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7 23: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1:58
这句话的作用是总括全文,照应题目,充分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精神。
将这两句话放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和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家“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的的记述之后写的话,有力地收束了全文,鲜明地深化了主题,起到烘托作用。
口的巨人指闻一多说的观点明确,”鼓志气,壮人心,气冲斗牛”行的高标指他敢与反对*者,大无畏,视死如归作用:赞扬了作为*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言深意赅。
“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扩展资料: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闻一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1:59
答:
这句话的作用是总括全文,照应题目,充分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精神。将这两句话放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口的巨人”意味着他为正义民主自由鼓与呼,“行的高标”意味着他笃行务实,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拓展资料:
最后一次演讲《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2014北京课改版中的课文题目为《最后一次讲演》,同时编入2018年人教版八下课本13课,题目为《最后一次讲演》。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 最后一次演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1:59
作用是总括全文,照应题目,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精神。
这两句话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和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家“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的的记述之后写的话,既收束了全文,又深化了主题。
拓展资料: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课文由卫东朗读。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精神。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3、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2:00
这句话的作用是总括全文,照应题目,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精神。
这两句话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和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家“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的的记述之后写的话,有力地收束了全文,鲜明地深化了主题。
拓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农民诗人”臧克家所作,原名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精神。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摘自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2:00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的作用是总括全文,照应题目,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