重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一日活动常规,我们改变了活动转换的提醒方式。在提醒的语句前加上礼貌的“请”,让孩子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例如,“请安静”、“请坐好慢慢吃”、“请将碗筷放整齐”等。不仅如此,我们还引入了“音乐节奏信号”。在活动环节转换时,通过播放音乐,让孩子以愉悦的心情,自然过渡到下一活动项目。我们在活动前、活动结束、午休等时段准备了不同的音乐。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孩子们就能自然地在某个乐曲响起时进行活动转换。
第四,教师要为孩子做好遵守规则的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有一次排队喝水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插队,遭到了小朋友们的反对。我拿起水杯排在队尾,告诉他们,“看,老师喝水也要排队呢!”马上,几个插队的孩子也跟着我排起队来。教幼儿学习规则,贵在以身作则。同时,教师之间要保持对幼儿要求的一致性,避免时松时紧,使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具备持续性。
第五,让幼儿参与制定班级规则。在孩子熟悉一日常规后,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幼儿自定班级规则,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幼儿自觉去遵守规则,提高他们独立自主能力。在培养幼儿制定规则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一日生活,谈谈在每项活动中,幼儿最不喜欢小伙伴做什么、为什么。通过和孩子们讨论,根据本班级特点,完善每项活动的规则和制定本班级规制。只有这样,规则才能从外在的约束变成幼儿内在的需要。幼儿参与制定的教室常规,才会引起其主动地认同,从而发自内心地去遵守。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做教室的主人”的成就感,而且能逐步理解秩序规约中的相对自由。
第六,让孩子自己进行班级秩序管理。例如,我们班设置了很多“小管理员”,如图书管理员、纪律管理员、玩具管理员和卫生管理员等。每天早饭结束时,“小管理员”们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有的摆图书,有的挂毛巾,有的擦柜子——不仅各司其职,还监督别人做得怎么样。在争当“小管理员”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相互协调、合作,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也学会了理解和照顾他人。在此过程中,幼儿形成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能使其更好地参与班级活动。
第七,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家园共育是分不开的。家长是幼儿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日积月累,幼儿通过模仿习得的行为会不断强化巩固。这就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社会规则。同时,家长与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保持协调一致。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积极的家园共育,能使幼儿较快地形成规则意识,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规制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一定能使规则变为幼儿内心的自觉,使规则意识化为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望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3:32
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家长应做些引导。
1.明确每一阶段的原则。 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都有三种界限,一种是绝对禁止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红灯行为”,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一种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可称之为“绿灯行为”,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和督促;还有一种界于两者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灵活变动的,称之为“黄灯行为”。幼儿成长的每一个年龄段,这三种行为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范围。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最原则、最必要、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制定适合孩子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并且坚持不懈地加以强化,就能避免过多的约束和不适宜的放纵,使孩子在规范的前提下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高度社会化的和谐统一,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幼儿获得幸福的前提。
2.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个故事,说两个点心店都卖面条,一个问顾客:面条里要不要放鸡蛋?顾客中有说要有说不要;另一个则问:放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顾客就选择一个或两个鸡蛋,极少有说不要的。显而易见后者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引导顾客在无形中接受了“必须选择鸡蛋”的规则,这种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你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3.注意语言的暗示。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语言的暗示非常重要。当幼儿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积木,要吃饭了。”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就不能用请示的语言说出来,禁止幼儿做的事,就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幼儿交流时,要让幼儿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4.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许多幼儿上学后总是一次次忘了带书本,一次次弄丢了自己的铅笔和本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每次都有父母帮着送,帮着买,孩子永远没有自我教育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孩子执意不听父母的劝告,总是磨磨蹭蹭,就不妨让他迟到一次,感受一下被批评的不快。吃一堑长一智,教训会使孩子意识到遵守规则以及对自己负责带来的愉快。当然,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3:33
小米是个聪明活泼的大班男孩,也是让爸妈和老师头疼的小淘气。老师讲课时,他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根本不听课;玩游戏时,他老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
小米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小米的妈妈非常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的学习会一塌糊涂。她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帮她。
通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小米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我告诉小米的妈妈,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到了5——6岁,更需要加强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因为这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规则意识很难形成。
爸妈一定要重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规则因素,以便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
我帮小米的妈妈制定了一套方案,从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培养小米的规则意识。一个月后,小米的妈妈来我家,满脸喜悦地告诉我,老师都说小米的规则意识比原来强多了,上课时能比较安静地听讲,也很少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
我把这个方案分享给爸妈们,希望可以帮助爸妈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适应未来的生活与学习。
爸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一步:用三天观察和反思
爸妈首先需要进行三天的观察和反思,对自家孩子规则意识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1天,爸妈观察孩子在生活方面的规则意识如何。如在吃饭、睡觉、看电视,玩具存放、外出购物等方面的表现。
比如,孩子是否经常乱扔果皮,纸屑等?自己的玩具等物是否随处乱扔?是否随意在墙面、家具、地面等地方乱写乱画?看电视是否无节制?吃饭时是否一心一意?还是经常边吃边玩?是否只要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哭闹着要买?
爸妈根据孩子的表现,用一两句话进行描述和记录,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都要记录下来。
第2天,爸妈观察孩子的游戏规则意识如何。主要观察孩子在各种游戏中,能否遵守约定的玩法,比如玩捉迷藏的游戏时不偷看等。同样要把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记录下来。
第3天,观察孩子的交往规则意识如何。主要观察孩子与同伴相处时在合作、分享、协商、礼貌待人等方面的表现。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都要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和反思,爸妈对孩子的规则意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行动做好了准备。
爸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二步:用五天制定和表述规则
根据前期的观察和记录,针对孩子在规则意识发展上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选择一项规则,作为当前规则培养的重点目标。以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过长为例,先制定规则培养的目标。
第1天,与孩子讨论不遵守规则的原因,比如没有人跟我玩,我没事做,大人看电视的时间也很长……并记录下来。
第2天,与孩子一起讨论不遵守规则的危害,比如长时间看电视会损害眼睛,会影响第2天早晨起床、上幼儿园……一一记录下来。
第3天,与孩子商量,共同制定规则,并用明确清楚的语言进行表述,如第2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每次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孩子自己可以决定什么时间,看什么节目等等。
第4天,设置适合孩子遵守规则的外部环境,如为孩子安排各种替代性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游戏、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参加体育锻炼等。
第5天,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执行规则的奖惩办法。如增加或减少睡前讲故事的数量、出去游玩的机会等等,并把奖励的方式和惩罚的方式记录下来。
做这一步时,爸妈要注意,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建立规则,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增强孩子遵守规则的责任感至关重要。比如过马路时,不是一味地提醒孩子如何如何,而是让他做导游,拉着妈妈,按照交通规则,安全通过马路。
爸妈还应注意,规则的表述要清晰明确,易于理解,要以积极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规则要求。孩子不会听反话,爸妈要直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如上下楼梯靠右边走,这样更安全更方便,尽量不要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走会危险。”
爸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步:用7天初步执行和遵守规则
在这个阶段,爸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执行新的规则,开始时提醒孩子遵守规则,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奖励和鼓励。
爸妈可以用五角星、小红旗、小红花等孩子喜欢的东西,粘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我监督意识,并且把每天遵守规则的情况记录下来,在周末进行总结。
当孩子良好的行为发生时,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要让孩子产生满足感,比如你帮了妈妈很大的忙,你一定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做这件事,真好!这样的赞扬,不仅表示爸妈欣赏孩子的努力尝试,还能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在努力中获得满足感。
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受奖励。比如妈妈今天很累,你把自己的玩具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妈妈可以休息一下,真好!
奖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爸妈要了解孩子希望得到什么,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笑,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爸妈说话要算数。如果事先许诺,对孩子的某种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就要落到实处,不要打白条。
爸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四步:用14天巩固成果
行为至少要连续坚持21天,才能初步形成习惯。因此孩子需要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爸妈也要加强对孩子行为的监督和检查,以正面鼓励为主,避免责骂体罚。
爸妈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合理的奖惩,用14天时间,记录下孩子每一天的行为表现,以感受孩子的进步和变化。
这个阶段,爸妈可以利用游戏提高孩子执行规则的能力。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规则置于游戏之中,孩子更容易接受。如玩过家家的游戏、向别人问路的游戏、借东西的游戏等,让孩子练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爸妈要注意以身作则。爸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爸妈要按合理的规则行事,如看完了书放回原处、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过马路走斑马线等,都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律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允许孩子出现反复。因为年龄特点的*,孩子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会出现不守规则的现象,爸妈应该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和接纳,允许孩子反复,多做正面引导,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庭成员要求一致且持之以恒。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最忌讳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不统一,不持久。比如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不同的要求,或者对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时有时无,对孩子放任,这样不但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也会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行为和生活习惯,阻碍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
规则意识的培养贵在坚持。如果爸妈能与孩子一起,将这四步训练方案,持之以恒做下去,相信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为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喜来乐
编辑┃丄学号
来源┃山伯教育-专注礼育养育教育资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3:34
孩子最好的保护,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家人三座城
2019年12月05日 · 育儿自媒体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关注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规矩需要遵守:比如在路上行走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学校需要遵守学生守则,在单位需要遵守工作制度等,就连玩游戏,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然就没办法好好地玩。
杜布森博士在他的《勇于管教》一书中有一段关于规则的话,说得很精彩: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近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但是有些家长却说:“我是给孩子立了规矩的啊,可是孩子却并不愿意遵守,甚至在被要求遵守规矩的时候,撒泼打滚。”孩子为什么不听?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立规矩的两个原则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中明确地指出:“幼儿要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孩子现在学习、生活能够有序展开的保证,同时也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
那么要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呢?在现在这个自由、快乐教育盛行的今天,如何让孩子拥有规则意识呢?
一般来说,符合在规矩面前应该符合两大原则:温柔并且坚定!
所谓温柔,就是指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要语气平和地给孩子说理。在管教孩子的同时,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意。“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子出好人”的时代教育准则早就已经过时了,需要我们用爱意去管教孩子。
而所谓坚定就是指,一旦制定好了规矩,父母就不能随意妥协,必须坚持执行!

遵守规则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虽然说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和孩子成为朋友,然而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纪,千万不要和他做朋友。否则,他的生活将一塌糊涂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9)放学排路队,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注意避让车辆。2从活动中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是幼小衔接的阶段,幼儿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时,小学生以游戏为主,到了小学要从“游戏人”变成...
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发展
通过实践去感受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再如,我们要求孩子们“不要践踏草坪,要爱护小树。”便组织孩子自己去参加种草、植树等活动,将孩子自己的劳动融于其中,让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生命的可贵,有效地树立起“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则意识。三、从学科教学中去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很多学科中都有培养孩...
如何让孩子遵守纪律规则 从小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家长应当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规则 首先家长本身要有规则,再给孩子定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家长要有帮孩子定规则的意识,比如说,早晨要...
爸妈怎么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才可以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要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和孩子讨论应对挫折的方法,加强身体和意志的锻炼,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培养儿童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和解决困难挫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力。孩子缺乏自制力,容易集中注意力、忍耐和压力能力下降、规则意识不足、任性冲动和发脾气。小学时期是培...
一年级的小学生有什么特点呢?
社交能力发展: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友谊。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情绪波动较大: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历多种情绪。这要求教育者和家长要有耐心和理解,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自主意识逐渐觉醒:一年级的...
如何培养幼升小孩子的规则意识
提取码: aeh5 幼升小是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小学的简称。随着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强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变得最为重要。幼升小家长看不到小升初统考、看不到分数,对小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原来的认识上或口碑相传上,而幼升小是未来进入教育水平好的...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该怎么教育才合适呢?需要培养什么习惯呀?
建立规则意识:向孩子明确家庭和学校的基本规则,并让他们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情感发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处理挫折和压力,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健康生活习惯:...
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下:1、前道德阶段(5岁下)“前道德”就是发生在“道德”之前,意思就是这个阶段的是没有道德概念的。上一章我们学过,5岁下的孩子基本属于感知运动阶段,或者说刚进入前运算阶段,他们才刚刚有简单的思维意识,更不用说复杂的道德认知了。因此他们的行为做事完全是依靠本能,...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
0到6岁是他们自律感及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妈妈们要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这一时期对事物固定秩序的特殊要求。当宝宝因为某种“秩序”被打破而哭闹时,妈妈们要尽量安慰,并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尽量帮助他们恢复原有的秩序,以平复他们的不安情绪。上述的情况在我们日常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比比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