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屈则全”的处事法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1:45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受得住委屈,方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情才能得到伸直,低洼反能盈满,凋敝反得新生,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痴迷。其实在危难中可以保全自己的,都会懂得这个道理。以退为进,以忍为攻,这才是为政求事的最好法则。
战国时期有位忍辱负重,奋斗不息的杰出军事家,他一生坎坷,甚至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没有留下,曾经遭受砍掉两块膝盖骨的刑罚,他就是孙膑。
孙膑少年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学习兵法,准备做出一番大事业。孙膑成年以后,就出外游学,到深山里拜精通兵法和纵横捭阖之术的隐士鬼谷子先生为师,勤奋努力地学习兵法阵势。鬼谷子把《孙子兵法》教给孙膑,还不到三天孙膑就能背诵如流,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鬼谷子为他的奇异的军事才能而兴奋地说:“孙武这下可后继有人了!”
孙膑有个同学叫庞涓,对孙膑的才能十分忌妒,他表面上装作与孙膑很好,相约以后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后来,庞涓先行下山,在魏国作了将军。他派人邀请孙膑下山和他共同辅佐魏王。孙膑到来之后,他先是虚情假意地热烈欢迎,而后委之以客卿的官职,孙膑自然对不忘旧日同窗之情的庞涓感激万分。而半年过去以后,庞涓却玩弄阴谋手段,捏造罪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对他施以酷刑,脸上也刺上字,目的就是从精神上消蚀孙膑。
对庞涓所做的一切,孙膑起初什么都不知道,后来当他知道使自己变成这样不能行走的废人,庞涓就是元凶的时候,下定决心要报仇雪恨。他摆脱庞涓手下的监视,暗地里潜心研究兵书战策,准备有朝一日要离开这里。为了把监视他的人蒙骗过去,他甚至装疯卖傻,以粪便为食,同牲畜做伴。
没过多久,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暗中探访孙膑并将他藏入车中带回齐国。在一次王公贵族的赛马活动中,大将田忌把足智多谋的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在齐威王面前,孙膑畅谈兵法,尽叙平生所学,受到齐威王的赏识,被任命为齐*师。从此,孙膑开始在战国时风云齐聚的军事舞台上大显身手。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领军队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想把赵国消灭掉。孙膑与田忌商量,提出“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不但解了邯郸危急,并且在次年的桂陵之战中以逸待劳,大破魏军。此战,魏军差点全军覆灭,庞涓率少数兵士逃跑了。
桂陵之战后十三年,魏王又派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齐王答应救援,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来救韩国。孙膑冷静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根据魏军悍勇轻敌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提出退兵减灶的作战方针,忍住魏军狂妄之气,诱敌深入。而后齐军故意做出怯战的样子,减少锅灶表示齐军已大多逃亡,以此来麻痹敌人。魏军果然上当,穷追猛赶,齐军却一味退却,最后在山高距窄,树多林密的马陵设下埋伏。同时,孙膑还令人将路边的一棵大树的树皮刮去,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并吩咐士兵说:“夜里发现红光,就一齐放箭!”
天黑之后,庞涓领兵马不停蹄地追到马陵。但见路上横七竖八地扔着许多木头,便命士兵下马下车,准备开路追击,却忽然看见路边的白色树干上隐隐约约有几个大字。庞涓疑心特重,便命人点火去看,但还没等看完就叫不好。但已经晚了,齐军乱箭齐发,魏军这时大乱,四面被围。箭如雨下,却无法抵抗,也无路可退。庞涓自己也身受重伤,眼看残局已定,又没有挽回的地步,只好拔剑自杀了。齐军大获全胜。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经典之战的马陵之战,孙膑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孙膑的确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深知“忍”字的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朋友”的诬陷,他仍能忍隐不发,潜心等待机会的到来。这不但需要有惊人的耐力,同时也要有卓越的审视力和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