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有欧阳修的”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的译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5: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2:26
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1〕
平山〔2〕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3〕,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北宋*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注释】
〔1〕刘敞:字原甫,庆历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御史台。欧阳修作此词以送,刘敞抵达维扬后似有寄赠之作,因为欧阳修《六一居士集》有《和原甫平山堂见寄》七律一首。
〔2〕平山:堂名。欧阳修于庆历八年(1048)任扬州知府,在扬州蜀冈山上建有平山堂。
〔3〕“手种”句:张邦基《墨庄漫录》:“扬州蜀冈上大明寺平山堂,欧阳文忠手植柳一株,人谓欧公柳。”
词牌知识: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双片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前片)
⊙○⊙●●○△,
⊙●●○△。
⊙●⊙○⊙●,
⊙○⊙●○△。
(后片)
⊙○⊙●,
⊙○⊙●,
⊙●○△。
⊙●⊙○⊙●,
⊙○⊙●○△。
鉴赏:
赏析一: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喜佑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 平山阑槛倚晴空 ”,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 。据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 ,应该是清晰的 ,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但从扬州而望江南 ,青山隐隐 ,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在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在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 。可贵的是 ,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 ,与词题相应 。据《宋史》卷三百十九《刘敞传》记载,刘敞“为文尤赡敏 ,掌外制时 ,将下直(犹今语下班),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写信)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九制,是指九道敕封郡王和公主的诏书,刘原甫立马却坐,一挥而就,可见其才思的敏捷。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于是乎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词的结尾二句 ,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 ,面对知己 ,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公在*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东坡何其相似乃尔!
赏析二:
宋初的词人,把词视作休闲文学的居多,既少庄重之心,又欠专精之诣,所以《花间》、南唐的轻柔词风得以乘势蔓延。欧阳修从总体上来说,也是这股风气的积极响应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说他“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即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但欧词实在还有一些另堪瞩目的地方,譬如这首《朝中措》的副题: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即用历来被视为艳科的词送朋友赴任,使词在酒筵歌席之外表现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这完全可以说是欧阳修对词体的一次重要提拔。虽然这对于欧阳修来说,或许只是出于偶然,但却开启了以词赠别友人的先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就不仅仅是他“无愧唐人《花间集》”的问题,而是唐人《花间集》有愧于他了。�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欧阳修的朋友刘敞出守维扬。维扬是八年前欧阳修曾任知府的地方,且有亲自修建的平山堂及亲手种下的柳树存留于此。因而当此饯别之际,欧阳修中心涌动,不能自已,述作此词,既赠别故友,又兼写旧怀。上阕由八年前追忆而来。起两句写平山堂景观,气势不凡。古人建亭建堂,多喜临山而建,以增气势。梁实秋《雅舍》描写的川居即建于半山腰,自称在家里上坡下坡,别具一番乐趣。阑槛倚靠晴空,是极言平山堂突兀之势和壮观开阔之景。“山色有无中”是写平山堂倚阑所见。曾有人认为由平山堂望江南诸山甚近,而欧公却云“山色有无中”,盖因公“短视”故耳。此说近乎想象,一般读者自难苟同。苏轼曲为之解,认为“山色有无中”,当“非烟雨不能然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此说貌似合理,实与前句“晴空”之义相悖,故也难合人意。又有学者折衷其说,认为“平山堂上是‘晴空’,不妨江南诸山之有烟雨”(《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似乎又过于繁琐了。据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从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色之“有”当无疑问。又据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说,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则山色之“无”,也是情理中事。故此句既难以佐证欧公短视,又不必另借烟雨曲为辩护。盖其写登堂所望之视点深浅而佳景不同也。层次既极清晰,意境复迷离多姿,本是天然佳句,何需受此撏扯? 第三、四句写手种垂柳,尤具情愫,“别来几度春风”,也许早已亭亭如盖了。上阕忆写旧事,兼写想象情景,似水情怀,真情流露。
下阕折回送别主题。换头三句称颂刘敞诗酒风流,气魄豪迈。语略涉夸张,但也并非无据。据《宋史》刘敞本传,说他“为文赡敏”,连一代文宗欧阳修也“服其博”。故欧公此处极尽颂赞,虽是送别词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否认确有相当程度的认同在内。煞拍二句盖由岁月蹉跎而来。欧阳修自庆历八年(1048)出守扬州后,其后又移知颍州、应天府等地,直到至和元年(1054),才受召回京,前后达六年之久。此时虽任职京师,而朝廷新、旧党争不断,心情也难以顺畅。故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之意。清代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认为欧公“行乐直须年少”是及时进德修业之意,说明“无事不须在少年努力者”的道理,则恐又不免深文罗织了。其实古代作家借送别之际发一发心中的牢*是常有之事,只是我们不宜拘为对某人的定见而已。全词境界开阔,写景写人俱有豪逸之气。前人曾评说欧词“疏隽开子野”,观过斯篇,当觉此言不虚。
参考资料:http://www.artx.cn/artx/shici/2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