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后你有什么感受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2 00: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6 23:30
( 1)
断断续续间,将王树增先生的纪实文学《长征》再一次读完了,就像先生在前言中提到的那样——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这并不是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再一次阅读也会有新的收获,但当今天坐在电脑前想将震撼了我的感受梳理出来的时候,我却犹豫了,该从哪里说起?思量了片刻,决定从需要层次理论说起。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大家都应该对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68年提出来的需要层次理论不会感到陌生。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有低级到高级逐一形成并逐级得到满足的。
前些年在学习心理咨询的时候,老师在讲到这一内容时曾经说过这个理论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红军进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一同听课的同学都笑了,但是笑过之后,现如今再去体会老师的这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却品味出某种发自肺腑的敬佩之情来。
长征,入选了《人类一〇〇〇年》中从公元一〇〇〇年至公元二〇〇〇年间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与火药的发明和成吉思汗的帝国齐名。毋庸置疑的是,将长征列入其中的人,其思考的出发点肯定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在意识形态上是有区别的。从他们的角度去解读长征带给人类的意义,以及思考老师将长征视作挑战需要层次理论的特例这两方面出发,使得再一次阅读《长征》增添了许多现实意义。那支军队在生理需要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直接跨越到对于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上,从目前的眼光来看,着实是难以理解的,但是这一切确确实实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所以,在思考之初,我只能简单地找到信仰和精神来解释。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的地域面积总和大过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翻阅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覆盖,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而且更需要指出的是,在总里程其实远超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这支军队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堵截与合围之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要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同时他们还始终处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之下,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这支军队的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武器简陋的他们深陷于装备精良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之中,他们常常是在数天之内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部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又投入激烈残酷的战斗中。在这漫漫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前进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一方面军八万六千人踏上长征之路,次年十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仅为八千人;一九三五年三月红四方面军十万大军西渡嘉陵江,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是全军三万三千多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红二方面军两万一千多人突出重围,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一万一千多人;作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红二十五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开始艰难转战,全军兵力最多时不足八千人,最少时只有一千多人。
上述文字中所记录的数字变化都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在它们的背后深深镌刻着一个个关于前仆后继和舍生忘死的事迹,当这些事迹相加起来的时候,量变形成了质变,因此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和传播理想的传奇远征。
长征的内涵早已超出了政治与军事的范畴,它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是民族,也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长征都给予了相同的精神财富。与长征路上红军所付出的巨大牺牲相对应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红军官兵始终保持着理想和信念,这是最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气等等都是长征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而一切的理想得以实现,这些精神元素都是必需的。
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感到惭愧,长征所经过的地方,我未曾去过几处,七十多年过去了,除了那些刻意保护起来的印记,相信有更多的痕迹都渐渐在岁月的流逝中模糊了。这又让我想到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物质终究趋于衰弱,而精神却可以获得永恒,精神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优劣,也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长征将永载人类史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诗篇。
那么当我再次思量需要层次理论与长征之间特列关系的问题时,我豁然开朗许多,当红军官兵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之后,因而产生了跨越性的追求。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比世界上任何人更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并且由此去感受天地的辽阔和生命的光荣!
(2)
我经常听当过兵的人讲起红军长征的故事。前段时间在电视里还看到,有一些同志组成了一个小队伍,沿着当年长征队伍走过的路长途跋涉,体验长征的艰辛、寻找和弘扬长征的精神。我对此充满了好奇。前些天,我在朋友的书柜里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两万五千里长征》。好奇心驱使我立刻读了起来。
这真是一本好书,里面详细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我曾经有个同事在江西省于都县工作过,没想到于都县正是长征开始的地方。从
1934年10月16日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于1936年10月在陕北三军胜利会师,历时2年整,行程达两万五千里。
长征中许多故事深深吸引着我。1935年6月8日红军突破敌人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据说鸟儿也飞不过去。可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不怕艰险和牺牲,翻过了好几座大雪山。后来又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衣衫褴褛、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两年多的长征路上,经历了几百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一次又一次地击败敌军,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的老战士,也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我通过读这本书,真正了解了红军长征的传奇历程,感受到了红军将士藐视一切困难、坚韧不跋的顽强精神。
红军长征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我。一定铭记长征精神,克服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爱祖国、爱科学,为建设现代化的国家而发奋努力工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6 23:31
红军将士藐视一切困难、坚韧不跋的顽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