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0:3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35
1.要区分所谓的地方配套是要地方财政配套还是项目单位配套。地方财政配套的应该列入同级财政支出,如果是项目单位配套(我说的是企业)不需列入财政支出。追答1.是。
2.不一定,看你所谓的地方财政收入是什么口径。一般非财力性补助不能列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或地方可支配财力。
3.上级财政补助收入;你要搞清楚收入和支出的区别,预算外收入可以分为纳入专户管理或纳入国库管理,也可以分为收费和基金,但没有项目收入这一说,*财政补助的资金也不是预算外收入范畴;没有固定的项目或科目归集地方财政配套支出,你只能一个一个查。
4.你需要看的东西很多,比较直接的是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手册和决算编制手册,如果你专指某个项目,可以看这个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
估计,你还是很难理解。q:3733627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36
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启示(仅供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预算管理*也取得较大进步,但与新加坡相比,无论是财政职能、预算*和编制程序,还是财政支出范围、支出结构、预算执行和绩效监督等方面,都与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目标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新加坡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完善公共预算管理、转变财政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解决外部性问题,从而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和协调社会公平的作用。我国现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包揽过多,支出目标不明确,财政负担过大过重。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按照“小*、大市场”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坚决摈弃财政包揽一切的旧观念,尤其要改变*参与市场竞争、介入微观领域过多的被动局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提供公*品和公共服务,统筹解决城乡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支持民生福利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切实推进投资*的深化改革,打破垄断,放开投资领域,放宽准入条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准公*品和公用事业的投资,提高公*品的供给能力。2.加强财政预算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在财*规建设方面,我国现行有关财政预算和支出管理的法规尽管很多,但总体上看,其系统性不强,国家预算*与其各层次的实施细则之间仍未形成有机的体系,在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盲点。为此,应在国家预算法的基本框架下,完善预算法实施条例及其细则,提高预算监督管理法规的操作性。针对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法规的缺位部分,出台相应的专门法规和制度,建立*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法律机制,健全*财务会计、审计规范,完善会计、审计监督;明确各级*(部门)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责、权、利,落实各监督主体对财政支出的监督职责;建立财政预算公众咨询机制,推进财政事务公开,提高财政预算监督管理的透明度。此外,还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和*监督的作用机制。3.继续深化预算*改革,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透明、高效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一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严格预算执行,强化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力,预算草案一经*会议审议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二是实行部门“一本账”预算,将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同时列入部门预算草案,变现行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分散安排为统一安排,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的责权利相统一,为实行部门全面绩效考核创造条件。三是探索推行部门绩效预算,逐步将部门工作目标和支出项目的绩效(包括社会效益)目标纳入部门预算编制内容,建立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尝试编制中期预算,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同时,以报告年度为基年,滚动式编制3- 年的中期预算,以增强财政*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4.健全财政储备制度,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充足的财政储备不仅是一国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维护经济安全,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后备力量。新加坡在寻求财政积累的壮大和保值增值方面成效显著,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的持续快速增长,建立常规性、法制化的财政储备制度和财政积累增长机制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应该先走一步。首先,要及时转变“吃饭财政”的旧观念,树立居安思危和成本效益的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审慎理财原则,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其次,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财政储备制度,为开辟财政盈余投资渠道、增加财政储备提供法律依据。严格区分当年财政收入和历年财政盈余,*动用财政盈余;鼓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节约开支、增加盈余、积累资产。再次,探索建立财政储备投资基金,允许用历年财政盈余资金参与风险低、收益稳定的股权、不动产、债券和金融工具等方面的投资,以实现财政储备资金的稳定增值。最后,探索建立财政预算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相互联系的机制,融通财政与国有资产投资运营的渠道,打破现行“两轨相互隔离”的状态,为财政储备资金的增值开拓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