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是什么意思?321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05 08: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8:44
意思是: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出处: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
原文节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扩展资料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家五口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一种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也抒发了辛弃疾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喜爱。全词采用白描手法,轻笔淡墨,就描绘了一幅乡村的风俗画。800多年来广为流传,美得令人心醉。
词的开篇两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为我们描写了一家五口所在的环境和地点。即他们居住的是一所矮小的茅草屋,紧靠着茅草屋有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溪边则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虽然辛弃疾只用了九个字,但是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便营造了出来。这也是对一家五口所在的环境和地点的体现。
紧接着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便开始具体描写一家五口的乡村生活。即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用吴地方言悠闲自得的聊天。尽管这两句词看起来平淡无奇,但辛弃疾却将一种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辛弃疾特意点明“吴音”,一方面是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属于吴国。另一方面,是为了概括乡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的生活乐趣,具有一定的社会典型意义。由此也能得知,辛弃疾对乡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不然也不如观察的如此细腻、温情。
下阕四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则分别描写了这家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即老大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任。老二年龄稍小,所以便在家中编织鸡笼。老三则处于还不懂事的年龄,只知道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辛弃疾这四句词虽然通俗易懂,但是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却是值得令人仔细揣摩的。尤其是老三那种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可谓是神来之笔。
它不仅象征着乡村生活的闲适宁静,也称托出乡村之外的纷杂生活,以及辛弃疾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纵观辛弃疾的这首词,从他对乡村环境清新秀丽的描写开始,到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都显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
且具有一种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的享受。而辛弃疾对一家五口乡村生活的描写,实际上正是他爱国爱民的体现。所以这首反映乡村生活的词,800多年来广为流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8:44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析] 此词写农家和睦的生活与深挚的情意。两位老人所住茅屋虽然低小,但屋前溪水淙淙,四周长满青草,环境十分优美,而所养三子,又是那样的勤劳朴实。老夫妻俩闲来无事,一边喝酒,一边以吴地柔软的方言叙谈家常,打趣逗乐。作者将平常的生活情景熔铸成词,“醉里”写生活安祥,“媚好”写精神愉快,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白发老人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晚景幸福,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爱山爱水,更爱山里宁静的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8:45
意思是: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出处: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
原文节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扩展资料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家五口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一种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也抒发了辛弃疾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喜爱。全词采用白描手法,轻笔淡墨,就描绘了一幅乡村的风俗画。800多年来广为流传,美得令人心醉。
词的开篇两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为我们描写了一家五口所在的环境和地点。即他们居住的是一所矮小的茅草屋,紧靠着茅草屋有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溪边则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虽然辛弃疾只用了九个字,但是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便营造了出来。这也是对一家五口所在的环境和地点的体现。
紧接着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便开始具体描写一家五口的乡村生活。即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用吴地方言悠闲自得的聊天。尽管这两句词看起来平淡无奇,但辛弃疾却将一种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辛弃疾特意点明“吴音”,一方面是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属于吴国。另一方面,是为了概括乡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的生活乐趣,具有一定的社会典型意义。由此也能得知,辛弃疾对乡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不然也不如观察的如此细腻、温情。
下阕四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则分别描写了这家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即老大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任。老二年龄稍小,所以便在家中编织鸡笼。老三则处于还不懂事的年龄,只知道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辛弃疾这四句词虽然通俗易懂,但是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却是值得令人仔细揣摩的。尤其是老三那种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可谓是神来之笔。
它不仅象征着乡村生活的闲适宁静,也称托出乡村之外的纷杂生活,以及辛弃疾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纵观辛弃疾的这首词,从他对乡村环境清新秀丽的描写开始,到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都显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
且具有一种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的享受。而辛弃疾对一家五口乡村生活的描写,实际上正是他爱国爱民的体现。所以这首反映乡村生活的词,800多年来广为流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8:45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析] 此词写农家和睦的生活与深挚的情意。两位老人所住茅屋虽然低小,但屋前溪水淙淙,四周长满青草,环境十分优美,而所养三子,又是那样的勤劳朴实。老夫妻俩闲来无事,一边喝酒,一边以吴地柔软的方言叙谈家常,打趣逗乐。作者将平常的生活情景熔铸成词,“醉里”写生活安祥,“媚好”写精神愉快,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白发老人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晚景幸福,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爱山爱水,更爱山里宁静的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8:46
带着醉意的吴地口音听来十分温柔美好,那满头白发的公公婆婆不知是谁家的双亲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