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0:36
土地兼并的加剧南宋上地兼并和土地集中的现象,达到十分惊人的地步。由于很多农民丧失土地,以至在南宋户口统计中出现了大批的“无产税户”。南宋初年,长江下游的很多圩田,无不被豪家所霸占。著名的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永丰圩,收租达三万石,数十年间,总是辗转于皇室、大将、权臣手中。在归属秦桧时的某年,大水冲坏圩岸,秦桧竟强迫四个州的民夫,为自己修筑。永丰圩成为一方的民间大害。大将张俊霸占的田地横跨不少州县,在解除兵权家居后,岁收租米六十万斛。秦桧死后,号称家道式微,至宋孝宗时,其子孙仍能收租十万斛。淮东土豪张拐腿家,岁收租谷七十万斛。南宋中期,宋廷没收权臣韩饨宵及其党羽们的田地,每年可得租米七十二万二千七百余斛,还有钱一百三十一万五千余贯。南宋后期,出现了年人租米百万斛的豪富,这是前所未有的记录。南宋官田在垦田总额中的比例不大,但往往被*和豪强地主占佃,而不纳租课,故宫府常出卖官田。
南宋地租的主要形式,仍旧是实物分成租和定额租。定额租依田地肥瘠不等,达每亩一至两石。正额地租之外,地主对佃客还有各种名目的剥削,如强迫佃客代纳赋税,收租时还附加耗米,大斗收租,强迫送礼等类。不少地主还用“划佃”的办法,驱逐旧佃客,以提高地租额。高利贷也是一种重要的剥削方式,地主通过放债,强夺佃客的房屋、农具、种子和口粮,甚至强迫佃客妻女作奴婢。官府为地主督租,也成为南宋时较常见的现象。很多缴纳不起地租的佃客,惨遭官府的拘捕和监禁,甚至死于非命。
苛捐杂税的加重北宋赋税的繁重,本已超过前代,而南宋又超过北宋。南宋初,浩大的军费开支成为增税的借口。宋高宗以爱养生灵作标榜,实现屈辱的和议后,人民的负担依然节节上升,直到南宋晚期,一直保持着有增无减的势头。南宋统治者一方面加重旧税税额,另一方面又新增许多苛捐杂税。
南宋比较普遍地以大斗、大斛、斗面、斛面、加耗、呈样、预借、重催等手段加重百姓两税负担,大斗和大斛使纳税额增加几成至一倍,斗面和斛面是将量器内的粮食平面堆高,所谓“斛面坡陀斗面高”,有的地区甚至超过正税额。加耗米有的甚至为正税四倍。呈样又称样米,是*以检查粮食质量为借口而进行的勒索。预借由预收两三年的税额发展到六七年的税额。重催是缴纳两税后,官府不予承认,而重叠催税。北宋时的和买绢帛,到南宋初不仅完全成为官府不支分文的正式赋税,而且在东南地区,又与夏税油绢绵等,以高价折钱输纳,称为折帛钱。南宋的和籴粮草也与北宋相似,实际上官府少给或不给价钱,特别到南宋晚期,农民的和籴负担愈加沉重。
南宋新增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特别是一些地区性的赋税,不可胜数。北宋末创设的经制钱,加上南宋初创始的总制钱,合称经总制钱。其下有很多繁琐苛细的税目。在宋宁宗前期,铜、铁钱年收总额近两千万贯,成为宋廷一笔重要的财政来源。月桩钱是为供应军事开支,而勒令各州县*按月解送的一种横敛。州县无所从出,巧立名目,向民间榨取。如在江南西路,则有曲引钱,白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牛筋、牛角钱,诉讼赢者有欢喜钱,输者有罚钱等苛繁税目。宋宁宗时,东南各路月桩钱仍达三百九十多万贯。版帐钱也是南宋初创设的重赋,以供应军费为名,由各州县搜刮无名目的杂敛拼凑成数。其中以两浙路的税额最重,如常熟县(今属江苏)的版帐*九十二万八千多贯。
广大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是赋税的直接或间接承担者,官户、寺院和乡村上户虽然拥有大部分田产,却千方百计逃避赋税。南宋*为了保证赋税收入的稳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核实各地的田产。宋高宗时,在南宋的大部统治区实行经界法,丈量土地,划分田亩等级,重定税额。自南宋中期至后期,也在某些地区实行经界法,或令各地实行手实法和推排法。但由于*和地主通同作弊,这些清查田产的措施,往往不能起到查核隐产,均平赋税,减轻下户负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