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4:23
波速与岩石组成、变质程度密切相关,同时,随着深度加大,温度、压力对波速也有很大影响。
图8.4为吴宗絮等(1988)对冀东岩石的测定结果,当压力小于200 MPa时,υP和压力的依赖关系是非线性的,随着压力的增加,υP增长很快,反映了岩石中微裂隙的快速闭合过程;当压力大于200 MPa,υP和压力的依赖关系是线性关系,随着压力的加大,岩石波速曲线上升比较平缓,它代表了岩石中微裂隙闭合后真正的υP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与国外Fountain等(1976)和Kern等(1982)实验测定的υP随压力变化曲线,以及高山(1995)、赵志丹等(1996,1997,1998,1999,2001)在秦岭、大别等地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图8.4 陆壳岩石在室温条件下υP随压力变化曲线
(据吴宗絮等,1988)
1—黑云母变质岩;2—二云母变粒岩;3—黑云片麻岩;4—斜长角闪岩;5—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
图8.5 陆壳岩石在恒压条件下υP随温度变化曲线
(据吴宗絮等,1988)
1—黑云母变质岩;2—二云母变粒岩;3—黑云片麻岩;4—斜长角闪岩;5—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
温度对岩石波速的效应与压力相反,在压力恒定条件下,岩石的波速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图8.5)。同压力单独作用下岩石矿物的波速特征相比,温度效应导致波速出现较为丰富的现象,如相变,脱水,熔融等都可以反映在波速的变化上。孔隙流体的存在和伴随含水矿物的脱水以及熔融作用,均可导致岩石地震波速显著降低(Christensen,1989;Popp and Kern,1994)。在对五台群的斜长角闪岩、阜平群的大理岩(赵志丹等,1999)和秦岭(赵志丹等,1996)岩石实验测试中,在25~30km之下就发现了由含水矿物脱水、岩石部分熔融或碳酸盐矿物脱气、相变所引起的波速显著降低的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10km深度对应的条件可使岩石中的大多数微裂隙闭合,25km左右各类岩石达到其本质波速特征,之后到更大深度内岩石波速恒定,因此,可以认为在较大深度时温度和压力对波速的作用可大致抵消。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常温600 MPa条件下的数据,对比这一条件下已有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对同类岩石的测定结果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建立起一个岩石波速υP与成分之间的线性方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4:23
波速与岩石组成、变质程度密切相关,同时,随着深度加大,温度、压力对波速也有很大影响。
图8.4为吴宗絮等(1988)对冀东岩石的测定结果,当压力小于200 MPa时,υP和压力的依赖关系是非线性的,随着压力的增加,υP增长很快,反映了岩石中微裂隙的快速闭合过程;当压力大于200 MPa,υP和压力的依赖关系是线性关系,随着压力的加大,岩石波速曲线上升比较平缓,它代表了岩石中微裂隙闭合后真正的υP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与国外Fountain等(1976)和Kern等(1982)实验测定的υP随压力变化曲线,以及高山(1995)、赵志丹等(1996,1997,1998,1999,2001)在秦岭、大别等地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图8.4 陆壳岩石在室温条件下υP随压力变化曲线
(据吴宗絮等,1988)
1—黑云母变质岩;2—二云母变粒岩;3—黑云片麻岩;4—斜长角闪岩;5—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
图8.5 陆壳岩石在恒压条件下υP随温度变化曲线
(据吴宗絮等,1988)
1—黑云母变质岩;2—二云母变粒岩;3—黑云片麻岩;4—斜长角闪岩;5—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
温度对岩石波速的效应与压力相反,在压力恒定条件下,岩石的波速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图8.5)。同压力单独作用下岩石矿物的波速特征相比,温度效应导致波速出现较为丰富的现象,如相变,脱水,熔融等都可以反映在波速的变化上。孔隙流体的存在和伴随含水矿物的脱水以及熔融作用,均可导致岩石地震波速显著降低(Christensen,1989;Popp and Kern,1994)。在对五台群的斜长角闪岩、阜平群的大理岩(赵志丹等,1999)和秦岭(赵志丹等,1996)岩石实验测试中,在25~30km之下就发现了由含水矿物脱水、岩石部分熔融或碳酸盐矿物脱气、相变所引起的波速显著降低的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10km深度对应的条件可使岩石中的大多数微裂隙闭合,25km左右各类岩石达到其本质波速特征,之后到更大深度内岩石波速恒定,因此,可以认为在较大深度时温度和压力对波速的作用可大致抵消。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常温600 MPa条件下的数据,对比这一条件下已有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对同类岩石的测定结果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建立起一个岩石波速υP与成分之间的线性方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4:23
波速与岩石组成、变质程度密切相关,同时,随着深度加大,温度、压力对波速也有很大影响。
图8.4为吴宗絮等(1988)对冀东岩石的测定结果,当压力小于200 MPa时,υP和压力的依赖关系是非线性的,随着压力的增加,υP增长很快,反映了岩石中微裂隙的快速闭合过程;当压力大于200 MPa,υP和压力的依赖关系是线性关系,随着压力的加大,岩石波速曲线上升比较平缓,它代表了岩石中微裂隙闭合后真正的υP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与国外Fountain等(1976)和Kern等(1982)实验测定的υP随压力变化曲线,以及高山(1995)、赵志丹等(1996,1997,1998,1999,2001)在秦岭、大别等地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图8.4 陆壳岩石在室温条件下υP随压力变化曲线
(据吴宗絮等,1988)
1—黑云母变质岩;2—二云母变粒岩;3—黑云片麻岩;4—斜长角闪岩;5—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
图8.5 陆壳岩石在恒压条件下υP随温度变化曲线
(据吴宗絮等,1988)
1—黑云母变质岩;2—二云母变粒岩;3—黑云片麻岩;4—斜长角闪岩;5—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
温度对岩石波速的效应与压力相反,在压力恒定条件下,岩石的波速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图8.5)。同压力单独作用下岩石矿物的波速特征相比,温度效应导致波速出现较为丰富的现象,如相变,脱水,熔融等都可以反映在波速的变化上。孔隙流体的存在和伴随含水矿物的脱水以及熔融作用,均可导致岩石地震波速显著降低(Christensen,1989;Popp and Kern,1994)。在对五台群的斜长角闪岩、阜平群的大理岩(赵志丹等,1999)和秦岭(赵志丹等,1996)岩石实验测试中,在25~30km之下就发现了由含水矿物脱水、岩石部分熔融或碳酸盐矿物脱气、相变所引起的波速显著降低的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10km深度对应的条件可使岩石中的大多数微裂隙闭合,25km左右各类岩石达到其本质波速特征,之后到更大深度内岩石波速恒定,因此,可以认为在较大深度时温度和压力对波速的作用可大致抵消。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常温600 MPa条件下的数据,对比这一条件下已有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对同类岩石的测定结果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建立起一个岩石波速υP与成分之间的线性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