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6: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37
企业财务系统除负责会计、财务、税收、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之外,还要兼顾销售、采购、并购等业务控制,根据经营管理特点建立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财务系统除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进行业务处理、控制和实施企业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开发附加值服务,如整合管理所需的信息。Sydow等(2003)提出依靠制度和外在的保障力量来维持以控制为基础的信任。财务系统需要研究预算控制效力下降的原因,设计个性化的内部控制系统,约束和引导组织成员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从而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当信任达到一定程度时,成员之间便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对控制的需求就会下降,如果仍然强化控制,则可能导致信任程度和经营效率下降。此时,对利润源泉的识别成为财务系统关注的焦点,通过作业管理会计分析成本、价格、利润和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提供相关信息,评价研究开发的有效性、服务创新、员工能力等,保证企业战略得到顺利实施(见图1)。
如果环境是不断改变或不确定的,组织需要具有相应复杂的行为来满足环境的要求。复杂环境中组织的单元具有众多的“智能体”,智能体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结果来决定未来行为,确立与其他智能体、环境的关系。为了谋求对自身有益的结果,一个智能体与其他智能体相互结成一定的群体关系,表现为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层次性。财务系统作为一个智能体,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出现自组织行为。财务系统的自组织是指其组织成员在获悉外部环境变化之后,在竞争与协同机制的作用下自我调整、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财务系统与其他自组织系统之间交换信息、能量和物质,实现共生、形成共生体。在共生体中,每个系统都对自己的个体自主性做出调整,相互交换和相互渗入,建立新的协调系统。由于在销售、生产、财务系统之间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就要招聘能从企业整体角度理解经营的财会人员。例如,营销经理需要有关客户和广告效果的完整信息,从而做出经营决策,有可能与财务经理的职责履行发生冲突,这就要求财务系统与营销机构共同处理一些项目,共同研究客户分类,使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相匹配,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财务经理与物流部门之间相协同,使财务流程与物流保持同步,减少营运资金占用,实现经营效率的最大化。财务系统、经营系统、公司治理三者的交叉区域主要表现在战略规划与监督,三者的互动促进了经营效率和治理效率提升。
企业的快速成长通常引发财务系统职能的不适应,按经营单位设立财务系统的情况将会减少,这是由于财务系统的职能与生产管理、购销流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根据产品、客户核算/价值链建立财务流程(交易处理、计划等),需要重新审视组织结构和控制系统。例如,管理制度先进的企业,按照“财务流程简化——标准化——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外包”的发展过程,改善财务系统结构,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务系统或集中性的财务共享中心(结算中心等)。将核心业务中心化,使财会人员聚焦于关键业务,而不是监督经营过程或员工。财务共享中心把财务流程整合在一起,处理票据、结算业务等,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财务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其他单位的信息反馈能力。如果不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不能协助企业发展,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就难以为战略实施做出贡献。在先进的*公司,经营者层次财务系统的重心已从业务处理、内部控制转变为决策支持,并重视财务系统变革。 公司治理效率表现为能否有效化解分歧、凝聚力量,降低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成本并在企业价值增加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实现科学决策与经营的效率性等。当公司治理风险增大、治理成本增加时,财务系统与出资者、经营者等智能体在企业这个复杂系统中相互交换信息和能量,引入新的因素或整合原有的机制,通过它们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产生治理耗散,抵消内部的正熵值,形成更加有序的互动和共生的治理关系。出资者追求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取得投资回报、防范治理风险,经营者希望实现预定经营目标,财务系统要规避财务风险,这三者之间存在目标冲突,但可通过合理分配财权,相互协调达到共生,改善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
公司治理中需要建立评价与预警机制,关注组织面临的治理风险,利用战略目标来引导经营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自组织发展,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或及时纠正错误的决策。经营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经营系统掌握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自适应、自组织,以实现经营效率。但是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加大了竞争压力,促使经营者过度追求扩张,导致资金出现缺口是许多企业衰败的主要原因,而且规模扩大导致控制的复杂性增加,进而产生道德风险和代理成本。公司治理的自组织、自适应行为导致对经营者层次财务系统实施的财务控制进行再控制,表现为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或财务委员会等机构,引入具有财会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或监事,委派财务总监,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等。治理层次财务系统的治理强度主要取决于公司治理风险、财务风险和财务系统运行效率,当治理风险增大(极端表现为财务舞弊)或治理效率下降、财务风险增大、财务系统运行效率低下时(表现为财务控制失效、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等),治理强度增大,公司治理与财务系统的交叉区域扩大。
治理层次财务系统关注财务方面的治理与控制,涉及财务战略规划与监督实施、重点业务监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财务风险预警、会计*的合理选择、检查法律法规的执行等,通过财务方面的治理,提高财务决策科学性、确保财务生存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企业信用,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收益目标等。公司治理离不开治理主体在财务方面治理权的界定与协调,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意味着将对财权(财务制度制定、投融资决策、预决算审批权与审计权、资金调度权、财务信息披露等)在公司治理主体之间以及治理主体与经营者之间进行重新配置。 公司治理很重要,但需要把治理与管理结合起来,财务系统则是公司治理与管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财务系统的两个层次都可以被视为智能体,在财务系统这个系统单元内,两个层次的智能体都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决定未来行为,决定与其他智能体及环境的关系。低一级层次对于上级而言是自组织状态,高一级财务系统激励和利用低一层系统自组织的发展,使得财务系统保持效力,形成更有序的结构。财务系统的两个层次构成了反馈环,从下往上的反馈称为正反馈,从上至下则为负反馈。按照复杂科学理论解释,正反馈是一种强化行为,可使系统自我放大,并逐渐脱离原来的状态;负反馈则可以抑制正反馈无*地增长,体现为高层组织为保持组织均衡和稳定所采取的各种治理和管理措施,公司治理主体利用会计系统和治理系统,对经营者层次财务系统进行监督,例如董事会向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或进行内部审计等。
治理层财务系统与经营者层次财务系统通过非线性关系相互作用,既有冲突,也有协同,使冲突上升为组织变革的动力,促使整个财务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例如,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流程下游环节(成本计划与预算、业务处理、税务等)耗费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在上游环节(财务战略、投融资管理,处理与董事会、高管人员、投资者关系)耗费的时间将增加。企业组织结构简单时,财务系统是一种核算型组织,重视成本核算、业务结算、税金计算等。随着组织复杂性(规模扩张、分支机构增多、跨区域经营等)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核算型财务系统转变为管理型财务系统,管理型财务系统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预算控制为手段实施财务管理。由于利益相关者增多,委托代理关系多元化和多层次导致公司治理复杂性,表现为治理边界拓展(由单一公司治理到企业集团治理)、治理主体增加等,公司治理的自组织行为扩大,形成了治理型财务系统。治理型财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战略和财务安全的高度为决策提供支持,全方位分析经营活动、财务活动,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资金运作进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和治理风险(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