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的哲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26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与危机意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都是人们的必需品,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物质,没有粮食人们就无法生存,粮食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战争时期,粮食是首要考虑,历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名言。由此可见粮食对战争和人们的重要性。
在古代,由于生产工具相对落后,农业耕种和灌盖以及收割技术都远不如现在,粮食产量低,每亩只有一、二百公斤,甚至更少。遇到干旱、水灾或虫灾等自然灾害甚至颗粒无收,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农民,对粮食都十分重视储备和存放,特别是山区农户,为了不使自己断粮挨饿,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粮食丰收了,除交税外,都要把粮食存起来,富裕的农家有的要存够三年吃的粮食,以防天灾人祸(如战争)。国家更是建没大量的粮仓,储备较多粮食,以防不时之需。
如在元末明初,中华大地,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为彻底打败元军,推翻元朝统治,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采取谋士兼军事家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断壮大自已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新中国成立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深挖洞就是挖防空洞,以防帝国主义和前苏联的空袭和核*:广积粮就是想办法多储备粮食,作好对敌人来袭准备,不称霸就是我们不想称世界,但也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无不说明我们伟大领袖毛*的英明和高度的战略前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27
从家庭单位来说,家里储备有足够的粮食,在遇到灾荒之年,不会怕家人没饭吃被饿死而担惊受怕。以前农业生产落后,物质不发达,如何给家人找到充足的口粮,甚至能垫垫肚子不至于饿死,是每个家庭当家人的第一要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任何家庭,吃总是排第一位的,只有吃饱了,吃好了,才能讲究其他的事情。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如果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在灾荒之年,可以赈灾救济,为受困的百姓提供能度过灾荒之年的口粮,能安定民心。灾民有粮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26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与危机意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都是人们的必需品,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物质,没有粮食人们就无法生存,粮食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战争时期,粮食是首要考虑,历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名言。由此可见粮食对战争和人们的重要性。
在古代,由于生产工具相对落后,农业耕种和灌盖以及收割技术都远不如现在,粮食产量低,每亩只有一、二百公斤,甚至更少。遇到干旱、水灾或虫灾等自然灾害甚至颗粒无收,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农民,对粮食都十分重视储备和存放,特别是山区农户,为了不使自己断粮挨饿,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粮食丰收了,除交税外,都要把粮食存起来,富裕的农家有的要存够三年吃的粮食,以防天灾人祸(如战争)。国家更是建没大量的粮仓,储备较多粮食,以防不时之需。
如在元末明初,中华大地,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为彻底打败元军,推翻元朝统治,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采取谋士兼军事家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断壮大自已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新中国成立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深挖洞就是挖防空洞,以防帝国主义和前苏联的空袭和核*:广积粮就是想办法多储备粮食,作好对敌人来袭准备,不称霸就是我们不想称世界,但也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无不说明我们伟大领袖毛*的英明和高度的战略前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27
从家庭单位来说,家里储备有足够的粮食,在遇到灾荒之年,不会怕家人没饭吃被饿死而担惊受怕。以前农业生产落后,物质不发达,如何给家人找到充足的口粮,甚至能垫垫肚子不至于饿死,是每个家庭当家人的第一要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任何家庭,吃总是排第一位的,只有吃饱了,吃好了,才能讲究其他的事情。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如果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在灾荒之年,可以赈灾救济,为受困的百姓提供能度过灾荒之年的口粮,能安定民心。灾民有粮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26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与危机意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都是人们的必需品,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物质,没有粮食人们就无法生存,粮食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战争时期,粮食是首要考虑,历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名言。由此可见粮食对战争和人们的重要性。
在古代,由于生产工具相对落后,农业耕种和灌盖以及收割技术都远不如现在,粮食产量低,每亩只有一、二百公斤,甚至更少。遇到干旱、水灾或虫灾等自然灾害甚至颗粒无收,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农民,对粮食都十分重视储备和存放,特别是山区农户,为了不使自己断粮挨饿,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粮食丰收了,除交税外,都要把粮食存起来,富裕的农家有的要存够三年吃的粮食,以防天灾人祸(如战争)。国家更是建没大量的粮仓,储备较多粮食,以防不时之需。
如在元末明初,中华大地,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为彻底打败元军,推翻元朝统治,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采取谋士兼军事家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断壮大自已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新中国成立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深挖洞就是挖防空洞,以防帝国主义和前苏联的空袭和核*:广积粮就是想办法多储备粮食,作好对敌人来袭准备,不称霸就是我们不想称世界,但也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无不说明我们伟大领袖毛*的英明和高度的战略前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27
从家庭单位来说,家里储备有足够的粮食,在遇到灾荒之年,不会怕家人没饭吃被饿死而担惊受怕。以前农业生产落后,物质不发达,如何给家人找到充足的口粮,甚至能垫垫肚子不至于饿死,是每个家庭当家人的第一要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任何家庭,吃总是排第一位的,只有吃饱了,吃好了,才能讲究其他的事情。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如果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在灾荒之年,可以赈灾救济,为受困的百姓提供能度过灾荒之年的口粮,能安定民心。灾民有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