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2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操作、推理、交流等手段进行学习,引领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探究过程常常在教师的“唯一正确的”探究方向指导下进行,使得探究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变了样,学生的探究形式比较单一、探究的自主性不强等,甚至走进了误区,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困惑
  (一)探索流于形式
  案例:圆的面积
  1.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两个圆形,并要求他们利用手中的圆形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
  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探究活动不等于让学生简单地执行教师的命令。这样的操作充其量是为了得到某个教学结论,使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难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导致探索过程低效或无效。这样的操作过程不过是课改中追求形式之风的一张标签而已,学生只是成为课堂实践改革的道具而失去其作为主体的作用。针对以上的现象及分析,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把握探究方向、引发探究*、营造探究氛围、形成研究风气,让广大教师真正走出教学中假探索的误区。
  (二)探究缺乏思考性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1.问题引入。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大部分学生说180°)2.你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3.有的学生在测量,有的在剪角,但是结果是左右,即使个别学生有误差,也自己立即纠正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随即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学生大多能说出来。但是,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仅是听说而已,到底为什么是180度,学生并不清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时时用结果来论证,虽然体现了操作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算理。这样的操作、探究缺乏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没有任何意义。
  (三)探究的结果形同虚设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
  1.教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材料袋,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自主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反馈初步想法。可能会出现两种预设:底乘高等于面积,底乘高除以2等于面积。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教师说底乘高是错误的,是两个图形的面积。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这种思想,则对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策略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之前应从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活泼的探究氛围,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认识圆锥。2.让学生观察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倍数关系?3.实验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貌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为什么突然要比较圆柱、圆锥体积的大小?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很显然,这是教师牵着学生在走,学生被动地进行操作探究。另一位老师增加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课件,让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以等底等高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为轴旋转得到了一个圆柱和圆锥,接着再猜想和验证。这样的设置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体会到做实验的必要性。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最好的探究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更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什么有关系?在猜测过后,教师说明,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研究它们的“和的关系、差的关系、乘积的关系和相除的倍数关系”。在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规律;而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时有一定的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的环节教师如果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足,就会削弱探究学习的效果。在探究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探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真正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
  (三)重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下课不等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全部结束。例如学习了升和毫升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家里、教室里找找它们。在学习了折扣的知识后,让学生陪着妈妈买一件打折的物品;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操场上画圆等。探究成果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探究,可以激励学生探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学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究,使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操作、推理、交流等手段进行学习,引领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探究过程常常在教师的“唯一正确的”探究方向指导下进行,使得探究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变了样,学生的探究形式比较单一、探究的自主性不强等,甚至走进了误区,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困惑
  (一)探索流于形式
  案例:圆的面积
  1.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两个圆形,并要求他们利用手中的圆形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
  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探究活动不等于让学生简单地执行教师的命令。这样的操作充其量是为了得到某个教学结论,使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难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导致探索过程低效或无效。这样的操作过程不过是课改中追求形式之风的一张标签而已,学生只是成为课堂实践改革的道具而失去其作为主体的作用。针对以上的现象及分析,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把握探究方向、引发探究*、营造探究氛围、形成研究风气,让广大教师真正走出教学中假探索的误区。
  (二)探究缺乏思考性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1.问题引入。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大部分学生说180°)2.你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3.有的学生在测量,有的在剪角,但是结果是左右,即使个别学生有误差,也自己立即纠正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随即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学生大多能说出来。但是,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仅是听说而已,到底为什么是180度,学生并不清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时时用结果来论证,虽然体现了操作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算理。这样的操作、探究缺乏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没有任何意义。
  (三)探究的结果形同虚设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
  1.教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材料袋,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自主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反馈初步想法。可能会出现两种预设:底乘高等于面积,底乘高除以2等于面积。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教师说底乘高是错误的,是两个图形的面积。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这种思想,则对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策略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之前应从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活泼的探究氛围,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认识圆锥。2.让学生观察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倍数关系?3.实验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貌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为什么突然要比较圆柱、圆锥体积的大小?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很显然,这是教师牵着学生在走,学生被动地进行操作探究。另一位老师增加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课件,让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以等底等高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为轴旋转得到了一个圆柱和圆锥,接着再猜想和验证。这样的设置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体会到做实验的必要性。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最好的探究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更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什么有关系?在猜测过后,教师说明,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研究它们的“和的关系、差的关系、乘积的关系和相除的倍数关系”。在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规律;而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时有一定的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的环节教师如果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足,就会削弱探究学习的效果。在探究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探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真正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
  (三)重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下课不等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全部结束。例如学习了升和毫升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家里、教室里找找它们。在学习了折扣的知识后,让学生陪着妈妈买一件打折的物品;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操场上画圆等。探究成果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探究,可以激励学生探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学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究,使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操作、推理、交流等手段进行学习,引领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探究过程常常在教师的“唯一正确的”探究方向指导下进行,使得探究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变了样,学生的探究形式比较单一、探究的自主性不强等,甚至走进了误区,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困惑
  (一)探索流于形式
  案例:圆的面积
  1.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两个圆形,并要求他们利用手中的圆形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
  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探究活动不等于让学生简单地执行教师的命令。这样的操作充其量是为了得到某个教学结论,使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难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导致探索过程低效或无效。这样的操作过程不过是课改中追求形式之风的一张标签而已,学生只是成为课堂实践改革的道具而失去其作为主体的作用。针对以上的现象及分析,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把握探究方向、引发探究*、营造探究氛围、形成研究风气,让广大教师真正走出教学中假探索的误区。
  (二)探究缺乏思考性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1.问题引入。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大部分学生说180°)2.你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3.有的学生在测量,有的在剪角,但是结果是左右,即使个别学生有误差,也自己立即纠正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随即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学生大多能说出来。但是,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仅是听说而已,到底为什么是180度,学生并不清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时时用结果来论证,虽然体现了操作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算理。这样的操作、探究缺乏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没有任何意义。
  (三)探究的结果形同虚设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
  1.教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材料袋,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自主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反馈初步想法。可能会出现两种预设:底乘高等于面积,底乘高除以2等于面积。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教师说底乘高是错误的,是两个图形的面积。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这种思想,则对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策略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之前应从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活泼的探究氛围,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认识圆锥。2.让学生观察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倍数关系?3.实验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貌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为什么突然要比较圆柱、圆锥体积的大小?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很显然,这是教师牵着学生在走,学生被动地进行操作探究。另一位老师增加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课件,让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以等底等高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为轴旋转得到了一个圆柱和圆锥,接着再猜想和验证。这样的设置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体会到做实验的必要性。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最好的探究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更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什么有关系?在猜测过后,教师说明,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研究它们的“和的关系、差的关系、乘积的关系和相除的倍数关系”。在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规律;而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时有一定的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的环节教师如果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足,就会削弱探究学习的效果。在探究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探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真正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
  (三)重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下课不等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全部结束。例如学习了升和毫升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家里、教室里找找它们。在学习了折扣的知识后,让学生陪着妈妈买一件打折的物品;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操场上画圆等。探究成果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探究,可以激励学生探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学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究,使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操作、推理、交流等手段进行学习,引领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探究过程常常在教师的“唯一正确的”探究方向指导下进行,使得探究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变了样,学生的探究形式比较单一、探究的自主性不强等,甚至走进了误区,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困惑
  (一)探索流于形式
  案例:圆的面积
  1.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两个圆形,并要求他们利用手中的圆形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
  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探究活动不等于让学生简单地执行教师的命令。这样的操作充其量是为了得到某个教学结论,使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难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导致探索过程低效或无效。这样的操作过程不过是课改中追求形式之风的一张标签而已,学生只是成为课堂实践改革的道具而失去其作为主体的作用。针对以上的现象及分析,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把握探究方向、引发探究*、营造探究氛围、形成研究风气,让广大教师真正走出教学中假探索的误区。
  (二)探究缺乏思考性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1.问题引入。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大部分学生说180°)2.你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3.有的学生在测量,有的在剪角,但是结果是左右,即使个别学生有误差,也自己立即纠正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随即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学生大多能说出来。但是,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仅是听说而已,到底为什么是180度,学生并不清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时时用结果来论证,虽然体现了操作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算理。这样的操作、探究缺乏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没有任何意义。
  (三)探究的结果形同虚设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
  1.教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材料袋,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自主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反馈初步想法。可能会出现两种预设:底乘高等于面积,底乘高除以2等于面积。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教师说底乘高是错误的,是两个图形的面积。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这种思想,则对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策略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之前应从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活泼的探究氛围,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认识圆锥。2.让学生观察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倍数关系?3.实验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貌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为什么突然要比较圆柱、圆锥体积的大小?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很显然,这是教师牵着学生在走,学生被动地进行操作探究。另一位老师增加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课件,让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以等底等高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为轴旋转得到了一个圆柱和圆锥,接着再猜想和验证。这样的设置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体会到做实验的必要性。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最好的探究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更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什么有关系?在猜测过后,教师说明,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研究它们的“和的关系、差的关系、乘积的关系和相除的倍数关系”。在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规律;而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时有一定的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的环节教师如果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足,就会削弱探究学习的效果。在探究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探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真正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
  (三)重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下课不等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全部结束。例如学习了升和毫升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家里、教室里找找它们。在学习了折扣的知识后,让学生陪着妈妈买一件打折的物品;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操场上画圆等。探究成果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探究,可以激励学生探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学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究,使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在探究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探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真正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 (三)重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下课不等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全部结束。例如学习了升和毫升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家里、教室里找找它们。在学习了折扣的知识后,让学生陪着妈妈买一件打折的物品;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操场...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实效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套不同的三角形学具(每套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并设计出以下操作和探究活动: 1.复习引入 “你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将学生带入一个问题情境中后,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探究, 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对新知进行信息加工理解,主动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计算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探讨

所以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要多看书,多看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潜心阅读数学相关的教育理论专著,以读书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方法,实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学习可以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的“三定”形式。比如:...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

创设问题情境,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二、正确引导,独立探究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相关的数学知识。因为...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精心诱导学生最...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3、课后作业的探究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参与教育实践,参与课题探究,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以机械、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题探究课堂教学中, 教师...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能力

让学生去操作,学生有三种拿法。其中一种方法:3根里不够拿走9根。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辽宁省灯塔市沈旦镇古城子小学 课堂上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引导学生开展操作交流成为新课改下数学课堂的热点。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创建实效课

使学生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收获。因此教师要做到重视教学目标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这些目标还必须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重视探究性问题设计,问题要具有针对性,问题必须考虑到...

如何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探究题 小学数学探究作业 数学小学一年级探究作业 小学三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探究作业案例 小学数学探究作业图片 小学数学研究什么 小学数学研究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百度云盘助手在哪里下载? 金婵刚蜕变成知了时能吃吗 梦见闺蜜怀孕什么预兆,梦到好姐妹怀孕了 勒索敲诈多少元可以判刑 敲诈勒索罪具体判刑 勒索敲诈多少元判刑 敲诈勒索多少元可以判刑 如何通过手机设置进行系统更新? opporeno9pro怎么分屏 opporeno9pro分屏方法 法国巴黎银行在华发展历程 汽车解压好了,大本到手了,还款的银行卡要消除吗? 天涯明月刀新职业神刀技能视频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好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4.70km是多少米呢! 4仟米等于多少公里? 座机电话每次给别人打电话都之前公司的名称,怎么取消,怎么显示现在公司名称呢? 4700米=()千米 3650克=()千克 两个地方图上距离为4.7厘米在地图上量得一厘米等于千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比? 用什么来装蛋糕放进烤箱烤 4700米等于多少公里 13吨5千克等于多少千克,112.3平方分米等于平方厘米,4700米等于多少千米,各位大侠帮帮忙 电烤箱做蛋糕用什么放蛋糕 4700米等于多少里 小数4700米=()千米 4700米等于多少千米? 12306如果用户帐号无法激活或未收到激活邮件怎么办? 4700米等于多少千米 电脑输入字母显示数字怎么办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word文档里希腊数字(还是罗马数字)怎么打? 天涯明月刀五毒怎么PK 五毒PK技能教学讲解 绑了车贷的银行卡还请尾款后银行卡还可以使用吗?需要去银行卡号销户吗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 键盘不能打字,笔记本电脑上带数字的字母键输入时只显示数字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探究 电脑输入法为啥出现数字 车贷银行卡还清了不消户行吗?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深度教学 你好请问我工行车贷信用卡提前还清了必须要去注销卡吗? 明明是中文输入法,为什么显示的总是数字 我的电脑输入法老是出一数字键,我用的是五笔 车贷还完了。银行卡想注销,怎么注销,打客服电话注销可以吗 车贷还清之后,为什么银行卡给我注销了,银行里的账户不给我注销 车贷还完了,去银行解除车贷必须要银行卡吗? 车贷还清之后银行卡是需要去开户行吗? 平时在家煮饭用什么水最好 煮饭用什么水既好吃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