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30 03: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09:36
一、胶体液有五种,分别是以下五种:
1、亲水胶体溶液
胶体化合物(蛋白质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能与水分子发生作用。质点水化后似分子状态分散于水中,形成亲水胶体溶液。
如动物胶汁(阿胶、鹿角胶、明胶及骨胶等)、酶的水溶液(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溶菌酶、尿激酶等)及其他含蛋白质的生化制剂,植物中纤维素衍生物,天然的多糖类、粘液质及树胶等,人工合成的右旋糖酐、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等遇水后所形成的胶体溶液均属此类。
亲水胶体绝大多数为高分子化合物,所以亲水胶体溶液也称高分子水溶液。随着非极性基因数目的增多,胶体的亲水性能降低,而对半极性溶媒及非极性溶媒的亲和力增加,胶体质点分散在这些溶媒中时,形成的溶液称为亲液胶体溶液或高分子非水溶液,如玉米朊乙醇溶液或丙酮溶液。
2、疏水胶体溶液
疏水胶体溶液又称溶胶,是由多分子聚集的微粒(1~100nm)分散于水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微粒与水之间水化作用很弱,因此它们与水之间有较明显的界面,所以溶胶是一个微多相分散系统,具有聚结不稳定性。
溶胶微粒表面有很薄的双电层结构,这种双电层结构有助于溶胶的稳定性。在药物剂型中疏水胶体为数极少,但在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时常遇到。如在胶剂制备时,往胶汁中加入少量明矾,使胶汁中微细的固体颗粒(粒径为1~100nm的尘土等杂质)沉淀除去。
3、保护胶体溶液
疏水胶体溶液如上所述,具有胶粒易聚结成大的粒子而产生沉淀的不稳定性。向疏水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胶体溶液,使胶粒表面吸附一层亲水胶体,阻碍胶粒间的相互接触,增加了疏水胶体的稳定性,这种作用称为胶体的保护作用,这类胶体称为保护胶体。
上面所举胶剂熬制中胶汁从这个角度来看,因固体颗粒会吸附一些胶液,因此亦可视为保护胶体;中药汤剂中凡含有胶剂(阿胶、鹿角胶等)者,当将胶剂烊化汤液之中后,便可能产生保护胶体,使水溶性较差的成分分散于汤液中而利于药效。
4、凝胶与干胶
有些亲水胶体溶液,如明胶水溶液,阿胶、鹿角胶等水溶液,琼脂水溶液等,在温热条件下为粘稠性流动的液体。但当温度降低时,呈链状分散的高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网状结构之中,形成了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称为凝胶,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凝。
2%明胶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便可形成凝胶;而阿胶等水溶液,则需要较大的浓度时才能形成凝胶,是因为部分胶原蛋白被水解的缘故。凝胶在适当温度下放置,失去了网状结构内部的水分,形成固体胶块称为干凝胶。
干凝胶遇水又可以溶化形成亲水胶体溶液,如果将干凝胶粉碎,则胶溶变快,在温热的水中很快形成亲水胶体溶液。中药胶剂的制备和应用的全过程,实际上使胶原或变性产物溶解在水中,形成亲水胶体溶液;再浓缩到一定浓度,放冷再形成凝胶;将凝胶切成片状块晾干,使成干凝胶。
5、触变胶溶液
有少数胶体溶液,如硬脂酸铝分散于植物油中形成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静置时,逐渐变为半固体状凝胶,当振摇时,复又变成可流动的胶体溶液。胶体溶液的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这种胶体称为触变胶。触变胶在混悬型滴眼液或注射液中,有时可以遇到。
二、晶液体
胶体液代表是低分子右旋糖酐,晶体液代表是0.9%生理盐水,林格氏液。
胶体液有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706代血浆),晶体液有平衡液,0.9%氯化钠(生理盐水),林格氏液。
扩展资料
1、胶体液特性
了解和利用胶体特性对于制备稳定的胶体溶液型药剂和用作其他剂型药剂的工艺过程是很重要的。如含蛋白质制品的盐析法和透析法纯化,以及中草药注射剂中常用的乙醇沉淀法去杂质,均与胶体特性有关。
2、晶体液特点:
粘度低,可快速输入,这对需要尽快补充血容量的低血容量的病人是很有价值的;分子量小,不会发生*反应;缺点是需要较大剂量,一般需要3倍的量才能补回丢失的量;在血管内半衰期短,维持时间短;
高渗溶液还可从组织内动员部分液体进入血管内,增加血容量,同时还通过受体,反射性兴奋心血管系统,小量即可恢复血流动力学的暂时稳定,实验与临床曾成功地用于出血性休克的治疗,
7.5%NaCL 4~6ml/kg即可使收缩压上升,继之以等渗溶液及血液维持循环稳定,但它又是强的血管扩张剂,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心血管功能改善前的血压下降;价格便宜,容易获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胶体液
百度百科——晶液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09:37
胶体液代表是低分子右旋糖甘,晶体液代表是0.9%生理盐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09:37
胶体液有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