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3: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9:37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於六朝。东晋时,司徒王及其弟司空王瑉各自在山中营建别墅,咸和二年(三二七年),双双舍宅为虎丘山寺,仍分两处,称东寺、西寺,刘宋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和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等脍炙人口的古迹。六朝时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之句,可为佐证。这是虎丘见於记载的最早的塔,废毁已久。
结束南北朝*局面,使中国复归一统的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于仁寿年间(六○一年~六○四年)下诏各州郡建造舍利塔,并由「有司造样送往当州」,也就是附发了塔的样式,以便统一规制。於是,虎丘历史上便有了第二座塔,位於山顶东晋王琴台故址,不过,据古建筑专家刘敦桢考证,它只是一座方形的木塔,早已无有,决非保存至今的以砖结构为主的八角形塔。这一结论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到了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颜真卿诗有「不到东西寺,於今五十春。」之句。
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於会昌五年(八四五年)诏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远离长安的苏州也未能幸免於难,建寺已五百馀年的虎丘东西二寺当即被拆得片瓦无存。但过了不久,佛教又得到恢复。重建的虎丘山寺合二寺为一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筑的格局。
山下则另建东山庙和西山庙,以纪念舍宅为寺的王、王瑉兄弟。五代时期,中原分争,江南一隅比较太平。当时苏州是吴越国钱氏政权统治下,仅次於都城杭州的重镇,国主钱第四子钱元、钱文奉父子治理苏州数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圆林。据记载钱元「每游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已欣动颜色。比至,必规画修缮。」虎丘的寺院和胜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维修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代修塔施工中,发现文物的文字纪年和塔的形制判断,虎丘现有的佛塔,就是五代最後一年後周显德六年(九五九年),亦即吴越国王钱弘在位的第十三年,至北宋建隆二年(九六一年)的建筑。建成後十七年,吴越国「纳土归宋」,苏州正式归入宋王朝的版图。
北宋至道年间(九九五~九九七年)苏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景元年(一○三四年)诏以宋真宗赵恒御书三百卷副本藏於寺中,为此四年(一○三七年)特建御书阁。皇初(约一○四四年),又改禅寺为十方住持。此後常为禅僧挂锡之所。南宋绍兴初(约一一三一年),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绍隆法师名重宇内,声闻海外,「法席鼎盛。东南大丛林号为<五山十刹>者,虎丘遂居其一。」绍隆於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年)圆寂坐化於虎丘。虎丘旧有隆祖塔院,在东山庙畔,昔时日本使者来华至苏,必定要朝拜隆祖塔,可见影响之大。宋代在山上创建的还有应梦幻观音殿(石观音殿)、转*藏殿、水陆堂、陈公楼(双井桥)、千顷云阁、和靖书院等。
元代至元四年(一三八八年)到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年间,云岩寺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塔的维修也第一次见於记载,现存的二山门(断梁殿)即当时所建。同时修缮和改建的还有大佛殿、千佛阁、三大士殿、平远堂、小吴轩、花雨亭等建筑,并铸造巨钟一口,疏浚环山溪六千馀尺。元末群雄并起,至正十六年(一三五六年)张士诚占领平江(苏州)割据称王。为保卫城池,选中水陆要冲的虎丘驻军布防,在疏浚环山溪的同时,沿溪修筑了一座环山城,将登临之人岁无虚日的名胜之区变成了介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害。一时「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吕志学句)但虎丘土城在军事上并未发挥作用。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征讨张士诚,围攻孤城平江(苏州)达十个月之久。相传徐达的攻城指挥部就设在虎丘,而常遇春亦屯兵於虎丘,与张士诚军激战於山塘至阊门南北濠一带。
明代是虎丘历史上的多事之秋,曾三次发生火灾,毁而复建。第一次,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年)「僧舍不戒於火,寺焚,延及浮图」。至永乐初(约四○三年)修塔,建大佛殿、文殊阁,十七年(一四一九年)至十九年建妙庄严阁、千佛阁、大悲阁、转*藏殿、天王殿、旃 林选佛场等。第二次,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年)「火复作於僧舍,浮图又及於灾,而加甚於昔焉。」距第一次灾後修复竣工仅十二年。巡抚侍郎周忱、知府况锺闻知云岩寺住持南邱立志复兴,率先以俸禄捐助,苏州官民纷纷施以财物。自正统二年(一四三七年)至景泰四年(一四五三年)约十五年间,先修复宝塔、重建大佛殿,而後构建敕赐藏经阁庋藏敕赐《藏经》、三大士殿、伽蓝殿、香积堂、海泉亭等。嘉靖万历和天启年间。在知府胡瓒宗等倡议和赞助下,又陆续修建了万佛阁(妙庄严阁)、西方殿、伽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阁、转*藏殿、千佛阁、悟石轩、和靖祠、五贤祠、申公祠、仰苏楼等,并再次修塔。但时隔不久,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年)第三次失火,大雄宝殿、万佛阁、方丈楼观,一夕而毁。十一年(一六三八年)至十三年(一*○年),巡抚张国维捐俸重建大雄宝殿、千佛阁,并修塔。据刘敦祯教授考证,塔的第七层即当时改建。
清代,虎丘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虎丘最兴盛之时,为康熙至乾隆期间。康熙帝玄烨和乾隆帝弘历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临虎丘,并曾驻跸山上,有几次从浙江回京途经苏州还要重游虎丘。祖孙二人先後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数十处,吟诗不下二十馀首。现今头山门所悬「虎阜禅寺」竖匾,就是玄烨的手笔。为此虎丘於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至四十五年(一七○六年)先後建起了万岁楼、御碑亭、文昌阁,以及宏伟的行宫「含晖山馆」,接著又重修了大雄宝殿、千佛阁。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再次全面修整,十九年(一七五四年)建千手观音殿、地藏殿,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修塔。当时山前山後轩榭亭台逶逦参差,多达五千零八十馀间,共有胜景二百多处;白堤春泛、莲池清馥、可中玩月、海峰雪霁、风壑云泉、平林远野、石涧养鹤、书台松影、西溪环翠、小吴晚眺,号称「虎丘十景」。虎丘衰落之时,为咸丰十年(一八六○年)至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的兵火摧残。一八六○年,太平天国忠王李修成自天京(南京)挥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迅速*近苏州,溃败的清军在城外枫桥、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带纵火,大火延烧三昼夜。「山塘七里繁华梦,赢得姑苏一炬红」(俞平伯诗)
被誉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红楼梦第一回)的苏州阊门,繁华商市及虎丘、寒山寺等胜迹,旦夕之间化为废墟。一八六三年虎丘又成为太平军苏城保卫战的西北前哨阵地,曾在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战後的虎丘,殿阁楼台仅存断壁颓垣,唯有破败的云岩寺塔、二山门。二仙亭和石幢兀立於荒烟蔓草中;危塔暮鸦,西风残照,人迹罕至,荒凉不堪。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起山寺殿宇才略有恢复,但因陋就简,规模已大不如前。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状元洪钧、词人郑文焯等集资於憨憨泉坡地依山势创建拥翠山庄。辛亥*後,一九一八年吴中名士金松岑、费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阁於拥翠山庄北,并於阁旁植红绿梅数百株,成为品茗赏梅胜地。此後十馀年,又陆续修建了头山门、石观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阁、可中亭诸胜。但八年抗战期间,胜迹失修,树木被砍,又出现了荒凉景象。
一九四九年以後,虎丘胜迹才真正开始全面修整。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三年短短十年中,维修加固了疮痍满目、开裂欲倾的云岩寺塔,重修了二山门、大殿、千手观音殿、小武当、小武轩、百步趋、十八折、拥翠山庄、申公祠、五十三参、御碑亭、上山路、陈去病墓,重建了悟石轩、平远堂、花雨亭、通幽轩、玉兰山房,新建了东丘亭、放鹤亭、孙武子亭、涌泉亭、海涌桥,疏浚了剑池、第三泉、环山溪,在元末张士诚土城残基上修筑了环山路,并在保护古树的同时,大规模绿化,植树二万二千多株,山前山後满目苍翠,尽改往昔荒芜面貌。一九六一年,云岩寺塔以及二山门,有*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十年「*」中,虎丘不但整修和建设陷於停顿,而且受到了人为的破坏,石刻、佛像、匾额、楹联、书画损失严重。七十年代後期起,虎丘又进入了一个加快步伐恢复发展的新时期。到一九*年时,失修、破损、无存的建筑、石刻、匾联逐步得到维修保护和复原,重建了千顷云阁、五贤堂,新建了分翠亭、揽月榭、云在茶香、万家烟火等景点;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新建「万景山庄」盆景园於东山庙、隆祖塔院遗址一带,荟萃苏派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数千盆;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六年,对云岩寺塔的塔基和基础进行了加固,使这座倾斜已达二、三四米的千年古塔转危为安;年以後,重修了二山门,重建了巢云廊、平远堂、养鹤涧、头山门两廊,疏通了第三泉经剑池、千人石、白莲池到养鹤涧的古水系,并将崎岖不平的环山石子路和山坡小径全部改铺成平坦的石板路。与此同时,大力载种竹、茶、樟、杉、松、柏、梅、桂、樱、枫、玉兰、银杏、石榴、枇杷、柿、枣、桔、栗、杜鹃等。如今,西麓的红梅、绿梅,东麓的樱花,後山的毛竹、杜鹃、白云茶,都已蔚然成林;人工培植的书带草、麦冬草和长春藤等也取代了以往山坡、路旁野生的杂草。春花、夏荫、秋果,冬翠,四时佳景清丽可人,千古名山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