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赏牡丹》表达的思想感情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7 07:3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3:33
刘禹锡《赏牡丹》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及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作品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作品简介: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七绝,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3:33
刘禹锡《赏牡丹》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及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作品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作品简介: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七绝,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3:33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3:34
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3:35
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与倾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