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8: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2:54
步兵战车按结构分,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履带式步兵战车越野性能好,生存能力较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轮式步兵战车造价低,耗油少,使用维修简便,公路行驶速度高,有的国家已少量装备部队。
性能特点
步兵战车的乘员一般为车长、驾驶员和炮手等3人,载员为1个班,共6~8人,战斗全重,轻型的为13~15t,重型的为22~30t。车内布置大都是驾驶舱和动力舱在前,战斗舱居中,载员舱在后。车体采用均质钢装甲或铝装甲焊接而成,并有射孔,便于乘载的步兵从车*击,以利于乘车战斗。车后有跳板式或侧开式大门,步兵上、下车既迅速又隐蔽。炮塔有单人和双人两种。采用单人炮塔的有中国的86式和苏联的БМП-1等,由于车长位于车体前部,因而观察受到影响。采用双人炮塔的有联邦德国的黄鼠狼、美国的M2和苏联的БМП-2等,由于车长的位置在炮塔内,故观察条件较好,并能超越炮手操纵武器射击。此外,步兵战车也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武器的炮塔。
车载武器由火炮、反坦克导弹和并列武器等组成,和步兵携带的各种轻便武器一起,构成一个既能对付地面目标,又能对付低空目标,既能对付软目标,又能对付硬目标的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火力配系。
火炮为主要的车载武器,多系20~30mm的机关炮。70年代装备的以口径20mm的居多,如联邦德国的黄鼠狼、法国的AMX-10P、南斯拉夫的M980和南非的獾式20等。为了进一步增强步兵战车的火力,80年代装备的火炮一般为25~30mm口径,采用25mm的有美国的M2、LAV-25、瑞士的旋风改进型。中国与英国合作研制的NVH1和与美国合作研制的NFV-1也是采用25mm机关炮。上述机关炮均能高平两用,俯角范围为-5°~-15°,仰角范围为+45°~+75°,用以对付轻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和步兵反坦克武器,有效射程为2000m左右。配用的弹种有榴弹和穿甲弹,一般采用单向或双向单路供弹,采用双向单路供弹目的在于根据目标威胁的程度不同,能迅速更换弹种。除机关炮外,也有少数步兵战车采用低压滑膛炮,口径为73mm,这种火炮较轻,但射程较近,仰角亦小,难以对付低空目标。
步兵战车配用的反坦克导弹多系红外半自动制导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诸如美国M2的陶(TOW)式、联邦德国黄鼠狼改装用的米兰(MILAN),苏联БМП-2的拱肩(Spandrel)等,主要用于对付4000m以内的主战坦克,破甲厚度约为600mm,有的改进型导弹可达到800mm甚至更多一些。也有一些步兵战车没有配备反坦克导弹,如英国的武士和南非的獾式等。有的国家的步兵战车,例如苏联的БМП-1,部分车辆取消了发射架以降低成本,但如果需要,仍可临时安装。
并列武器一般均为1挺7.62mm机*,用以杀伤1000m以内的软目标。为使步兵战车具有夜战能力,
一般都配有昼夜合一的瞄准镜,夜视部分分数采用微光夜视仪,少数为主动红外或热像仪。 动力装置大都采用水冷柴油机,功率为200~400kW,使车辆单位功率达14~26kW/t。传动装置以液力机械传动居多,也有采用机械传动的,配备液压机械传动的只有美国的M2。悬挂装置多系扭杆式。公路最大速度,履带式为65~82km/h,轮式为85~105kW/t。多数具有浮渡能力,借助履带划水或喷水推进器在水中行驶。为增加浮力,有的还可采用围帐或气囊等浮渡装置。水上最大速度一般为6~8km/h。
防护性能要求车体正面和炮塔前部能防20~25mm机关炮炮弹,车体和炮塔两侧能防*弹和炮弹破片,而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车体正面一般只能防*弹和炮弹破片。80年代改进的和新研制的步兵战车有的披挂附加装甲或采用间隙复合装甲以增强抗弹能力。除装甲防护外,车上还有烟幕施放装置和三防装置,有的还有自动灭火装置,这些装置对提高车辆的防护性能,均起到积极作用。
现役步战车
步兵战车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国和西欧。著名步兵战车有:
■美国AIFV装甲步兵战车
■美国M2步兵战车
■法国AMX-10P步兵战车
■美国M3骑兵战车
■法国AMX-VCI步兵战车
■苏联BMⅡ步兵战车
■苏联BMⅡ-2伞兵战车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
■德国 “美洲狮”步兵战车
■德国“鼬鼠”空降战车
■南非“獾”步兵战车
■意大利VCC-80步兵战车
■意大利VCC-1装甲步兵战车
■日本89式步兵战车
■瑞典90式步兵战车
■阿根延VCTP步兵战车
■南朝鲜KIFV步兵战车
■瑞士“旋风”步兵战车
■中国86式步兵战车
■中国551步兵战车
■中国NVH-1式步兵战车
■中国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
。
机车部件组成
步兵战车由推进系统、武器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等组成。车体前部安放动力-传动装置,车顶中部安装炮塔,炮塔有单人和双人的两种。双人炮塔可容纳车长和炮手,便于车长指挥战斗。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可载1个步兵班。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通常开有射击孔,每个射击孔的上方装有观察镜,便于步兵乘车战斗。后车门较宽大,有的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
现装备多数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12~28吨,乘员2~3人,载员6~9人。车载武器通常有1门20~4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1~2挺机*和1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并配有观察瞄准仪器、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和红外、微光夜视仪器或热像仪等。其火力通常能毁伤轻型装甲目标、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目标,装有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还具有与敌坦克作战的能力。车载机关炮可发射穿甲弹、脱壳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杀伤爆破弹等,射速550~1000发/分,最大射程2000~4000米。反坦克导弹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苏联BMP—3型步兵战车改装1门100毫米滑膛炮,它既能发射杀伤爆破弹,也能发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另有1门30毫米机关炮和3挺7.62毫米机*。
履带式步兵战车通常装有涡轮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功率为221~441千瓦。有的已采用带液力变矩器的全自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步兵战车的机动性能高于或相当于协同作战的坦克。一般能水陆两用,有的因战斗全重较大,不能自浮,须借助于浮渡围帐或浮囊才能浮渡。履带式步兵战车,陆上最大速度65~75千米/时,水上最大速度6~10千米/时,陆上最大行程可达600千米,最大爬坡度约32度,越壕宽1.5~2.5米,过垂直墙高0.6~1米。
步兵战车属轻型装甲车辆,装甲较薄,最大装甲厚度为14~30毫米,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有的采用间隔装甲或“乔巴姆”式复合装甲。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可抵御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抵御普通*弹及炮弹破片。为增强防护能力,有的还装有反应装甲。车上通常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和三防装置,有的还采用热烟幕装置。车体表面涂有伪装涂料。有的车内还装有灭火装置、取暖和通风排烟设备。
步兵战车主要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火力和生存力,提高使用维修性能。主要措施有:增大火炮口径,研制新弹药,提高穿甲威力,改装高性能的车载反坦克导弹;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对付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采用复合装甲或安装反应装甲等。
步兵战车为什么能在水中漂浮?
步兵战车能够涉水,前提条件是它必须能够在水上漂浮起来。步兵战车的装甲要比坦克薄很多,车身相对就轻了很多;经过密封,能够飘浮在水面上。由于要运兵,步兵战车内部空间较大,这种结构有利于增加浮力,便于其横渡。有的步兵战车内还专门设置了浮箱,浮箱内填充特制的塑料,即使中弹也不会进水。有了浮箱,不仅保证步兵战车在正常情况下不下沉,即使在其中弹、倾斜等特殊情况下也能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