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6
1949年2月皖北四分区在定城开办津淮中学定远分校,招学生90余名,5月学校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少部分学生继续读书。1949年8月,恢复“定远初级中学”,招收两个班,学生93人。1952年,在炉桥开办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在西卅店开办定远县第三初级中学,招收初一新生110人,教职员工15人。1957年在藕塘*老区开办藕塘初中。1958年,开办池河初中、吴圩初中,定远一中首设高中班。当年,全县有6所初、高中,初中在校生2236名,专任教师79人,高中在校生114人,专任教师8人。1960年,炉桥中学招收了高中班;1962年撤销高中班,学生并入定远中学。1962年后,由于贯彻和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截至1990年,全县中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培养初中毕业生136484人,高中毕业生24239人。自1977—1990年,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2721人,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其中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43人。截至2012年,定远中学、定远三中成功创建为省示范高中,定远二中、炉桥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示范高中,定远高中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3219人,达线率47.07%,高出滁州市平均达线率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实现2012年高考录取总量与精品目标的双丰收。2011年,定远县被确定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试点县。2011年县职教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截至2012年,定远有8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43所,民办园39所,市级一类园2所,二类园7所,在园幼儿16068人。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所,改建3所,2012年新建4所,努力实现三年内每所乡镇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2012年,全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3%,县示范幼儿园、民族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园”、定远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2012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7302.6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25万元。完成23个、3.1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化学校18所,新改扩建13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列为国家标准研究试点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3219人,连续四年居滁州全市第一。 在1978年省和地区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和1982年县召开科技成果表彰会上,全县受奖励135项,其中省级4项,地区级13项,县级127项;农业80项,工业23项,卫生27项,教育3项,财贸5项,其他6项;受表扬25项。
1954—1990年,全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以上科技、学术报刊上发表文章113篇,其中医药卫生方面96篇,老中医蒋立基创造的“新加四妙汤”一方,被国家级《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收载。蒋立基、蒋运祥、蒋运胜3人合写的《蒋立基运用紫芍一贯煎治妇科病经验》一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滁县地区优秀论文奖。 建国前,定远县内以中医为主,西医甚少。行医者大多私人开办药店诊所,也有的赶集摆摊、串乡行
医。药品数量、品种、医疗器械甚少。瘟疫猖獗,传染病连年不断,群众贫病交加。据历史记载:光绪末年,定远每年发生天花5100人左右,死亡1350人;麻疹15000人之多,死亡500人左右。*24年(1935年)和35年,定远两次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人不计其数。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以上。
建国后,县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实行中西医结合。至1956年,全县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58个,中西医人员319人。随后逐步发展以西医为主,以中医为辅。至1990年,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28个,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个,区全民卫生院7个,乡镇集体性质卫生院54个,村级卫生室438个。卫生机构遍布城乡,医疗网点星罗棋布。从医疗预防到妇幼保健,从医政管理到药品监督,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医药卫生体系。
医疗设备不断完善。1949年,全县无一张病床。1990年,发展到1223张。建国初期,县卫生院仅有手术剪刀、镊子等简单医疗器械。1990年,乡卫生院大多有显微镜、少数有B型超声波诊断仪;区卫生院有手术包、超声波诊断仪、200毫安X光机等;县级医院有胃镜、激光治疗机、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医疗器械。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全县有各类医务人员2893人,平均每1万人口中有卫生人员37名。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只能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外科只能做一般小手术。以后不断分来一批批大中专毕业生,同时选派部分人员去外地学习,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许多疑难和危重疾病得到诊治,高难度手术达到省内县级医院较高水平。1990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69.7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为16.1‰。2012年,定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在安徽全省率先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诊察费调整和财政医保资金支付“三同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新农合实现扩面提标,参合率达98.3%。县总医院和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上,2013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88套,建成468套。全面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任务。“一户多残”家庭全部纳入生活困难救助范围。 公园:花园湖公园、曲阳生态公园等、黎明湖滨湖公园、吴圩蔷薇公园、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炉桥淮溪公园等。
广场:阳光广场、人民广场、鲁肃广场、令狐山礼文化广场等。
其他:体育中心、定远文化馆、定远大剧院、银海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定远博物馆、定远城乡规划馆、炉桥盐化规划馆等。
2013年,县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建成15个电子阅览室,举办全国首个农家(作家)书屋创立十周年座谈会。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3300余场;投入540万元,启动池河太平桥修复工程;新建村级农民健身场所59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6
1949年2月皖北四分区在定城开办津淮中学定远分校,招学生90余名,5月学校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少部分学生继续读书。1949年8月,恢复“定远初级中学”,招收两个班,学生93人。1952年,在炉桥开办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在西卅店开办定远县第三初级中学,招收初一新生110人,教职员工15人。1957年在藕塘*老区开办藕塘初中。1958年,开办池河初中、吴圩初中,定远一中首设高中班。当年,全县有6所初、高中,初中在校生2236名,专任教师79人,高中在校生114人,专任教师8人。1960年,炉桥中学招收了高中班;1962年撤销高中班,学生并入定远中学。1962年后,由于贯彻和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截至1990年,全县中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培养初中毕业生136484人,高中毕业生24239人。自1977—1990年,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2721人,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其中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43人。截至2012年,定远中学、定远三中成功创建为省示范高中,定远二中、炉桥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示范高中,定远高中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3219人,达线率47.07%,高出滁州市平均达线率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实现2012年高考录取总量与精品目标的双丰收。2011年,定远县被确定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试点县。2011年县职教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截至2012年,定远有8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43所,民办园39所,市级一类园2所,二类园7所,在园幼儿16068人。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所,改建3所,2012年新建4所,努力实现三年内每所乡镇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2012年,全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3%,县示范幼儿园、民族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园”、定远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2012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7302.6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25万元。完成23个、3.1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化学校18所,新改扩建13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列为国家标准研究试点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3219人,连续四年居滁州全市第一。 在1978年省和地区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和1982年县召开科技成果表彰会上,全县受奖励135项,其中省级4项,地区级13项,县级127项;农业80项,工业23项,卫生27项,教育3项,财贸5项,其他6项;受表扬25项。
1954—1990年,全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以上科技、学术报刊上发表文章113篇,其中医药卫生方面96篇,老中医蒋立基创造的“新加四妙汤”一方,被国家级《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收载。蒋立基、蒋运祥、蒋运胜3人合写的《蒋立基运用紫芍一贯煎治妇科病经验》一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滁县地区优秀论文奖。 建国前,定远县内以中医为主,西医甚少。行医者大多私人开办药店诊所,也有的赶集摆摊、串乡行
医。药品数量、品种、医疗器械甚少。瘟疫猖獗,传染病连年不断,群众贫病交加。据历史记载:光绪末年,定远每年发生天花5100人左右,死亡1350人;麻疹15000人之多,死亡500人左右。*24年(1935年)和35年,定远两次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人不计其数。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以上。
建国后,县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实行中西医结合。至1956年,全县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58个,中西医人员319人。随后逐步发展以西医为主,以中医为辅。至1990年,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28个,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个,区全民卫生院7个,乡镇集体性质卫生院54个,村级卫生室438个。卫生机构遍布城乡,医疗网点星罗棋布。从医疗预防到妇幼保健,从医政管理到药品监督,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医药卫生体系。
医疗设备不断完善。1949年,全县无一张病床。1990年,发展到1223张。建国初期,县卫生院仅有手术剪刀、镊子等简单医疗器械。1990年,乡卫生院大多有显微镜、少数有B型超声波诊断仪;区卫生院有手术包、超声波诊断仪、200毫安X光机等;县级医院有胃镜、激光治疗机、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医疗器械。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全县有各类医务人员2893人,平均每1万人口中有卫生人员37名。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只能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外科只能做一般小手术。以后不断分来一批批大中专毕业生,同时选派部分人员去外地学习,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许多疑难和危重疾病得到诊治,高难度手术达到省内县级医院较高水平。1990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69.7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为16.1‰。2012年,定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在安徽全省率先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诊察费调整和财政医保资金支付“三同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新农合实现扩面提标,参合率达98.3%。县总医院和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上,2013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88套,建成468套。全面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任务。“一户多残”家庭全部纳入生活困难救助范围。 公园:花园湖公园、曲阳生态公园等、黎明湖滨湖公园、吴圩蔷薇公园、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炉桥淮溪公园等。
广场:阳光广场、人民广场、鲁肃广场、令狐山礼文化广场等。
其他:体育中心、定远文化馆、定远大剧院、银海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定远博物馆、定远城乡规划馆、炉桥盐化规划馆等。
2013年,县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建成15个电子阅览室,举办全国首个农家(作家)书屋创立十周年座谈会。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3300余场;投入540万元,启动池河太平桥修复工程;新建村级农民健身场所59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6
1949年2月皖北四分区在定城开办津淮中学定远分校,招学生90余名,5月学校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少部分学生继续读书。1949年8月,恢复“定远初级中学”,招收两个班,学生93人。1952年,在炉桥开办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在西卅店开办定远县第三初级中学,招收初一新生110人,教职员工15人。1957年在藕塘*老区开办藕塘初中。1958年,开办池河初中、吴圩初中,定远一中首设高中班。当年,全县有6所初、高中,初中在校生2236名,专任教师79人,高中在校生114人,专任教师8人。1960年,炉桥中学招收了高中班;1962年撤销高中班,学生并入定远中学。1962年后,由于贯彻和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截至1990年,全县中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培养初中毕业生136484人,高中毕业生24239人。自1977—1990年,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2721人,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其中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43人。截至2012年,定远中学、定远三中成功创建为省示范高中,定远二中、炉桥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示范高中,定远高中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3219人,达线率47.07%,高出滁州市平均达线率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实现2012年高考录取总量与精品目标的双丰收。2011年,定远县被确定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试点县。2011年县职教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截至2012年,定远有8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43所,民办园39所,市级一类园2所,二类园7所,在园幼儿16068人。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所,改建3所,2012年新建4所,努力实现三年内每所乡镇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2012年,全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3%,县示范幼儿园、民族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园”、定远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2012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7302.6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25万元。完成23个、3.1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化学校18所,新改扩建13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列为国家标准研究试点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3219人,连续四年居滁州全市第一。 在1978年省和地区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和1982年县召开科技成果表彰会上,全县受奖励135项,其中省级4项,地区级13项,县级127项;农业80项,工业23项,卫生27项,教育3项,财贸5项,其他6项;受表扬25项。
1954—1990年,全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以上科技、学术报刊上发表文章113篇,其中医药卫生方面96篇,老中医蒋立基创造的“新加四妙汤”一方,被国家级《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收载。蒋立基、蒋运祥、蒋运胜3人合写的《蒋立基运用紫芍一贯煎治妇科病经验》一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滁县地区优秀论文奖。 建国前,定远县内以中医为主,西医甚少。行医者大多私人开办药店诊所,也有的赶集摆摊、串乡行
医。药品数量、品种、医疗器械甚少。瘟疫猖獗,传染病连年不断,群众贫病交加。据历史记载:光绪末年,定远每年发生天花5100人左右,死亡1350人;麻疹15000人之多,死亡500人左右。*24年(1935年)和35年,定远两次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人不计其数。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以上。
建国后,县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实行中西医结合。至1956年,全县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58个,中西医人员319人。随后逐步发展以西医为主,以中医为辅。至1990年,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28个,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个,区全民卫生院7个,乡镇集体性质卫生院54个,村级卫生室438个。卫生机构遍布城乡,医疗网点星罗棋布。从医疗预防到妇幼保健,从医政管理到药品监督,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医药卫生体系。
医疗设备不断完善。1949年,全县无一张病床。1990年,发展到1223张。建国初期,县卫生院仅有手术剪刀、镊子等简单医疗器械。1990年,乡卫生院大多有显微镜、少数有B型超声波诊断仪;区卫生院有手术包、超声波诊断仪、200毫安X光机等;县级医院有胃镜、激光治疗机、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医疗器械。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全县有各类医务人员2893人,平均每1万人口中有卫生人员37名。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只能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外科只能做一般小手术。以后不断分来一批批大中专毕业生,同时选派部分人员去外地学习,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许多疑难和危重疾病得到诊治,高难度手术达到省内县级医院较高水平。1990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69.7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为16.1‰。2012年,定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在安徽全省率先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诊察费调整和财政医保资金支付“三同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新农合实现扩面提标,参合率达98.3%。县总医院和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上,2013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88套,建成468套。全面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任务。“一户多残”家庭全部纳入生活困难救助范围。 公园:花园湖公园、曲阳生态公园等、黎明湖滨湖公园、吴圩蔷薇公园、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炉桥淮溪公园等。
广场:阳光广场、人民广场、鲁肃广场、令狐山礼文化广场等。
其他:体育中心、定远文化馆、定远大剧院、银海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定远博物馆、定远城乡规划馆、炉桥盐化规划馆等。
2013年,县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建成15个电子阅览室,举办全国首个农家(作家)书屋创立十周年座谈会。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3300余场;投入540万元,启动池河太平桥修复工程;新建村级农民健身场所59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26
1949年2月皖北四分区在定城开办津淮中学定远分校,招学生90余名,5月学校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少部分学生继续读书。1949年8月,恢复“定远初级中学”,招收两个班,学生93人。1952年,在炉桥开办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在西卅店开办定远县第三初级中学,招收初一新生110人,教职员工15人。1957年在藕塘*老区开办藕塘初中。1958年,开办池河初中、吴圩初中,定远一中首设高中班。当年,全县有6所初、高中,初中在校生2236名,专任教师79人,高中在校生114人,专任教师8人。1960年,炉桥中学招收了高中班;1962年撤销高中班,学生并入定远中学。1962年后,由于贯彻和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截至1990年,全县中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培养初中毕业生136484人,高中毕业生24239人。自1977—1990年,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2721人,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其中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43人。截至2012年,定远中学、定远三中成功创建为省示范高中,定远二中、炉桥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示范高中,定远高中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3219人,达线率47.07%,高出滁州市平均达线率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实现2012年高考录取总量与精品目标的双丰收。2011年,定远县被确定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试点县。2011年县职教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截至2012年,定远有8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43所,民办园39所,市级一类园2所,二类园7所,在园幼儿16068人。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所,改建3所,2012年新建4所,努力实现三年内每所乡镇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2012年,全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3%,县示范幼儿园、民族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园”、定远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2012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7302.6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25万元。完成23个、3.1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化学校18所,新改扩建13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列为国家标准研究试点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3219人,连续四年居滁州全市第一。 在1978年省和地区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和1982年县召开科技成果表彰会上,全县受奖励135项,其中省级4项,地区级13项,县级127项;农业80项,工业23项,卫生27项,教育3项,财贸5项,其他6项;受表扬25项。
1954—1990年,全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以上科技、学术报刊上发表文章113篇,其中医药卫生方面96篇,老中医蒋立基创造的“新加四妙汤”一方,被国家级《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收载。蒋立基、蒋运祥、蒋运胜3人合写的《蒋立基运用紫芍一贯煎治妇科病经验》一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滁县地区优秀论文奖。 建国前,定远县内以中医为主,西医甚少。行医者大多私人开办药店诊所,也有的赶集摆摊、串乡行
医。药品数量、品种、医疗器械甚少。瘟疫猖獗,传染病连年不断,群众贫病交加。据历史记载:光绪末年,定远每年发生天花5100人左右,死亡1350人;麻疹15000人之多,死亡500人左右。*24年(1935年)和35年,定远两次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人不计其数。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以上。
建国后,县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实行中西医结合。至1956年,全县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58个,中西医人员319人。随后逐步发展以西医为主,以中医为辅。至1990年,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28个,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个,区全民卫生院7个,乡镇集体性质卫生院54个,村级卫生室438个。卫生机构遍布城乡,医疗网点星罗棋布。从医疗预防到妇幼保健,从医政管理到药品监督,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医药卫生体系。
医疗设备不断完善。1949年,全县无一张病床。1990年,发展到1223张。建国初期,县卫生院仅有手术剪刀、镊子等简单医疗器械。1990年,乡卫生院大多有显微镜、少数有B型超声波诊断仪;区卫生院有手术包、超声波诊断仪、200毫安X光机等;县级医院有胃镜、激光治疗机、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医疗器械。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全县有各类医务人员2893人,平均每1万人口中有卫生人员37名。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只能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外科只能做一般小手术。以后不断分来一批批大中专毕业生,同时选派部分人员去外地学习,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许多疑难和危重疾病得到诊治,高难度手术达到省内县级医院较高水平。1990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69.7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为16.1‰。2012年,定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在安徽全省率先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诊察费调整和财政医保资金支付“三同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新农合实现扩面提标,参合率达98.3%。县总医院和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上,2013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88套,建成468套。全面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任务。“一户多残”家庭全部纳入生活困难救助范围。 公园:花园湖公园、曲阳生态公园等、黎明湖滨湖公园、吴圩蔷薇公园、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炉桥淮溪公园等。
广场:阳光广场、人民广场、鲁肃广场、令狐山礼文化广场等。
其他:体育中心、定远文化馆、定远大剧院、银海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定远博物馆、定远城乡规划馆、炉桥盐化规划馆等。
2013年,县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建成15个电子阅览室,举办全国首个农家(作家)书屋创立十周年座谈会。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3300余场;投入540万元,启动池河太平桥修复工程;新建村级农民健身场所5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