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0:5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4:36
《哥斯拉2014》是一部加里斯·爱德华斯执导,亚伦·泰勒-约翰逊、布莱恩·科兰斯顿等主演的动作片,于2014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 。
该片讲述了沉睡的古代怪兽被人们意外唤醒,醒来后的怪兽拥有超强的破坏力,令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故事。
2015年,该片曾经获得第41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最佳配乐提名。
从最早的日本的特摄片到好莱坞的电影,几十年间哥斯拉的形象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01、日本特摄片中的哥斯拉形象
特摄片最早起源于日本,被定义为用特效拍摄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当然这是广义上的解释。
在狭义上,特摄片专指日本电影,例如哥斯拉系列以及奥特曼系列,这些特摄片的题材通常是科幻或者恐怖,而哥斯拉系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实,哥斯拉形象的设计与《金刚》这部电影还是颇有关联的,1954年日本的著名特摄片导演圆谷英二受到金刚形象的启发,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哥斯拉的形象。
至于哥斯拉的形象能够搬上荧屏则要归功于另一位导演本多猪四郎,本多猪四郎在几年以前曾经目睹了广岛被原子弹摧毁之后的惨烈景象,这一人间地狱般的情景,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于是《哥斯拉》系列电影便产生了一个与《金刚》系列完全不同的主题,《哥斯拉》中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反战和科技恐惧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确立使得《哥斯拉》中怪兽有了独特的定义,它们是人类发展科技改造自然的副产品,但是却是为了毁灭人类而存在的,凶残无比。
也正是在1954年,日本特摄电影《哥斯拉》诞生了。
电影讲述的是二战结束数年之后的事,日本海域频繁出现船只失踪的情况,甚至居住在海岛上的居民还遭受到不明生物的袭击。
正当人们都为这些生物惶恐时,岛上的老人出奇一致地认为这是传说中怪兽哥斯拉在作怪。
日本*对于此事高度重视,在一番研究之下,决定派古生物学家山根京平教授前去调查。
前往调查的山根京平很快就根据现场遗留的痕迹得出了结论,推测这只怪兽是太古时期的生物,因为氢弹试爆被惊醒,并且在核辐射的作用下化身为凶残的怪兽。
不久后,被惊醒的哥斯拉两次登陆东京,肆意对城市里的一切进行破坏,伴随着口中喷出的白光,哥斯拉将整个东京化为一片火海。
就在这紧急时刻,芹泽博士成为了救世主,运用自己的研发出来的氧气破坏装置,将哥斯拉成功击杀。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反战的呢?
电影的结尾很好地说明了一切,芹泽博士担心自己研究出来的氧气破坏装置会成为军方的一种武器,所以他抱着自己的氧气破坏装置一起走向了毁灭。
其实从哥斯拉本身的外形上也能看出一种反战倾向。
哥斯拉的形象参考了恐龙和鳄鱼的外形,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哥斯拉皮肤的纹理是根据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幸存者身上的伤痕进行设计的。
这才是哥斯拉的外形所要表达的主旨,在提醒人们这只怪兽的产生与核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个形象一直在日本保存了几十年的时间。
对于日本人而言,《哥斯拉》是一部拥有多重隐喻的特摄电影,科技发展的阴暗面以及核爆的惨重记忆,随着电影画面的铺开全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是日本这个民族在沉痛和彷徨之后的集体式追忆。
02、好莱坞电影中的哥斯拉形象
如果问一句哥斯拉的形象是什么时候登录美国的?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1998年。
但事实上,1962年《金刚大战哥斯拉》中已经沾染了好莱坞电影的娱乐色彩,至于此前1954年《哥斯拉》电影中所表现的深刻寓意则早已被抛在九霄云外。
随后日本拍摄的20多部哥斯拉系列电影,都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情节通常也是哥斯拉大战某种怪物。
不过深究此时的哥斯拉系列电影,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哥斯拉不再是简单的破坏者,而是成为自然界的守护者。
人们对于哥斯拉这一形象的恐惧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逐渐哥斯拉成为中性的代名词,甚至在最后成为英雄的化身。
联系到哥斯拉正义的形象很容易与漫威世界观下超级英雄进行契合,这一点也正是哥斯拉能够成功登陆好莱坞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1998年成功将哥斯拉搬上纽约的荧屏。
与日本《哥斯拉》系列电影的本土叙事感相比,美版则完全抛弃了这一点,给电影增加了更加炫酷的特技,就如同《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形象一般,文化内涵则荡然无存。
作为《哥斯拉》系列电影老东家的日本东宝公司,对此表示严重的*,在随后宣布1998年美版《哥斯拉》电影不是哥斯拉家族的一份子。
2014年,哥斯拉形象诞生的60周年,美国人则是哥斯拉的形象更加漫威英雄化,加里斯·爱德华斯拍摄的《哥斯拉2014》便是典型的代表。
在这部电影之中,哥斯拉为了保住美国的城市,同两头史前巨兽进行战斗,最后成功地拯救了美国,但是此时充满科技批判和文化内涵的怪兽直接沦为纯粹的视觉产物。
当然,此时的《哥斯拉》系列电影还是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的,毕竟这是第一部被好莱坞翻拍的亚洲怪兽电影,也成为了日本乃至于亚洲在世界的文化符号。
03、哥斯拉——科技异化的产物,也是一种对于科技的恐惧
在1954年,《哥斯拉》上映之前,美国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巧环礁水下进行氢弹试验,当时一艘名叫"第五福龙丸"的日本渔船受到了核污染。
此时在船上的船员在接下来的数小时里一直被暴露在核辐射之下,其中的一名船员在半年之后死于放射性疾病。
与此同时,数百艘在附近海域的日本渔船也受到核辐射的影响,此事在日本一经曝光,引起了日本民众的急剧恐慌。
事实上,《哥斯拉》电影便是以此作为开头的,并且借助科学家之口说出,从开始就表明这是一场人祸而并非天灾,对核武器的随便实验进行严厉的批判。
1954年的《哥斯拉》电影一经推出为何就广受好评?
因为在电影之中一直在强调对现实核能开发的恐惧,多了一份外国电影中的睿智表达,这才是这部电影引起日本人共鸣的重点。
在这部电影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日本此前所受到的原子弹的创伤,并且尝试以科幻电影的方式来反映这一切。
日本对于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破坏的恐惧是深沉的,这种恐惧已经无法用常规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只好借助异化的怪兽进行表达。
在哥斯拉的形象诞生过程之中,便隐含着日本对于核武器的恐惧,甚至是对于美国的恐惧。
电影中的怪兽哥斯拉进入日本东京之后肆意进行破坏,整个城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这很容易让曾经经历过原子弹创伤的国人联想到过往的历史。
但是对于“核”这个曾经让日本人恐惧的事物,日本人却又是向往的。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在民众的争议声开始了核电站建设,并且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不断加大规模。
在建设的过程之中,日本各界的反对呼声日渐高涨,尤其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两周年之后。
在当时的东京日比谷公园汇集数万名*示威的群众,共同反对日本的核电站建设。
不过对于此事,日本*好像没有放在心上,果然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事故,再一次触动了日本人对“核”的敏感神经。
回到哥斯拉系列电影本身,科技是其中的叙事主线,而怪兽只是科技下的产物,但是却是科技失控的表现。
同样最后消灭哥斯拉这个怪兽用的也是技术,或多或少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因为电影所表达的是对科技异化的一种恐惧,但是最后竟然还是需要利用科技来解决问题。
就如在现实社会中一样,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在引领人们进入更高的文明层次,但是对科技的滥用也在伤害着人们。
借用《哥斯拉》中山根博士得知哥斯拉被消灭后所说的一句话:“我不认为那只哥斯拉会是最后一只。如果再继续进行氨弹试爆,那只哥斯拉的同类也许还会在世界某处出现。"
结语哥斯拉的形象为什么同时能够在日本文化以及美国文化中存在?
归根结底在于二者所要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日本而言则是对于过往的反思以及恐惧,对于美国而言则是一种漫威式的英雄表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4:37
因为日本和好莱坞的电影理念不同,文化也不一样,所以有不同的文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