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讲话中的“开弓没有回头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2: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1:40
俗语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社交场合中,我们与人打交道,所说的第一句话就相当于这把箭(无法收回),它决定了你将要谈话的心态,也暗含了你谈话的动机。特别与人初次见面,第一句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也是给对方此次谈话要旨的第一个信号。因此,说好第一句话便关系重大。常见的有3种方式。
1.问候式
中国有着5千年的文明史,礼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亦愈是重要的起来。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吃了没有呀”或是“您好”等等。是一种向对方问候表达友好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里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会更好。我们对长者说声“您老人家好”,以示我们的敬意;对同龄者,能称“老×(姓),您好”,或是“同学好”就显得亲切一些;如果对方是名教师,就可以说“王老师,您好”,透露出一种对其的尊重。在节日里,说声“节日好”给人以欢乐的气氛,往往显得更得体一些。不可否认说好第一句话是至关重要的,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使接下来的谈话中往往能更顺利,也避免了尴尬。在谈话的过程中再能谈得有味,谈得投机,那这次谈话就是很顺利的谈话了。在谈话的过程中有两点也应该多注意:
第一,在谈话过程中应有共同的话题,能吸引双方的兴趣。但有时候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又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呢?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同一片土地上,接受着相同的教育,只要认真观察,何愁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水匠,似乎两者是话不投机的。但是,如果这个泥水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人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在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在谈话的过程中能留意对方去试探对方,总会发现彼此间有对某一话题上相同的观点、或是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从而避免在初次相见时感到的拘谨、难堪。第二,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察言观色,掌握其心理。从而了解对方的现状、了解对方关心的问题。从而,能了解对方的禁忌话题,使对方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例如,知道了对方的子女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说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举些自学成才的实例。如果对方子女决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学、高考的经验,则可现身说法,谈谈高考复习需注意的地方,还可表示能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在这种场合,切忌大谈榜上有名的光荣。即使你的子女已考入名牌大学,也不宜宣扬,喜形于色,使对方脸上感到无光。在谈话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技巧。
2.攀亲式
在人生三大喜事中,其中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可见,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对亲人、友人、乡亲等更有亲切感。三国时,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同事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当然,攀亲的概念容易被人误解为一种不好的行为。在运用过程中我们更应当注意技巧性,弄巧成拙反而没有了意义。
3.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应有最起码的礼节,应当表现出应有的敬重、仰慕,要显得这是热情有礼。例如:
“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尊敬的山水画家!”在实际运用这种方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掌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胡乱的吹捧,只能让对方感觉到反感,要注意因时因地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