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1:31
防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古人所谓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基本上是一种梦想,是不太可能实现的。虽然史书上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就是一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图景。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对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一种美化而已。
(贞观之治)
现代人为了防盗,可以说煞费苦心。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装防盗门。防盗门有几重锁,小偷就算撬开其中的一重锁,他也无法把整个门撬开,除非把门框卸下来。
对于窗户的保护,就是安装防护栏。防护栏外面用铁条横七竖八地焊接在一起。盗贼除非用钢锯把这些铁条一根一根锯断。否则的话,他也是不可能钻进房间里去的。
可是这样一来,整个房子就像牢笼一样。把盗贼关在外面的同时,也把自己像囚犯一样关起来了。
而且,由于现在的房屋都是多层,因此,如果一楼安装了防护栏,二楼必然要安装防护栏。因为防护栏是很容易攀爬的。盗贼顺着防护栏就爬上去了。但是如果二楼安装了防护栏,三楼也就必须安装防护栏。这样一层楼接一层楼,很多时候,就一直安装到了最高的那一层。这样一来,就不仅仅第一层是笼子,所有的房间都是笼子了,所有的人都被关在笼子里了。
现代人只有把自己关进笼子里,才能够防盗,想想这一点也是够悲惨的。那么,古人又是怎么防盗的呢?有哪些防盗措施呢?
(古代的门栓)
当然了,古人防盗的重点还是门和窗。
古人虽然没有防盗门,但是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做一个铜包门,就是用黄铜把门包起来,这样的话,门不但显得非常漂亮,而且也很能防盗。
接着,把门从里面关上,再用一根横着的木条(或者铁杆)拴起来,扣上以后,再锁住。这根木条的力量,由整座门来承受。也是除非把这个门全部卸下来,否则的话,小偷是没有办法打开门的。
除此以外,就算盗贼把门打开了,他也不太可能轻易进入屋间。古人还有一个智慧,就是把门轴插在门斗里。不管是门轴还是门斗,都是木头做的。这种木头做的门轴和门斗,由于很干燥,在门旋转的时候,会发出尖利的声音。只要有人开门,屋里的主人就会被惊醒,然后就知道盗贼进屋了。
窗户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窗搞得太大太敞,小偷很容易就从窗里面进去了。所以古人做的窗,常常是花窗。横条竖条一格一格连起来,再在上面雕一些花。这样的花窗,既能够让整个窗子很结实,同时也能够照明。从里面把整扇窗掀开后,屋里会非常敞亮。
(古代门窗)
为了加强花窗的牢固性,古人还可以在花窗后面安装铁条。
这种铁条,和我们现代人的防护栏是不一样的。现代人的防护栏是固定在窗户外面,让整个屋子像一个牢笼。而古人做的这种花窗,从外面看起来,是看不见铁条的,又美观又能防盗,这显然是比现代人更聪明的地方。
当然了,除了在门窗上想办法防盗外,由于古人是独门独户,因此一般都会有一个院子。院子的墙上会装一些碎瓦瓷,或者刺荆一类的东西。小偷要从外面翻进来,是很困难的。
就算小偷翻进院子里了,也不可能偷窃。院子里都是养着狗的。养狗防盗,是古人一种非常普遍的防盗方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狗在整个繁衍生息过程中,和人已经有非常紧密的默契度。它的耳朵贴在地上,能够听到地皮轻微的震动。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狗会迅速叫起来报警,这样就把人叫醒了。人就知道有盗贼了,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除了狗以外,讲究一些的人家,还有看家的护院。
有一句话叫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如果盗贼在肉包子里面放一些*,那么贪图肉包子的狗,可能会迅速就被杀死。看护院则是不会贪图肉包子的,盗贼也就无处潜藏了。
当然了,古代也要分穷人和富人。富人家有狗有护院,穷人最多也就是养条狗。不过,穷人家里也没有什么可偷的。他要进去也是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