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境界,怎样判断这些境界是不是应该出现的呢...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6 15:5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22:35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业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出现物品、山川、楼阁、人物,甚至佛像等景象,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业相的初始阶段。
2、业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业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继续专注业处。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 nimitta)。取相的光比业相要亮。
4、似相阶段:当禅修者能够平静地专注取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久,他会发现禅相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晃耀,有些像太阳光,有些像月圆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灯,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莹剔透得像块水晶,这就是“似相”。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似相,心与似相完全融为一体,如此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他就很可能证得初禅。
为什么说很可能呢?因为还没有经过检查的缘故。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禅相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之后,他应当练习查有分,有分在心脏这个地方。在他出定之后,借着很强的禅定之光去看心脏里面这个地方。刚刚开始学习查有分的时候,不应当查太久,大概一到两秒钟就行。当他可以查到有分之后,再学习在有分这个地方逐一地辨识五禅支。
这五禅支是五种心所,它们个别分开来叫禅支,整体总合起来则叫初禅。
这五禅支分别是:
1.寻(vitakka)——将心投入并安置于似相。
2.伺(vicàra)——心持续地省察似相。
3.喜(pãti)——喜欢似相。
4.乐(sukha)——体验似相的那一份乐受。
5.一境性(ekaggatà)——心持续地专注似相。
查禅支并不是依靠感觉去揣摩自己是不是有这五种心理作用,而必须用禅那之光在心所依处这个地方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心所依处是作为禅那心的依靠处,所以要在有分这里辨识禅支。
可以辨识到五禅支后,还必须练习初禅的五自在。什么是五自在呢?它们分别是:
1.转向自在:能在出定后转向于禅支。
2.入定自在:随意何时入定就能入定。
3.住定自在:能随自己的意愿入定多久。
4.出定自在:随意何时出定就能出定。
5.省察自在:能在出定后省察禅支。
五自在练习成功后,就可以说确认已经完全到达初禅了。
禅定的危险: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业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只需记得持续关注业处!
危险二:自以为证悟涅槃
在近行定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了,连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当他清醒过来后会想:“嗯,刚才怎么会这样?”这种体验称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禅修的陷阱。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落入有分时“能所双泯”,就误认为已经开悟或证悟涅槃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22:35
观音道场赐刺禅林---“广德寺”网站整理
达真堪布答: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境界是很特殊的,但是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去看待。比如说,这里有一杯水,地狱众生看就是铁汁,饿鬼看就是脓血,人看就是一杯水,天人看就是一杯甘露,佛看就是一尊佛。在不同境界里,会出现不同的境相,都当正常的现象去看就可以了。若是你去执着,那就是一种障碍。魔也是自心的显现,若是你执着这些境界,去跟随它,鬼魔就会趁机来捣乱,影响你的修行。
以上答案由高僧大德开示,欢迎你到百度搜索唐、宋、明三朝800年历史9个皇帝11赐刺的观音道场“广德寺”网站了解更多内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22:32
不管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22:36
不管什么境界 ,做到我心巍然不动!物我两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22:29
我生喜爱。不得利益。恼乱不安。如是思惟。观法出没则顺法行。顺法行故。如实见于一切诸法。自相同相不为喜爱之所恼乱。以爱薄故。而得解脱。以解脱爱故。得第一乐。知一切法。皆悉生灭。以能如是观诸境界。则生正智。能灭一切诸结烦恼。烦恼尽故。得无漏智。以得无漏智相应故。得第一处。
是故沙门婆罗门。莫信境界。一切境界。犹如怨家。一切众生境界如蛇。若人未得无漏智慧。莫信境界。境界轻动。犹如怨贼。诈为亲友。如此境界悉能系缚一切众生。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若实知境界 如以铁钩持
驰散轻动故 作诸不利益
悕望迷境界 乐于分别心
死网罥欲至 能断众生命
为境界所牵 令人心躁扰
为愚痴所诳 而不能觉知
境界无定实 如乾闼婆城
能增长众苦 为地狱因缘
境界火所烧 愚痴欲所诳
轮转不停息 不觉烧其身
因念故生欲 因欲生嗔恚
嗔恚覆人心 死则入地狱
是故有智者 离欲灭嗔恚
速远离愚痴 则能到涅槃
知境界如怨 遮之而不乐
智者厌境界 毕定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