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46
“十全十美纪念钞大全套”,是十张面值10元的港币,十张面值10元的澳币,十张面值100元的新台币,还有一张面值50元的“建国50周年纪念钞”;仅值0.5元的千元印尼盾,竟然谎称值300元;所谓的“错版币”,实为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
据新京报报道,在北京大望路SOHO现代城,一些打着卖纪念币、钱币名号的文化公司,通过免费领取纪念品的方式,将老人哄到公司,再通过推销让老人花费成千上万元,购买一些价值低廉的纪念币甚至正在流通的货币。
是的,你没看错,连正在流通的货币也敢拿出来当收藏币卖。可以说,这些公司的套路一点都不高明,甚至有些可笑,但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老人受骗。原因无他,这些公司认准了:一些老人有钱,但缺乏关于钱的知识。
这显然是违法的。本质上,这是利用老年人辨别力低下和市场信息差,故意实施的欺诈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表述,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此,也有必要开展相应的专项打击,摸清、铲除相关产业链;并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管,使其不敢在老人身上动心思。
这些年来,老年人似乎成了传销、直销、诈骗者们青睐的群体。以他们为对象的诈骗行为,时常见诸报端。鉴于这样的定点式、有针对性的诈骗行为频发,除了常规的依法打击,还需反思,如何将老人的钱袋子更好地在源头保护起来?
这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对年迈的父母做更多的“再教育”。或许有些人看到这里,要吐槽了,bug这么大的套路,随便在网上一搜就戳破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上当?要知道,这些人是老人,他们大多不会上网。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成长导师;如今上年纪的父母,在社会经验和对新事物的认知上,很多时候成了需要向我们学习的“孩子”。
此外,社区、银行等有关机构部门,也可以组织一些关爱老人的活动,深入老人群体,为其讲解预防上当受骗的知识。总之,让老人们“聪明”起来,自己形成一道认知防线,类似的*便不会轻易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