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8: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17
“雄风”系列反舰导弹是台湾海军目前的主要制海武器之一,普遍装备于大中小型作战舰艇上。该导弹的研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由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共分I/II/III型。目前,I/II型已经服役,III型正在研制当中。
“雄风—1”反舰导弹是1979年在以色列的“迦伯列”2型舰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为台湾海军第一代反舰导弹。该弹是一种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0.7马赫,最大射程约38千米,采用无线电指令半主动制导,共生产了约438枚左右,主要装备在台军部分老式的“阳”字号导弹驱逐舰和“龙江”、“瑞江”、“海鸥”级快艇上。
该导弹性能不稳定,和以色列研制的“迦伯列”系列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具有命中精度低、飞行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容易被拦截等缺陷。目前该导弹的制造工作已经停止,台湾海军正准备以雄风II/III导弹取代它。
“雄风—2”是在“雄风—1”基础上加配以美国“鱼叉”导弹核心元件生产的,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正式型号为MGB-2B,分为陆射型,舰射型和稍后出现的空射型(正式型号为MGB-2C)。和原I型相比,该导弹射程有所提升、飞行速度加快、抗干扰能力加强,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达到了西方国家同时期反舰导弹的水平。
雄风II导弹长4.845米,弹径0.34米,主翼展1.15米,控制翼展1米,重量695公斤。最大速度为0.85马赫,射程12~80公里(发射后不管)—12~110公里(中继制导)。
早期雄风二型的红外线引导头为外购,后来台湾岛内的坤仪公司的产品达标后,后续的雄风二型均改用台湾自制的引导头,采用了独特的附加热成像寻的主动雷达制导+惯性中制导和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精导精度及抗干扰能力较“雄风”I均有较大提高,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同时具备穿甲、爆炸及燃烧等三大功能,威力比雄风一型大得多。
动力系统采用了依据由法国授权生产的ArbizonⅣ型涡轮喷气发动机,重新设计了进气口,据称推力比美制鱼叉导弹使用的发动机推力大10%。采用主动雷达+红外导引的双重制导模式,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FireandForget)。红外线引导头设于弹体前上方,直径约70毫米,与弹体中下方的外凸式进气口形成不对称设计外型。
该导弹分舰舰型和岸舰型。舰舰型的“雄风”导弹装备于台海军“武进3”驱逐舰、“光华6”号导弹艇、“成功”级和“康定”级护卫舰上。
自1991年开始量产,是目前台湾海军反舰导弹中的主力弹种,采用了类似美制鱼叉导弹的折迭式弹翼,导弹发射出后弹翼自动展开;弹体末端的辅助发动机在将导弹发射出弹筒约3~5秒后自动脱离,之后导弹打开续航发动机进入巡航状态。雄风二型导弹与美制鱼叉Block1C导弹一样,也能预设3个转折点,作出之字型飞行路径,增加了发射舰的隐蔽性。
攻击时导弹采用掠海飞行,在初期采用惯性导航,中途可利用数据链进行中继引导(目前并没有可以执行此功能的空中平台),在接近目标时,高度可降为5~7米,并打开主动雷达引导头,之后弹体前端上方的红外线影像感测器也会打开,以双引导头的方式操作。
这种双制导方式据说可以大大增强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提升命中率。台湾方面声称雄风二型在攻击目标的最后阶段,还可作出S型的机动规避动作,但不知是否属实。岸舰型的“雄风”导弹主要部署在包括东引、澎湖、小琉球及本岛西岸在内的5处导弹阵地内,这些导弹阵地未来均将纳入海军大成指管通情系统中,并与强网系统连接,可构建完整的台海水面防护作战能力。
空射型“雄风”2于1994年首次对外公布,但长期以来只有两架第35夜攻中队的AT-3雷鸣号攻击机(机号为0902的AT-3A和机号为0825的AT-3B)能挂载为其配备的少数几枚空射型雄风二型Markl导弹执行任务。
该机曾经进行过6次试射,但由于AT-3的机身并不完全足以承受大型反舰导弹发射时的作用力,加上该型机并无精确的火控系统,所以一直没有广泛部署。但台湾目前已准备为IDF配备该导弹,和美制RGM-84D捕鲸叉反舰导弹一起执行空中反舰任务。
针对*购自俄罗斯的SS-N-22超音速导弹威胁,台湾也自行研制了一型超音速雄风III反舰导弹,为台军机密军事科研计划“雄评计划”的核心部分。研制工作从1996年开始,在1998年进行了试验弹的首次试飞,1999年,“雄风”III完成了“超音速自由飞行、巡航后俯冲、模拟攻舰低-高-低弹道飞行、超低空掠海飞行”等多项试验飞行。
2000年生产出6枚原型弹供测试。在2001年4月举行的汉光17号军事演习中,于屏东县满州乡的九鹏导弹试射场对该弹进行了首次实战试射。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雄风3型”导弹将于2004年至2005年正式编入台军实战部队,预计将装配在台军成功级驱逐舰、拉菲特护卫舰或者即将购入的基德级驱逐舰之上。
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技术以及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台湾导弹历史之最的“300公里”之遥。
“雄风”III导弹制导方式目前仍未公开,但依据工程技术上的继承性,可初步判断它将沿用“雄风”II导弹引进核心部件进行技术开发的研制方式,并可能将“雄风”II原有的主动雷达寻的/热成像寻的复合制导系统进行适当优化后运用于新导弹系统。
“雄3”导弹的研制成功,被台军看作是继“天弓2型”导弹、“雄风2型”导弹之后,在自制武器发展上的又一项“重大突破”。台湾目前正准备在该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一型远程地对地导弹,以增强其“决战境外”和“先发制人”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