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成都”对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启示?3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30 19:41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8:39
试论“全域成都”理念
2007年6月7日,成都被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7月19日,**李春城代表*首次提出“全域成都”的新概念,即“要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实施城乡统筹。着眼于建设1.24万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都市区,推动市域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市形态。”之后,在《*成都*成都市*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运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着眼于推动市域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区(市)县域总体规划、乡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以及市域一体的产业体系、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规划,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市形态。”可见,“全域成都”理念是成都致力于建设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个新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
“全域成都”理念的基本意蕴
“成都”,可从多重意义去把握:从地理学意义上看,它是成都平原的主体部分并处于经济中心的位置;从行政区划意义上看,它是副省级行政单位,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从城市学意义上看,它的主城区由五个相互连接为一体的城市区组成,而次城区则是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组成,其余就是县域及其辽阔的农村。所以,成都市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而狭义的成都市仅指由五个主城区连为一体的都市区。那么,“全域成都”概念力图说明着什么呢?如果仅从字面上看,这不是一个问题。正如踏上成都的地界,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繁华还是凋敝、富裕还是贫穷,谁都会知道这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成都,但同时谁都会明白,只有繁华的主城都市区才是潜意识中的成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全域成都”理念则要让人们改变这种潜意识。从“全域成都”对未来蓝图的描绘中,透射出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它是一种新型的城乡形态,而不是过去那种城乡割裂的或者说二元社会结构。这一形态新就新在城市和农村是和谐交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而不是互不相干或形成巨大反差的城乡关系。
第二,贯串这一过程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现代化,即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它是由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整体推进的方式来进行的。
第三,它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把成都1.24万平方公里的市域一概作为现代化都市区来建设。按笔者的理解,“全域成都”的理念,它所追求的是“均等成都”的境界,就是人们在城市能享受到的好处,在农村也一样能享受得到。即用全面现代化的标准去建设成都1.24万平方公里的全部地域,在这个都市区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现代化特性得以充分展现。虽然这个现代化都市区仍有城市和农村的分野,但城市是现代城市,农村是现代农村,城市与农村没有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那种实质性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只是现代化各个元素空间排列上的疏密度不同罢了。换句话说,“全域成都”就是“全域现代化”,现代化作为核心要素,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之中。
“全域成都”理念的主要内容
“全域成都”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酝酿发展的过程。2003年8月,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的战略任务。次年2月,*正式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城乡一体化即“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的简称。三年以来,成都市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三个集中”为核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方法,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短短三年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工业集中度达60%,20个集中区发展初具规模;27万农民住进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农民向城镇集中形成梯度推进态势;土地规模经营在互利中产生增大效应,流转土地近16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2年的2.7倍减小到2.6倍;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竣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社保医保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规划一盘棋,交通、水务及乡镇的整合撤并,建立起城乡对接的管理*,基层民主*建设全域推开等等。
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都试验区以后,成都市经过周详论证,又提出了到2017年的目标任务,其主要指标是:工业集中度达80%,城市化率达到70%,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5%;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人均8.2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在试验区建设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成都市的领导班子保持十分清醒的头脑,立誓要让试验区建设成为最大的惠民利民工程,让试验区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城乡居民。这样,“全域成都”的理念便应运而生,它要求各级决策者们在制定规划、部署工作、考核指标、权衡利弊时,将把工作的突破环节更多地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短板”上。没有“短板”的消除,要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城市化,达成上述指标,是不可想象的。“全域成都”理念目前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城乡规划的“全域覆盖”。成都尤其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按照国际旅游枢纽城市,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城市未来发展定位,规划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即由“1个特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30个重点镇、60个新市镇、6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组成。其产业布局坚持“一城、三圈、六走廊”式发展形态,即以中心区域的特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近郊区以发展现代工业为主,远郊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然后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使之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承载。
然后是城乡交通的“全域畅通”。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的成都市域内现已有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路网,但仍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化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快速度、大容量的城际、区际、县际交通滞后。根据“全域成都”的理念所形成的交通构想,成都交通要着力于“五网”建设,即轨道交通网、市域高速公路网、市域快速通道网、中心城区快速路网、新市镇路网。在中心城市与外围8个城市之间,形成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免费通行快速路及四车道以上干线道路共同组成的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30个小城市及60个新市镇与所在区域的中等城市实现以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连接。一般设计时速为60-100公里,大部分为双向六车道。两年内全部开工建设13条城市快速通道。这些硬件再加上城乡客运管理*软件的改革,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拉近城乡距离进而深度融合。
还有就是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的“全域均衡”。在社会事业的*可*范围内,成都下最大的力气力图尽快弥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短板”,全力推进社会福祉全民共享。截至目前,成都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失业、救助、养老、低保等保障体系。如在城镇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补充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医疗互助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为辅助,兼顾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使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医保制度满覆盖的省会城市。全市已完成19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1072所村卫生站、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从服务设施上保证了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公平教育是社会起点公平的标志。成都着力构建城乡均衡的公共教育体系,明确要求在“全域成都”内,把9年义务教育延伸至12年。在硬件设施方面,已全面完成410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尤其要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在“全域成都”范围流动,特别是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流动。为实现教师区域流动,将教师的管理权限收回到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实行“无校籍管理”,教师全部由单位人变成系统人,统一聘任、统一管理人事、工资,统一配置师资,实行“同城同酬”等,千方百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全域成都”理念的运用价值
成都平原是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给“全域成都”理念的运用提供了较好的现实基础。但城乡分治时期所遗留的问题仍然同全国一样,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在各方面存在巨大反差。“全域成都”理念的首创,为成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指导实践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
第一,它把现代化都市区概念由过去理解的主城区扩展为1.24万平方公里的全域成都,从而大大提升了统筹城乡的品质。“全域成都”理念要求实行无差别的城乡*,在编制各种规划时做到城乡一体全覆盖,检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时,实行城乡共享的无差别标准。但是,对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形成的巨大差别,还要花大力气加以弥补。为便于分类指导,使公共财政更好地向相对薄弱的地方倾斜,成都把辖区所有区(市)县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三个圈层。这样做是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在那些市场作用力度不充分的地方,再由*的手有力*加以扶持,并且成都大力支持各区(市)县之间打破行政区划,依托产业链或城市交通干线等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全域范围内的功能分工,为将来新的城乡一体的城市管理*奠定基础。
第二,它把成都城市化发展定位于新型城乡形态,着力于创造条件,让市场要素在成都市域内无障碍流动。统筹城乡发展要冲破的是城乡分治的樊笼,但这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是要使其充分运用先行先试的权力,为全国探索出可供借鉴的普适性经验来。怎么让土地、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完全自由流动,这是一道真正的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彰显试验区的真谛和魅力,还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冲破重重阻碍。“全域成都”理念作为思考城乡关系问题的积极性思维成果,将会为破解这道难题,继而让一系列全新的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举措出台,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
第三,它力主*可*资源在“全域成都”内向低位倾斜,全方位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可持续动力。均等地向成都市辖区所有居民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是“全域成都”的重要内容,农村的社会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很多,必须由也只有*才能担负起尽快弥补历史欠账的责任。给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均等的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让社会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绝不能重复过去那种城市的繁荣以农村的凋敝为代价的老路。
总之,“全域成都”理念作为很好的命题,它是成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结合自己的市情所形成的统筹城乡的发展方略。用“全域”的思维着眼于城乡统筹的范围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它可以包容十分丰富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各地应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它的内涵。
2010-01-08知道答主回答量:0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8:40
成大的真的可怜啊!!!!!!!!!!!!!!!!!!!!!!!!!!!!!!!!!!!!!!!!!!!!!!!!!!!!!!!!!!!!!!!!!!!!
2010-01-09知道答主回答量:0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8:40
所有人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交上去真的是生死难料啊
看了好些个网站和留言 大家所用的“资料”都*不离十
2010-01-08知道答主回答量:0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8:41
1、*规划推动,这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鲜明特色。成都市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和特色,突出抓好县域*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了城乡一体发展的各类规划,力争形成环绕中心城市的4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45个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同时,成都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改革,建立了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划管理*。例如:双流县对规划实行开口管理,仅2005年,双流就邀请了中国规划设计院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专业规划公司,对全县城乡一体化、城市分区、全县产业布局等6大类、30余项进行了高水平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认真搞好县域村庄布局总体规划,精心编制各村建设规划,力求做到生态自然,风格鲜明,充分体现了西部一流水平。基于我市提出的“1+5”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和“151”推进计划,我们要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用规划来体现*的战略发展意图,用规划来推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用规划来激励各类资源配置主体做出相对理性的预期和选择,使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因素在规划中有明确的指向,在未来发展中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2、加快发展产业,这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强大经济支撑。成都市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走工业集聚发展的道路,主要工业布局集中在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两个国家级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各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市县两级工业发展区为载体,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六大工业基地,以期逐渐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三大工业经济区域。同时,在中心城市和区(市、县)*所在地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第三产业,注重业态转换和结构升级;在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农村,坚持走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比如:在沃野千里的都江堰灌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种养业布局,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锦江区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梅林,郫县的农科新村,邛崃的花楸村等,都是立足自己的特色资源禀赋,针对中心城市大市场的需求,转换业态,输出长项,成功地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化立足多元化特点,适度低层次起步,汇集多数农户参与,取得良好效果。此外,蒲江县对自己有特色的苹果和茶叶生产采取拉长价值链、形成产业化的做法(从茶叶和苹果种植的土壤改良开始,到良种提纯、植保、市场营销乃至于副产物综合利用,如茶多酚提取),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的增收。基于我市提出“1+5”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和“151”推进计划,我们要围绕中心城市和县城及特色小城镇建设,重点打造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形成以高新产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商贸物流为重点的产业群,提高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增强核心带动能力。
3、创新制度设计,这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力保障。成都市通过创新制度设计,使一切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尤其是劳动力,都可以按照人本的思想和逐利的原则,在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流动起来,可以在资本的粘合下,最大化自己的要素收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不同要素所有者在竞争起点上的公平。成都市重点围绕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先后就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工作,以及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流动密切相关的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元化户籍管理等城乡一体化工作要点出台了系列配套*,并鼓励各区(市、县)*大胆的自下而上地创新。例如:成都温江区根据自身工作重点制定了《关于鼓励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的意见(试行)》和《关于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邛崃市出台了《邛崃市固驿镇仁寿村“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养老保险实施细则》等。双流县、温江区、郫县等区(市)县,以“公司+农户”或“协会+农户”的形式,针对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些农林产业或经济作物,遵循样板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较有力度地进行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土地集中经营得到规模效益,使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租金,转变为规模经营大户或农业产业公司的农业工人。金堂县由*牵头并构筑平台,与广东东莞建成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有专门运送农民从金堂到东莞的班车,*出面组织的民工权益维护机制以及针对有效需求的人力资源培训,形成组织化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我市要全面实施“1+5”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和“151”推进计划,就必须打破城乡分治、部门歧视的制度性障碍,通过创新制度设计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体现。重点就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培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元化户籍管理等城乡一体化工作出台系列配套*,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4、聚焦公*品,这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害所在。成都市建立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少儿住院互助金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学校、医院用人的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教师、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促进了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成都市采取*资源组合配套、系列推出的方式,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针对“乡”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卓有成效地用“看得见的手”来聚焦和供给公*品,其具体着手的切入点是:加强农村的教育工作,教育强乡(镇)建设工程,帮困助学工程(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农村普通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工作,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的管理,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两网”的建设,农村医疗救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县乡财政管理*的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农村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农村村组管理*改革,实施中心城区农民新居工程等。推进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提高农村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要达到“四个有”:有一套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体系;有一个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有一个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有一支协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务有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
2010-01-09知道答主回答量:0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8:41
成大的同学,你们好。。哈哈。。都在找答案。。。
2010-01-09知道答主回答量:0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8:42
成大的老师就没一个是有用的,出一个全校性的题,让全校的学生只有去抄袭;而且还是一个全校性的废题,让全校的学生只有用废话去完成
2010-01-09知道答主回答量:0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全域成都”对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启示?
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运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着眼于推动市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区(市)县域总体规划、乡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以及市域一体的产业体系、交通体系、公共...
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实际上的落实和措施是怎样的?
10月22日,地处西部的成都召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一场遍及全市1.24万平方公里城乡大地、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拉开大幕——成都,在科学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开始了此后5年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谋求城市与...
...年成都市政府就提出了“全域成都”概念,即:城乡统筹,让现代_百度...
(2分) 成都市城乡同等保险,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1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2分) 成都市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推动现代城市、现代农村同步发展。(1分)(3)①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
一二五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4.6 成都:“全域成都”构建城乡体系新框架 5.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5.1 城市群是推进区域协作联合的重要发展模式 5.2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 5.3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区域一体化 中国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研究报告 1.国际经济危机尚未...
现在是第几个五年计划,都有什么内容?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
“全域成都”对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启示
“全域成都”对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启示 2007年6月7日成都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7月19日,市委书记李春城代表市委首次提出“全域成都”的新概念,即“要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实施城乡统筹... 2007年6月7日成都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7月...
关于十二五规划内容
4.6 成都:“全域成都”构建城乡体系新框架 5.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5.1 城市群是推进区域协作联合的重要发展模式 5.2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 5.3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区域一体化 03 中国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研究报告 1.国际经济危机...
一二五规划的内容
2.2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 2.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抓手 3.1 城乡一体化制度极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3.2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3.3 以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综合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