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2: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20
借着昏黄的亮光,母亲围上围裙,收拾晚饭后的灶头锅尾。而我们便会拿出书包,掏出课本和作业本,趴在煤油灯前,写作业和复习一天的功课。母亲还会时不时地注意调一下煤油灯的灯芯,火苗欢快地跳动着......
以前的农村人,铁钉称为“洋钉”,煤油称为“洋油”,火柴称为\\'洋火“,一个“洋”字,体现了它是外来物品,也体现了过去农村的闭塞和落后。
亳州人称之为——提灯(马灯)
大多数农村家庭用的煤油灯都是用空瓶子和废旧铁皮盖制成,虽然材料极为简陋,做工极为粗糙,但在没有电灯的年代,灯盏成了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物件。还有就是用松树枝、烟骨柴(烟草主干经过腌制晒干而成)做照明燃料。现在想想,短短几十年,真是今非昔比、天翻地覆啊!现代人可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条件好一些的家庭用上了带玻璃罩的高档的煤油灯,燃烧充分,亮度好,油烟小还省油。至少火光不会飘忽不定,不容易被风吹灭。因为”洋火“也是要钱买的。可就是经常会因玻璃罩不小心打碎了挨揍。
那个年代,煤油灯也成了咱亳州人婚嫁必不可少的物件,可见其重要性,到现在也还保留着这种习俗。也许那时候的灯盏就只是为了夜晚女方出嫁时赶路照明用的,可现在的灯盏却寓意着女方出嫁后,新家庭添丁发财、日子红红火火!
那时的煤油灯,各式各样
有买来的成品玻璃灯。式样基本上都是底下一个倒喇叭形底座,上面部分是圆球形的,顶上有一个瓶口,既可以往里倒油,又可以放置灯芯,美观大方。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有一盏像模像样的灯已经很奢侈了,那时的农村家庭一般自己动手用墨水瓶或者空玻璃瓶制作小油灯,灯管用牙膏皮卷成,棉线灯芯从灯管穿出,瓶中放少量煤油,点燃后便可以照明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20
我还记得小时候用的煤油灯,小的时候没有电灯只能用没有灯,睡一觉起来满脸都是黑,都是煤油灯熏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21
不记得。有记忆开始家里就用的电灯,停电就用蜡烛代替,还没有用过煤油灯也没有见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21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就有煤油灯,冒的烟是黑的,我爸说小时候围着写作业脸都是黑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22
当然记得,虽然那个时候的没有的没有现在的照明灯亮,但是我却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