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3:36
轰-6作为中国最大的轰炸机,在核武器研制成功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核武器的载机。1965年5月14日,轰—6进行了第一次空投核试验,从此它具备了核打击能力,成为中国核战略重要的核反击手段,延伸了核打击的范围,增强了核威慑力,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 把轰-6作为战略轰炸机,是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落后的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其实,轰-6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它只是中程轰炸机,是中国赋予了它战略任务。它的速度慢(796公里/小时),航程短(航程5760公里,作战半径2600公里),尤其是机载设备不完善,突防能力太弱。前苏联在图—16服役十年之后开始使其退出现役,并将其余的改装成加油机、电子干扰、电子侦察机、巡逻机。上世纪五六十时年代,是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美、苏两国的轰炸机服役期都非常短,一个机型能服役十余年算有不错的业绩了。事实上,中国开始量产轰— 6,并形成战斗力时,已落伍多年了。中国在轰—6尚未服役时就针对轰—6的缺点和当时世界轰炸机前沿水平提出了新的方案,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加上该时期中苏关系恶化,技术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研制风险和缩短研制周期,中国才决定先从轰—6的改型开始。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于1970年6月提出轰-61方案,1971年2月开始设计, 1978年1月首飞。具体改装内容是以4台英国的“斯贝”MK512-5W型民用涡扇发动机,替换两台涡喷-8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其中两台装在翼根处替换涡喷-8,另两台以吊挂形式装在机翼中段。涡喷—8的最大推力为2x9500千克力,重量为323旰克。“斯贝”发动机单台推力5428千克力,单台重量1204千克。换装新发动机后,轰-61的航程和爬升率均提高40%,海平面爬升率从原型的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最大航程从原型的5760千米增加8060千米。这样的航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同时期的图—22M3的航程为5500公里,图—22M3(图—26C)航程为7000公里,英国的“三V”(“勇士”、“火神”、“胜利”)轰炸机都不超过6000公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火箭战略的兴起,对战略轰炸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苏、美两国对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英、法两国更是名正言顺地退出了这个市场,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服役的战略轰炸机少之又少了。这个时期轰-6|可称得上是世界第三家战略轰炸机了。但评判一种武器不能仅从它的单一性能方面去考虑,轰-6|的航程达到或超过了图—22M3(图—26),但与反击战略轰炸机相比,它并没有解决轰-6的根本缺点,即电子设备不完善、突防能力不强。改革开放前,中国与外军的军事技术交流很少。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机在当时已属落后产品了。从近年来对航空发动机专家的访谈中我们知道,就是这样一个产品,以当时中国的技术能力10年乃至15年里都无法消化它。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完全可以在自己研制的发动机上,利用自己的技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遇到的问题。中国发动机走过的历程太坎坷,它直接影响到新机型的研制与诞生。轰-6|象其他战斗机,如歼-9/13,都是因为发动机的落后不得不下马,轰—61只改装了1架,研制项目于1976年停止。 轰-6本身不具有战略轰炸机的性能,但其庞大的机体却是个优秀的试验平台,中国空军和海军曾发展多个轰-6的改进型号,用来做无人机的的母机、导弹试验平台、加油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等。为提高海军的打击能力,海军航空兵于1967年提出了研制反舰型轰-6丁(轰- 6D)的计划,1981年8月29日首飞成功。轰— 6丁可装备C-601/611、C-801/802等多种反舰导弹。自1986年第一次公布了轰— 6丁的照片(当时并没挂弹)后,直到九十年代我们才从公开的刊物上看到它挂载 C-601的照片。虽然公认它能挂载C- 801,但这样大的轰炸机挂载射程只有50公里左右空对舰导弹显然是很危险的。当时,舰空导弹普遍射程达到了100余公里,后来研制成功的C-611射程达到250公里,且威力惊人,此时挂载射程相对远些的C-802也无多大用途。轰-6的历史贡献就象美军的B-52战略轰炸机,每个时代各国运用到战略轰炸机的新型设备、新型导弹和新的作战方法都曾在轰-6上做过论证和试验。据报道,中国曾考虑过用轰-6发射空对地导弹(类似美军的AGM-69),后又用它作为“红鸟”-3和“东海”-10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 轰-6的使用不仅锻炼了中国空军远程打击能力,完善了战略用法,更是为下一代更先进的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工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众所周知,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周期长,新型轰炸机出现之前轰还将继续使用。 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到了七十年代,中国的*环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最大的威胁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老大哥——苏联。那个时期弥漫着战争就要爆发的紧张气息,*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战”的国家军事战略。在这种*环境下,空军就急切地需要增加、加强核打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