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2:5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0:59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包括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等都属于二类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由经营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应当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贮存条件,以及与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
扩展资料
开办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负责人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2、质检机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3、企业内初级以上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应占有职工总数的相应比例。
4、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
5、应有与所生产产品及规模相配套的生产、仓储场地及环境。
6、具有相应的生产设备。
7、企业应收集并保存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标准。
8、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的,应具有符合规定的生产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类医疗器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0:59
指的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应当对其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我国对医疗器械依据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一类风险低器械、二类中度风险医疗器械和三类较高风险的医疗器械。
二类医疗器械包括B超机、生化仪、X线拍片机、显微镜等。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由经营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相关固定的证明材料获准后方可经营。
扩展资料:
开办二类医疗企业生产需要具备的条件:
1、企业负责人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2、质检机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3、企业内初级以上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应占有职工总数的相应比例。
4、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
5、应有与所生产产品及规模相配套的生产、仓储场地及环境。
6、具有相应的生产设备。
7、企业应收集并保存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标准。
8、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的,应具有符合规定的生产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类医疗器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0:5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根据您的描述。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包括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等都属于二类医疗器械。提问只有这些吗?
回答稍等
亲亲,还有1、普通诊察器械类(6820):体温计、血压计;
2、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类(6826):磁疗器具;
3、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类(6840):家庭用血糖分析仪及试纸;
4、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类(6854):医用小型制氧机手提式氧气发生器;
5、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6864):匡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
6、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类(6866):*、避孕帽等
提问很满意。谢谢你的解答[good][鲜花][鲜花]
很满意。谢谢你的解答[good][鲜花][鲜花]
回答不客气呢亲亲,如果我的回答帮到您的话,麻烦您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个赞,十分感谢,祝您一切顺利~
提问晚安
回答祝您晚安好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1:00
第一类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如大部分手术器械、听诊器、纱布绷带、手术衣、手术帽、集尿袋等。
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助听器、制氧机、*、针灸针、心电诊断仪器等,医用口罩也属于第二类。
以口罩为例,口罩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普通民用类别。按照防护效果,防护效果依次为:医用防护口罩 > 医用外科口罩 > 普通医用口罩 > 普通民用口罩。前三类口罩对新冠病毒有防护作用,都属于医疗器械,纳入医疗器械管理。
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病人有创监护系统、人工晶体、有创内窥镜、超声手术刀等。
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和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
要想经营医疗器械产品,是需要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如果想生产,则还需要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咨询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1:01
按三类分:参考资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