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55
1959年10月,陈有汉进入盘谷银行工作,先由会计部副经理做起。由于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加上父亲悉心传授银行业务,教他洽谈生意、观察分析金融形势等知识和技巧,陈有汉成长很快,三年后升任会计部经理,不久获得受权代表银行签字的资格。在会计部任职的十几年间,陈有汉兢兢业业整天从早到晚地工作,直至最后一份支票核准、现金入库后才回家。
但在成为*人道路上,陈有汉并未被父亲立即选中。陈弼臣深知:世界各大家族企业的衰落,大多源于继承人都是坐享父荫,或不思进取,或难堪大任,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延续和兴旺,应当注重*人的能力和品性,而非血缘关系。
陈弼臣当年辞去总裁一职时,陈有汉和另一干将黄闻波同在他手下任副总裁。他没有选中陈有汉,而是让黄闻波接替总裁一职。1983年陈弼臣辞去执行董事会*一职时,有人猜测陈有汉这回可以顺利接任,但出人意料的是,陈弼臣邀请曾任财政*的林日光接替。1984年,陈弼臣70岁,最后辞去董事长职务,任名誉董事长,董事长一职还是没有轮到陈有汉,而是由原任副董事长的许敦茂*。 父亲的这种“抑制”*,并没影响陈有汉的管理才华的发挥。1980年3月,已经磨炼了21年之久的陈有汉,凭借自己的实力,经董事局一致推举,出任盘谷银行总裁。鉴于当时盘谷银行的业务飞速发展,业界普遍认为陈有汉不可能像前两任总裁那样成功,更别提“超越”了。
但陈有汉凭借自己“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把盘谷带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在他担任总裁的12年间,盘谷银行的事业蒸蒸日上,这一时期,盘谷银行的发展速度、所取得的业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陈有汉与其父陈弼臣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但又继承了父亲的优点。陈弼臣讲道义、重人情,靠诚实和信誉深入各行各业,与顾客保持着密切联系,使得业务不断得以发展。陈有汉则受过现代高等教育,谙熟现代金融理论,因此,他采取的是一套现代金融业的管理模式,弥补了他父亲陈弼臣金融理论与教育基础的不足。 陈有汉强调团体精神,他任内所做的最大调整就是完成了盘谷银行从家族到团队协作的转变。陈有汉认为员工是银行的最大资产,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银行才能为广大的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分析盘谷银行20年来迅速发展的原因时,陈有汉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尽力吸收优秀的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才。”要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陈有汉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满意的薪酬;第二,充分的信任;第三,能力的体现和认同。
陈有汉强调所谓“微笑质量”,也即是服务素质(Service)、管理素质(Mangagement)、公关形象素质(Image)、信贷素质(Lending)和员工素质(Employ-ee)。这五个英文词语的头一个大写离母构成了英文单词微笑(SMILE)。
在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方面,陈有汉也是远见卓识。早在70年代任会计部经理时,他就超前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将决定银行业未来的竞争,他说这是他考察西方大银行得出的结论。在他的建议下,盘谷银行投资数百万美元,购买了IBM大型计算机主机,并在泰国首家实现了存款计算机联网。陈有汉任总裁后,更加重视银行业务的计算机化,被盘谷银行的员工称为“新机长”。1987年底盘谷银行实现了全国所有分行的计算机联网服务,后又向世界各地分行实行联网,从而使盘谷银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先进的“电子银行”。
创新的同时,陈有汉也继承并改进了父亲的经营管理策略。陈弼臣在位时就以能力来启用人才,恪守“任人唯贤”、“惟才是举”的原则,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陈有汉继承这一原则,吸收了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包括公务员中及金融界的杰出人士。
他还秉承父策,不遗余力开拓海外市场。陈弼臣率先开设了盘谷银行在香港的分行,陈有汉接手后,更是把业务从香港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伦敦、马来西亚等国家与地区,始终走在泰国其他银行之前,抢占了竞争先机。
由于陈有汉经营有方,盘谷银行最终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私人商业银行、泰国的金融支柱和泰国四大华人金融财团之一。
陈有汉继任父业后,注意在社会上树立盘谷银行的良好形象,以扩大企业影响,有利业务发展。为此,他每年都要献出一笔巨款,用于社会救济和大中学校的奖金,并在全国城乡兴建众多福利设施。他运用经济手段,为提高泰国人在诸如保健、教育、文化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陈有汉领导盘谷银行对泰国经济的卓越贡献,他屡次获得泰国王室的御赐勋章,包括一等皇冠勋章和一等白象勋章等。陈有汉1987年至1992年成为泰国上议院议员,并成为诸如上议院财政、金融和银行机构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的成员和顾问。1994年,陈有汉被推选为“亚太银行家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