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1:5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30
一、衣 :朴素单调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
二、食 :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 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三. 住 :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四、行 :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后来,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31
出生后人们就得穿衣,衣服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在那时候的人都不讲究穿着,大多是统一的清一色灰、蓝、绿等素色,没什么样式,确切的说应该是很单一。人们很少添衣服,大概是过个两三年才添得上一件,也还得凭布票。
可如今,只要手里有钞票现金就可以将其揽入怀中。我还记得朱德有这么一篇《回忆我的母亲》的文章,我依稀还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可见,母亲确实能干,又可见,正是当时生活之艰辛,才会对于一件衣服如此怜惜。而如今呢?也许一件衣服传几人穿已是不现实的事情了。人们对于服装有了新的定义:展示。这表明,人们利用它,不仅是遮羞御寒,电视屏幕里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名模穿着色彩光鲜颜色斑斓的各种样式的服装在T台秀上展示。人们的着装已愈来愈国际化,愈来愈时尚。现在,服装店甚至开了一条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31
一、衣 :朴素单调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32
以前的人类社会是氏族社会,主要就是靠血缘关系把人们紧紧在一起的,以一种打猎群居等方式生活,所以造就他们的生产力落后,各种营养健康跟不上,人的寿命相对来讲,并不高,就导致他们的死亡率很高,生活方式单一,也并没有过多的设施来保障他们的娱乐。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相对文明时期,以传统的男耕女织的方式进行劳作,古代的娱乐很多,例如蹴鞠,听戏,杂技等,可以说现在很多的娱乐就是以古代为模板发明创新的,以前人们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
其实与现在也差不多,既有男耕女织,也有商人、老师(以前多称为先生)、工厂工人、店铺雇员,还有街头艺人、算命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