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的诗意是什么?2475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1 15: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2:11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如下:
四月里,人间百花凋零,古老的高山桃树刚刚开放。
我常因春光的消逝,无处寻觅,却不知它已转到这里。
出处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中用桃花代替了抽象的春光,使春光具象化,形象优美;而且还把春光描绘得有形、有形、有形、有形;而且把春光写得像有脚一样,可以转来躲去,具有惹人淘气的性格。
作品原文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词句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花草美盛芬芳,泛指众花。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无实际公事可办,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写有《游大林寺序》一文以记其事:“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此诗为当时即景口吟的一首绝句。
诗歌赏析
诗篇开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开满”两句,是诗人登上登高时的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尽的时候。而不上高山仰止的古寺,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初生桃花。
由紧随其后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在登临前,曾因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恼怒,失望。所以,当这一开始就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春景冲进眼帘时,那是多么令人惊奇与欣喜。
诗歌第一句的“芳菲尽”,和第二句的“初开”,在反衬中遥相呼应。从字面上看,它们是一种纪事写景,其实也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跳跃——一种忧伤的悲叹,突变为惊异、欣喜,甚至心花怒放。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2:11
诗意: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原文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长恨:常常惋惜。
6、不知:岂料,想不到。
7、转:反。
8、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林寺桃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2:11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2:12
诗意: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原文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长恨:常常惋惜。
6、不知:岂料,想不到。
7、转:反。
8、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编辑于 2019-06-13
查看全部21个回答
枸杞菊花茶,京东食品饮料,美味尽享。
枸杞菊花茶-京东精选热销好货,快速到家,让生活更有滋味,满足你的美味想象!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广告
古诗推荐,来小红书看经典古诗推荐
古诗推荐,快来小红书看博主们如何挑选古诗来小红书看大家分享各种精彩生活经验,标记我的生活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广告
2条评论
你的评论是作者最大动力
彭建辉的故事1
差劲👎
热心网友1
好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古诗古诗全文诵读_音注版免费下载
古诗古诗道德修养,儒家思想好内容音频,下载喜马拉雅APP
广告2020-04-23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是什么?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3赞·25浏览2020-03-24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是什么?
《大林寺桃花》此诗是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种沧桑的感慨,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诗词赏析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97赞·4,627浏览2019-04-11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是什么?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4赞·194浏览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诗人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把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如果没有对春的留恋与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启人神思。可谓唐人绝句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384赞·4,099浏览2017-09-13
《大林寺桃花》的意思是什么?
《大林寺桃花》 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篇大意:人世间的四月春花已经落尽,山上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常常遗憾春天一去无处寻找,没想到它转移到这里来了。 名句赏析: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间四月,江南大地的春花已经落尽,但诗人却意外地在高山古寺之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和对春天的热爱、留恋。这里,诗人把春光拟人化,它不仅形象美丽,而且顽皮好动,仿佛会和人捉迷藏似的,写得活灵活现
1732赞·21,093浏览2018-08-18
肠镜多少钱做一次?2019肠境价格表
肠镜多少钱做一次?选四川现代医院,肠镜多少钱做一次...
四川现代医院广告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公立
肛肠专科-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肛肠疾病五大症状,警惕身体隐患,点击免费咨..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广告
离开沈腾后,扛不起票房的她,新片成绩不过千,宋芸桦为何在娱乐圈一直不出名?
虽然说,宋芸桦在《西虹市首富》中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但是宋芸桦也没有火起来。然而和沈腾合作的其他明星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2:13
《大林寺桃花》诗意: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原诗:
注解: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创作背景
此诗是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游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也有详细记载。
赏析:
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前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后两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