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农民观念,推广新型肥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6 05:4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0:01
化肥企业难拿准入证
推广新型肥料产品入市,被视为化解当下中国肥料市场化肥使用率居高不下尴尬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准入制度的门槛*。
“我们正在加速研究新型化肥的登记制度,以尽快解决大型化肥企业进入新型肥料市场的准入门槛。”5月4日,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何才文在一场行业内研讨会上透露,这将有助于加速国内新型肥料市场的快速做大。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指出,目前我国新型肥料占我国肥料使用量的1/3左右,但从业企业大都是小型企业,受限于国家的新型肥料登记制度,大型企业进入新型肥料市场的难度较大,这将*我国新型肥料市场的推广。
化肥使用率逐年降低
化肥使用过高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更加迫切。何才文说,包括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肥料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正因为如此,农业部推出化肥零增长计划,在保证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增长率,即从2015年起,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增幅逐步下降,原则上不超过1%的增幅,到2020年,我国化肥增长率实现零增长,之后达到肥料使用的逐步减少的目标。
为实现“零增长”目标,何才文指出,国家鼓励在作物上推广使用配方肥、新型肥料以及有机肥,推广施肥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耕地质量,推广秸秆还田,规模化经营利于推广新技术和产品。
登记制度遇进退难题
“但当下大型企业参与新型肥料推广的难度较大,”沈兵介绍,2000年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实施,但多年来饱受争议,该项制度不仅造成市场流通混乱,企业负担加重,还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化肥生产流通*的改革。
沈兵介绍,很多新型肥料的配方都是农业部门、农业专家提出的,新型化肥要获得登记许可,必须再经过至少1~2年的实验,动辄几十万的投入才能拿到“身份证”,企业在收到生产许可证之后要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登记,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制约了新型肥料的发展,也不利于化肥增长率零增长目标的时限。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亦指出,肥料生产许可和登记之间的关系尚需理顺。肥料管理所依据的基本法律法规多元化,造成了管理主体多元化,肥料市场监管和检测检验机构政出多门,多头执法,市场交叉重复管理和漏管现象严重,不仅增加了企业市场运营成本,还出现了监督管理真空现象,给部分不法企业市场投机的机会。肥料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收到生产许可证制度和肥料登记制度的双重管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市场运营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
万连步建议,在肥料专业法律法规起草中,充分体现目前*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积极简政放权,尽量减少行政干预,以减少肥料企业的经营负担。
沈兵则认为,大企业进入新型化肥市场可加速促进行业规范,但目前大企业普遍表示“拿不到登记证”,他建议可把发放登记证的权限下放给学会、协会等非*机构,“既然已经拿到了生产许可证,配方获得行业认可,就不该再在登记证上卡壳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0:01
目前大部分农民还是弱势群体,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改变观念还是要从提高农民的收入上下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民才有精力去管那些新型、环保的问题。建议把推广范围放在那些其他行业改行到农业的新农人身上,他们精力以及接受能力要强许多。如果你的新型肥料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那绝对好推,没毛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0:02
中威:所谓新型肥料:指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或通过新工艺制备的具有新功能的肥料[2]。
新型肥料的产品特点:
(1)功能拓展或功效提高。新型肥料除了给作物提供养分外,还可具有保水、抗旱、抗寒、杀虫、防病、促根、增蘖、抗倒伏、抗早衰、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解土壤有机无机污染物等功效。
(2)形态更新。新型肥料除了固态外,还可以是液体、膏状、气体形态(如CO2)。
(3)使用方式新。除了传统的穴施、沟施外,还可以冲施、叶面喷施等。
(4)长效缓释。提高肥料利用率,延长肥效期。
(5)环境友好。新型肥料对环境没有污染,对人类和牲畜没有危害。
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新型肥料生产向个性化、专用化发展。过去化肥企业生产的单质化肥、通用型复混肥追求的是大批量、共性化,很少顾及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个性差异化、需肥多样化和特殊化特征。因此,新型肥料特别强调环保化、多样化、个性化和特殊化,适合于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需肥规律的个性化需求。
推动新型肥料研究和产业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家和肥料行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国家在*上的推进。建议:加大新型肥料研究的投人,改善研发条件,壮大研发队伍;给新型肥料产业以投资、信贷等优惠扶持;国家投资建设一批新型肥料高新技术示范企业;成立国家新型肥料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制定新型肥料产品的行业标准。
21世纪,化肥市场不能单一的立足国内,更要面向世界。进人国际市场,更需要加快速度,规划和发展有中国特色和品牌的优质环保型化肥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