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 农业生产结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5: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15
海口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在*、市*的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和*、省*一系列的方针*,坚持“富裕农民,服务城市”的方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加工型、服务型、科技型、生态型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安排,切实履行的农业部门的职责,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海口农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抓住机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部署,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坚持基本稳定荔枝、瓜菜、热作产业规模,提单产、增总产、增效益;扩大生猪、文昌鸡、香蕉生产,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出口生产基地,加大农产品出口;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打工经济发展。以推广科技、扶持龙头、搞活运销为手段,抓亮点、打品牌、上质量,提效益为重点,全面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目标,为发展镇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基础。
二、农业发展定位、目标及
其保障措施
(一)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特色产业,为发展镇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产业基础
1. 大力发展畜牧业。努力实现“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12%的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化无疫区建设工作,加强无疫区四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内防外控。加强动物防疫,落实好村级防治员配备工作,改进传统防疫方式,提高防疫水平;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督工作,严把口岸检查监督关口杜绝疫病传入。
(2)大力发展畜牧生产。一是重点加快发展种猪场、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和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要在生猪产业有一定基础的演丰、大致坡、红旗、旧州、甲子、长流、大坡、石山、西秀等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在边远的旧州、甲子、东山等镇发展一批规模饲养场;禽类产业要引导大致坡、红旗、演丰、三门坡等发展文昌鸡,在西秀、长流等镇发展水禽(鸭)饲养。形成优势产业带。二是抓好种苗供应工作。重点指导和帮助规模种猪、种鸡场恢复和发展生产,并着手发展一批种苗场。落实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启动19个种猪场项目建设,构建我省最大猪苗供应基地。三是引导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快速发展。以“公司(大饲养场)+农户”等形式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发展一批小型养殖户和推广林下养鸡等灵活多样形式,发展家庭小规模养殖,并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猪—沼—果(菜、热作、林木)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农业生产模式,以扩大畜禽生产总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同时,协调好畜禽产品加工项目尽快上马,以加速畜禽产业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
2. 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区优势,立足服务海口、面向国内大中城市,创办常年瓜菜基地和一批稳产高产的优质水果、畜禽生产基地。
一是着力抓好冬季瓜菜生产。每年保持13万亩的冬种瓜菜生产规模,且力争订单生产达到90%以上,总产达30万吨以上。要优化布局,重点引导南渡江沿岸各镇发展种植。抓好“早、适、促、实、良”。(早:早计划、早部署、早抓订单;适:根据订单适时下种;促:抓订单,以销促产;实:各区镇实实在在将面积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良:推广良种良法,力争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塑盘育苗、薄膜(稻草)覆盖、保水保温等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要创名牌促运销。近两年,我市永绿果菜营销公司“永绿牌”果菜在*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今后要将其作为我市无公害骨干品牌来打造,以品牌促销售。同时要创新营销模式,在本市超市(或专售店)挂牌销售我市名、优、特农产品,特别是常年瓜菜基地产品,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二是加快发展荔枝、香蕉产业。荔枝、香蕉是我市水果产业的品牌,要在发挥优势,加强荔枝管理,努力提高产量的品质的同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香蕉种植每年增加1.8亩,至2008年达到省农业厅要求的10万亩以上目标,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实现面积、总产列全省首位。要在甲子、大坡、三门坡、红旗、云龙、旧州等镇,引导扩大种植,各形成万亩以上规模,要抓好良种良苗供应。力争年繁育良苗250万株,保障每年增加1.5万亩的种苗供应;要扩大香蕉下水田规模。引导农民利用半旱田、低产田、坡地种植,重点引导在六个乡镇相对集中发展,扩大区域种植规模;要加强示范推广力度。创办一批良种高产设施型标准化示范点,推广滴灌和流水线采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并制订出高产标准化栽培规程;要创立生态型香蕉品牌。探索发展以沼肥综合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生态香蕉品牌;要努力为市场营销大户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培育和引进规模香蕉龙头企业,将分散经营的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以销促产,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以自愿的形式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协会)以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给种植良种的蕉农适量种苗补贴,给新组建的经济合作组织适量的活动经费,增强其自主、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出口农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市*对关于发展出口农业的扶持资金,制定农业生产贷款贴息和补贴管理办法,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以畜禽、瓜菜、荔枝、香蕉等优势产业和加工业为外向型农业的切入点,分别创办出口型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强辐射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3.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一是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创办无公害瓜果菜、畜禽标准化示范点,带动我市无公害食用农产品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制订和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快标准化生产推广步伐。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
4. 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深化农村改革,规范农业土地流转,通过吸引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行“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方式,促进畜禽、热带水果、无公害瓜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主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扶持创建瓜菜、香蕉、荔枝、生猪等几个主产业的经济合作组织(协会)示范点,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5. 抓好项目带动。认真落实*市*的部署,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筹建一个集农产品交易、展销、信息交流、冷藏保鲜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会展中心,以服务全市、带动全省热带高效农业发展。
6. 组织试点示范,认真总结推广。以落实省“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收2000例示范村队”计划为切入点。对省*确定的233例示范点,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因地制宜,引导示范村发展经济。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不同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培育一批做得实、学得了、推得开的新农村示范典型。
(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攻关,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1. 加快良种良苗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实现瓜菜、香蕉、荔枝、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十万农民培训计划”。一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以广大农民为对象,组织专家深入农村,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咨询、发放科技资料等方式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每年培训农民3万人次,每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撑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着的实用人才,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二是加强农业技术骨干培训。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干部、专业户为主要培训对象,培训骨干5000名以上,加快骨干队伍科技水平的更新和提高,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三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以市农民技术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以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为对象,每年培训2000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继续抓好零距离“传、帮、带”工程。培养一批技双带户和双带党支部,提高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一批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着的农业技术辐射源。
4. 农业科技攻关。管好用好市*每年安排的农业科技三项费,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出口农产品生产及种业等的相关技术攻关,突破制约我市农业生产的技术瓶颈。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 抓好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市、区、镇、生产基地检测网络建设。强化农产品的监控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2. 加强农资监管。坚持净化源头、标本兼治。大力抓好农业投入品及种子、种苗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放心农资下乡活动,积极探索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有效形式。
3.加强果菜生产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抓好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监管,防止农药残留超标果菜上市销售,使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保持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中上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 加强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通过抓好无公害基地的环境监测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十一五”末全市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达到13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
(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
为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增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竞争力。每年完成农民工培训1万人,转移就业5000以上,至2010年转移农民工6万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充分发挥市农民技术学校、龙华区就业培训中心及其他经确认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作用,扩大“阳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并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二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坚持“立足本省,争取省外”的工作思路,挖掘省内外劳务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三是加强转移就业管理。实行劳务培训、输出、市场竞争状况等信息档案管理,加强跟踪服务。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打工致富典型,发挥带动作用。
(五)落实生态田园工程,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落实*市*确定的“生态田园工程”,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原则,积极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一批应用节约型技术,扩大秸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范围,鼓励使用有机肥,推进节约型农业发展;发展以生物质资源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和新材料,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生物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按照国家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和普及户用沼气,“十一五”末,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0%,5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全面建设大中型沼气。实施以沼气这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创建一批生态瓜果菜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十一五”末,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达到12万亩,实现农民节支增收,净化生活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落实惠农补贴*
继续推进各项农业补贴的实施,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抓好农机、良种补贴工作,提高农业械化和良种化水平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向市*提出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