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己及人”的典型例子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2: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58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
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一句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两句话都见于《论语》,意思非常简单明白,几乎不需要作什么解释。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就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间讲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就是说你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别人看作与自己是一样的人,自己有什么要求别人也会有什么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别人也会不希望有。这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意义很大。从儒学来说,可以说,这是实行孔子仁学思想的出发点。在《论语》里面有一段,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生行之,一辈子照着去做的?孔子回答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一段是他弟子讲的,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就是忠恕而已。而忠恕也就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前一句是恕,后一句的忠。
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爱人。那么如何爱人, 爱人的起点在哪里呢?爱人的起点就在推己及人,就在你心里要有别人。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你心里只有你自己,你又怎么谈得到爱别人呢?孔子的仁学,可以讲很多的道理,也可以讲得很高深。但是简单地讲,从推己及人做起就可以了。这是人人能懂,人人能做的。这也是儒学的一个特点。讲高深它有很高深的道理,花多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全都掌握;讲简单它又很简单,就是最普通的人,没有读过儒家的经典,听一听也就可以做。许多人日常生活中都在用、都在做,只是自己并不知道而已。这是儒学的一个特点,叫做极高明而道中庸。
从现实社会生活来讲。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愈发展,社会公德就愈重要。而社会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推己及人的思想。大家都能替别人想一想,干一件事能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想一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换位思考。要求公交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乘客,商业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顾客等等;还有一个宣传词说“你也会老的”,其中也都是推己及人的意思。非典期间,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很怕别人不注意公共卫生传染到自己,就都自觉地注意从自己做起,遵守公共卫生习惯。所以说推己及人是社会公德的基础。
再推广开来讲,推己及人也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全人类人们普遍遵行的社会生活准则。近一些年来,世界上有一批人提出一个问题,想寻求一种全球的普遍的伦理,寻求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原则。为此开过一些国际会议,这些会议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认识,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各种宗教各种民族各种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可以成为全人类普遍遵行的一个社会生活准则
所以,推己及人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但做起来又很不容易。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与推己及人相反的情形。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自己却也那样去做。所以这道理是很简单的,做起来不简单。但我们正是要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地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