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杨家将”之四:杨文广究竟是谁的儿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1: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56
故事传说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也就是杨延昭之孙。这种说法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事实上杨文广应为杨延昭之子,也就是杨家将的第三代。
宋代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杨延昭死后,宋真宗把他的三个儿子封了官,但对三个儿子叫什么名字,封的什么官都没有细说。《宋史·杨业传》记载的稍微明确一些,提到杨延昭有三子,杨文广是其中之一,但对其他二人没有提及。《隆平集》(旧题曾巩撰)记载,杨延昭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传永、德政、文广。 根据这些史料我们不难确定,杨文广应该是杨延昭之子,他是杨家将中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后来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杨宗保、穆桂英等都是虚构的人物,史上应该并无其人。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此存疑,民间传说多把杨宗保当成了杨延昭的儿子,这种说法借助于戏曲评说的广泛传播,已非常深入人心。 认为杨宗保是杨延昭之子、文广为宗保之子的说法多为民间传说,而且出现在宋代以后。元代徐大焯的《烬余录》、明代王世贞的《宛委余编》都出现过这种说法。徐大焯为南宋遗民,他在书中将与杨延昭同一时代的抗辽将领杨嗣的功绩安到了杨延嗣身上,并创造出一个杨宗保,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弟。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演义》把杨文广的出生时间安排在了大破天门阵之时,柴郡主在破青龙阵时生下一子。老太君看后,称这孩子与其兄杨宗保长得很像,取名为杨文广。《杨家府演义》中也提到柴郡主阵前生下一子,但并没有提及此子是谁。 根据历史记载,杨文广死于1074年,他的出生年月则无据可考。反观杨延昭则是死于1014年,有人从二者的死亡年代出发提出疑问,文广卒年是在延昭故后整整60年,按常规推算,父子两人相差这么多年的比较少见,中间若有宗保这样一代人似乎更合于情理。 历史对杨业、杨延昭的记载本来就不够详尽,对杨文广的记载就更为简略。杨文广虽是将门之子,但却没受到什么恩荫,在军中做了多年的下级军官,可见其实宋廷对杨家一直都不是很重视。不过,有幸的是,杨文广与宋代的几个名将,比如范仲淹、狄青、韩琦都打过交道。 杨文广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这相当于今天的连排级干部。宋仁宗时,范仲淹经略陕西,抵抗西夏,发现杨文广勇敢善战很有才能,细问之下得知他是名将之后,就将其留在账下做了镇将。如果没有范仲淹的赏识,他可能永远都没有出头之地。 1052年,大将狄青南征,杨文广就在军中,虽然还是个无名之辈,但总算是有了些功劳。做过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宜是今天的宜山县,邕是今天的南宁。这已经是中高级领导干部了。 1068年,宋朝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认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且有战功,将其提拔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杨文广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受名将韩琦指挥。 团练使已是从五品的*了,与其祖上杨业、杨延昭的官阶相差无几。但与同时代的韩琦、狄青和范仲淹相比,杨文广只能用星光暗淡来形容。因此,有关他的记载有限,似乎也就不是很难理解的事了。 展现杨文广才智的事件,史*载的少之又少,只有一件还算是比较典型。他在西北的时候,被秦凤副都总管韩琦派往边境一个叫做筚篥(在今甘肃武山县)的地方筑城,目的是掌握要道控制权。 为了防止敌人破坏,他故意散布消息说要在喷珠筑城,西夏果然闻讯而去。文广抓住机会,在筚篥连夜抢修城寨,构筑防御工事。天明以后,敌人发现上当,移兵前来,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敌兵无机可趁,无奈之下只好退兵。临走前,他们派人送信威胁杨文广说,要派大军前来报复。杨文广立即派兵追杀,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文广晚年被调到河北,做定州路副都总管,继承他父祖未曾完成的抗辽事业,此时的杨文广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副省级了。当时辽宋虽已达成和议,但边界争端不断。杨文广在抗辽前线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向朝廷献上了收复失地的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计划,但还没等到朝廷的回音,杨文广就一命归西。正可谓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事实上,即使他仍然健在,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回音。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这里面有着太多的时代因素。当时北宋朝廷坚守的是保守的退让*,对辽是和议防御,对西夏的*也在和战间不断摇摆。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朝野上下讳言用兵,杨文广不可能有更大的发挥军事才能的机会。 传说中的杨文广是个少年英雄,但史书上写的都是他晚年的事,更象是一个烈士暮年、壮志不已的老英雄。总体来说,杨文广在朝廷名声不大,在民间声名响亮,这也是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吧。 杨文广死后,北宋朝廷追任他为同州观察使,这多少是对他的一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