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8 13: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28
Fujifilm富士自从X100推出后深受特定族群的好评,也因此将X系列战线扩大,除增加既有的随身相机产品线之外,也推出可交换镜头的X-Mount产品,打头阵的X-Pro1继承X100多项特色,包括混合观景窗与高质感的机身设计,其后的X-E1则大致延续其精神,只是将混合观景窗简化为纯电子式观景窗。
然而无论是X-Pro1或是X-E1,在机身操作设计都是比较硬派的,对于一般消费者虽可将光圈与快门设为自动进行拍摄,但少了一般消费者常见的自动情境判断与多样的情境模式,虽吸引不少喜爱复古造型的摄影玩家,但也吓跑了一些较仰赖自动模式的摄影者,而最近富士也许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族群,推出操作更简单、价格更亲民的X-M1。
跳转开始介绍这款目前最平价的X-TransCMOS的X接环相机
X-M1是富士专门为大众市场所设计的一款入门级机身,在外观设计延续X相机系列复古的元素,但在外观材质方面则不再使用金属外观,改用塑料材质,虽然质感上略有差异,但却让机身重量大幅的降低,对于一些喜欢轻巧机身的使用者也多了点吸引力。
笔者拿到的是全黑的机身,采用半光黑的机身处理,蒙皮部份亦为黑色,笔者个人觉得比起另外两个配色,黑色的机身近看的塑料感较明显一些;虽定位在比较入门级距的机身,但X-M1也保留热靴与内建闪灯的设计,不过热靴不提供观景窗扩充,有观景窗需求请直接选择X-E1吧。
考虑到迎合一般消费者的使用习惯,X-M1在机身配置布局不再坚持前两台X接环机身仿效传统旁轴相机采用镜头光圈环、机身控制快门速度与曝光值的设计,而是以X系列的消费型相机X10、X-F1一样,加入一般消费者较熟悉PASM模式转盘,并且也提供自动场景模式与多种场景模式,减少一般使用者上手的困难度。
另外X-M1提供机身双转盘的配置,将两个转盘的位置配置在右手拇指可及之处,前转盘的位置是先前X-E1与X-Pro1控制曝光值的位置,而后转盘则是采用垂直配置在前转盘不远处,借此让拇指不用大幅移动就可控制两个转盘。
不过笔者自行操作则是认为富士虽然标榜方便单手操作,但若真的使用单手进行拍摄与机能控制时,由于几个按键的位置配置以及缺乏大型的握柄,除非搭配腕带使用,否则笔者仍建议X-M1最好还是使用双手进行拍照与设定比较保险。
此外,X-M1也成为X接环第一款不具备观景窗的机身,不过作为补偿,X-M1搭载一片可上下翻转的3吋92万画素LCD,提供高角度与低角度拍摄的便利性;此外X-M1也是第一台搭载WiFi的X接环机种,不过不像它厂提供无线拍摄机能,X-M1的无线功能仅保手的提供照片的传输能力。
机身的电子系统配置基本上与其他两款X接环机身差不多,使用过富士相机的使用者应该不会太陌生;如同先前使用X100s一样,几款进阶特效仍然无法自定义焦点,这是笔者一直觉得比较匪夷所思的地方,此外对焦辅助仅提供峰值辅助,并无搭载X100s的数位裂相辅助。
WiFi传输的操作方式很简单,先在手机安装富士的其中一款app,两款app的功能类似,差别在于Fujifilm相机应用程式机能较多,需要经过配对与密码程序,并可提供远端浏览相机内照片的功能,与透过手机的GPS为照片添加地理定位资讯;至于Fujifilm照片接收器的功能只提供单向的照片接收,不需密码与验证即可接收照片。
传输的方式只要在照片浏览时轻按位于快门附近的Fn键,就会跳出照片无线传输的选项,可在设定中决定届时照片传输的品质,也可批次进行大量照片上传;如果要进行机身照片的远端浏览,也记得该安装的是Fujifilm相机应用程式,而若是有朋友想要相机内的照片,再请他安装Fujifilm照片接收器就好。
笔者忽然想到这功能拿来把妹应该不错,喜欢在展场拍Showgirl的朋友可以请对方马上在手机安装接收app后马上把照片传给正妹,不过这样一来就没理由跟对方要电子邮件信箱了。除了与手机连动外,也可设定于区网内将照片备份到电脑等功能,笔者这次并未使用此机能。
至于机身的规格大致上与两款X接环相机差异不大,仍采用富士独家的X-TransCMOS无低通滤镜APS-C片幅感光元件,搭配富士的EXRProcessorII影像处理器,号称冷开机1秒、暖开机0.5秒,连拍5.6fps以及0.05秒的拍摄迟滞。
为了X-M1的推出,富士也特别为其打造一款轻量的变焦镜头,也就是这次搭配的XC16-50mmf3.5-4.5,同样具备EBC镀膜,不过外观取消光圈控制环以及采用塑料镜身与塑料卡口,由于取消光圈环故光圈需要由机身进行控制(X-Pro1与X-E1需透过韧体升级支援),虽取消实体开关但仍搭载O.I.S镜头防震。
这颗镜头为12片10群镜片构成,包括三个非球面镜片与一片低色散镜片,仍为玻璃镜片设计,等效24mm-76mm,属于常用焦段。此外为了录影需求,这颗镜头采用的是对焦声较小且运作快速的步镜马达。
笔者使用上认为虽然影像品质比起先前高阶的XC18-55mmf2.8-4弱,然而轻巧的重量加上常用焦段变焦镜设定则更符合一般人使用。不过最大放大倍率出现在望远端,为0.15倍,此时对焦距离达40cm,即便已有防手震,由于光圈最大值已经是f5.6起跳,室内拍摄静物建议提高ISO避免手振。
拍摄的照片如上,基本上若基于相同镜头与X-E1、X-Pro1等拍摄的品质不会有太大的落差,毕竟感光元件同为自家的X-TransCMOS,成像引擎也未被 *** ,只要使用同样的镜头大致上三款机器拍出的照片是一样的。
X-M1可说是富士想将X接环普及到一般消费族群的关键机种,因为接下来富士还有一款采用X-M1机身但换掉感光元件的X-A1,可以感受到富士希望能借由先前X家族打下的大片江山作为基础,以其复古风与独特的色彩衍绎作为后盾提供给大众市场。
当然,如果要的只是富士的机身外观设计,且也不在乎机身不再是全金属设计,大可直接等价格更低的X-A1;然而X-M1可贵的地方在于采用与高阶机种同样的X-TransCMOS无低通滤镜APS-C元件,对于整体发色的调校与高阶机有一致性,加上搭载翻转萤幕与容易上手的模式转盘,可说是能提供X接环完整魅力的入门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