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和阴铿的蜀道难和李白的蜀道难有什么不同?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5 18:1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1:20
萧纲和阴铿的蜀道难和李白的蜀道难虽然使用了同一个题目,但内容与思想不同。李白的《蜀道难》较长,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而阴铿的《蜀道难》较短,描写蜀道之艰难,赞扬汉朝忠臣王尊不畏艰难的精神。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1:20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李白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
2、解释:
王尊:汉朝涿郡人,字子赣。幼年丧父,为人牧羊,后以郡文学官为师,升为虢县令,又提拔为安定太守,捕东地方豪强张辅等,声威大振,不久再提拔为益州刺史。
灵关:剑阁附近灵官峡。近代有描写修宝成线《夜走灵官峡》。
九折路:即今四川荥经县西邛郲山,山路险阻回曲,须九折乃得上,故名九折路。相传,汉朝王阳为益州刺史的时候护送母亲灵枢路过此地,怕出意外,托病辞官。)王尊行至这里,听说前刺史王阳畏惧道路的险峻而不敢前进,乃大声吆喝驾马者说:“前进吧,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后人为纪念忠臣王尊,修建了一座“叱驭桥”。
讵:岂,难道
3、我简单翻译如下:
王尊为官尊奉汉朝,
丝毫不惧怕灵官峡的险峻。
高高的岷山上终年积雪不化,
阴森的栈道多次被战火烧毁。
车轮压坏了九转曲折的山路,
一行车骑受阻在七星桥。
蜀道是如此的艰难险阻,
难道还去要什么功名吗?
4、阴铿,南朝陈文学家。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生卒年不详。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南北朝·阴铿的《蜀道难》:
杜甫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无敌,确也;不群,可商也。若以今人论之,乃先有阴铿之《蜀道难》,后有太白之随也,孰可曰“不群”?即“不群”,亦不可曰“不师”也。余以为,白之《蜀道难》,乃铿诗之扩写也。
铿诗之思,于白诗之较,一也,皆为“言在此而意在彼”。
岷山之高峻,兼千年之积雪,阴翳之栈道,复频仍之战火,邛峡九折阪,可“轮摧”,可“骑阻”,皆为“烘云”之笔,太白演而绎之曰“猿猱欲度愁攀援”“畏途巉岩不可攀”;结句方为“托月”,铿曰:“功名讵可要。”白言:“难于上青天。”
难矣,但不可轻弃也。“人生不得行心志,虽寿百年犹夭也”。“功名”不是坏东西,诈得之,骗取之,圣者不为也。
唐·张文琮的《蜀道难》: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这首诗歌景色描写也相当精彩,同样是首不错的诗歌,只是与李白的大气磅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1:21
字更少啊!!!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