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0:23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0:19
本首诗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所以被称为七绝创作的典范,无外乎其在平仄格律的运用,以及在这看似平淡朴素的诗中蕴含着的不凡之处。
这首诗之中,杜甫首句采用了不起韵的格式,对于近体诗格律规则可谓是有着标杆作用。而在讲究以诗传情,以诗寄情的古代,这首诗仅仅以28字便将40余载的时间包含在内。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更是作为诗圣的杜甫以及朋友李龟年往昔旧梦的写实。
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年逾58岁,而在颠沛流离之间,想必他也能预感到自己的垂垂老矣。大唐往昔的盛世不在,安史之乱、百废待兴的社会背景之下, 他与故交好友李龟年在江南相逢。
旧时风华,彼时的杜甫青春年少,正是达官贵人府中的常客,李龟年又何尝不是岐王、殿中监等府邸上的演奏者,然而几十载过后,江南的风景美好,但朋友间的相遇却显得突兀了些许。曾在岐王、殿中监上演奏的歌者李龟年,竟已经沦落到江南卖唱的田地。
而反观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此般落魄。今昔对比,既有个人命运的殊途同归,又更有四十余年间大唐的由盛转衰。
而在小编认为,最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在见到李龟年后的戛然而止。逢君之后做了什么?想必这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还有情的最高境界了吧。
作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远影响的诗人,杜甫以其诗歌更颇有几分史书的意味。出身名门望族,有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终究在优游之后换来的是仕途上的不顺,在见识了大唐的极盛之后,更见识了大唐的盛衰转圜。“沉郁顿挫”的诗风,更是时代的写照,而这写照在《江南逢李龟年》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1:37
杜甫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之所以被誉为七绝之压卷之作,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今天主要说说2个方面:1是杜甫这首律绝从格律上来说,堪称七绝创作的典范;2是这首诗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对于后世相似题材的作品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对此2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第1、我们知道近体诗中的七绝是讲求格律的,对于七绝来说同样有着4种平仄类型。本诗使用的本来是平起首句不起韵的格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加粗字为可平可仄,也就是说,该处的字无论是平是仄都属于律绝的常格。但是,杜甫在第3句使用了另外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是一种已经被验证的,唐代的试帖诗中都允许使用的变格,而这种变格一旦成为常见句式,也就成为了常格。这样,这首诗的平仄情况实际上是这样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而杜甫之所以选择平起首句不起韵的格式,而没有选择首句起韵,是因为他考虑到首联还要对仗,同时又必须满足全诗黏对的要求。要知道,绝句因为只有4句,是没有硬性要求必须使用对仗的,我们看到杜甫的绝句经常使用对仗,甚至两联全部使用对仗的情况。当然两联对仗的情况并不太可取。
这些格律规则在今天看来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实际上这些规则,起初都只是诗人创作的技巧,一直到盛唐的时候,格律才逐渐严密起来,但依然有不合格律要求,不合黏不合对的情况出现。因此,这首诗在后来的近体诗格律规则上有着重要的模板意义。
第2、说到这首诗的相关背景,杜甫创作这首诗是在代宗大历5年,也就是说,正是杜甫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游历,到达潭州的时候,在这里遇见了曾经的故人李龟年。李龟年曾经是开元时期声名远播的音乐家,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出来,岐王这样的皇室子弟,以及京兆豪门韦氏,都常常邀请李龟年去演唱,可见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而杜甫开元时期也是在京都,由于他的才华,同样受到王公大臣以及京兆豪门的礼遇。因此杜甫也时常作为岐王府或京兆豪门府邸中的座上宾,这样他与音乐家李龟年也就有了交集,成为朋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后杜甫的经历自不必说,而李龟年作为很受玄宗喜欢的音乐家,一直留在京都,谁知安史之乱爆发,李龟年历尽艰险,流落江南,仓皇与落魄可想而知,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同样落魄却始终心系社稷的杜甫,与这位曾经名满京都的音乐家在江南重逢,个中唏嘘难以言表。
历经坎坷的杜甫没有将这些感慨放在诗里,仅仅在上一联说了2个人在数十年前的交集,之后在下一联中说2个人在江南的重逢。至于重逢的感伤,仅仅落在“落花时节”这4个字上,让人感慨万千。
两个曾经在长安都有过一段快意的人生,但如今已是沧海桑田,李龟年与玄宗失散,再也回不到从前,杜甫按捺不住想要回到京都报效朝廷的初心,执意取道江南,再往京都,最终这2个人在生命即将终结以及最落魄的时候遇见了对方。
综上所述,这首《江南逢李龟年》能够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原因最为显著的,首先是这首诗在近体诗的格律上的运用,包括在绝句中使用对仗的技巧,都已经堪称教科书级的典范之作;另外,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隐藏在平淡句子后面的感伤,诗人一字不提两人境遇的辛酸,却早已让人们明白两个人安史之乱后的凄凉,以及不言自明的士大夫文人对于国家的报效之心,都对于后世文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七绝的压卷之作实至名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3:11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诗圣杜甫非常著名的一首七绝。就诗里的含义来说,历代诗家对此有了全方位的解读,也用不着我这个普通人来狗尾续貂。
但是,诗词的魅力,从来就是多样性的。舍却了多样性的诗歌,其受众必然会受到很大的*。譬如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别,每一类都有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甚至隐隐泾渭分明。
而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正是其大部分作品能跨越这个鸿沟。高雅者能从中领略到高雅的风节,通俗者同样也可以从中领味道朴实的生活味道。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也不例外。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举家南迁,流落到江南一带,听到李龟年这个京城著名的音乐家的音乐,从而起兴。
当时的京城在长安,离江南可谓天遥地远。于是,虽然是明白如对话的普通一首诗,这个时空的跨度就给人以恢弘之大。
如果一定要说如何赏析这首诗,一万个人心中必然会有一万个哈利波特。我个人的观点,从《江南逢李龟年》里,至少要能读到“三弦”,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的人:
1、 大小弦之“和”:
唐诗,本身就是格律性很强的作品,李龟年之歌,大部分本身就取材于各路诗人的作品。杜甫的诗,可能反倒不是特别适合永吟唱。但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例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两句就有大弦小弦相和之美。
岐王李范,崔九是指中书令崔涕的弟弟崔涤。这两个人可以算是京城音乐界的“灵魂”这里说到的“灵魂”,并非指他们自己有非常高的音乐造诣。而是指他们身份的高贵,有很多音乐家依附于他们生存。李龟年正是这样数不胜数的人之一。
杜甫有过在京城长安的生活履历,自然清楚在岐王和崔九家里出入的人的情况。所谓往来无白丁。李龟年这样的“名人”,必然是附庸风雅如岐王之流的座上宾。
从这两句诗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当时的长安繁华之像,音乐作为盛世的象征、以“声”夺人,最能远播。杜甫正是立意于此,起到大弦小弦相和之趣。
2、 弦外之音:
听出了大弦小弦相和之音,还只是最基本的一层。《江南逢李龟年》,还可以听出、也应该听出杜甫的弦外之音。
什么是弦外之音?也就是字面上并不含有,却又能从其意境而体味出来的那种味道,或者可以用“只可意味而不可言传”来比喻。
杜甫在这首诗里,隐藏了什么“弦外之音”?无非就是今夕对比的繁华不再、今不如昔的伤感之情了。李龟年这样在岐王、崔九身边做走动的人,专为权贵人士演奏的音乐家,是什么原因也到了江南,为普通百姓抚弦而歌了呢?这必非李龟年自己之本愿,实则是形势所*耳。
安史之乱对国家、对唐王朝的影响,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王侯权贵人家,已经用不着曾经的音乐了。是他们不再喜欢音乐了吗?不再需要音乐了吗?其实,只是他们已经不能喜欢音乐而已。
杜甫的弦外之音,其实就是对现实中唐王朝衰败的猛烈抨击。可一切都无需明言,其力度却又远胜高呼怒骂。
3、 弦音未尽:
好的诗歌,历来就是“余音绕梁”般持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余音未尽”之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对很多人来说,本是伤感的季节。古人常在春天远行,有远行就有离别。落花纷飞之中,离愁别绪是何等的伤感?
杜甫受时事的影响,离开京城流落江南,并非为了江南的风景而来,而是为了避难的不得已之举。李龟年同样如此。
所谓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本来也是颠沛流离中的丝许慰藉。然而好景不长,我们就能在此长聚吗?落花时节,其实就在暗示,无论是杜甫也好,李龟年也罢,江南还绝不是最终能停下来的地方。可见时势之险。
既然连远离京城的江南都不可成为避难的世外桃源,那么,处在旋涡中心的长安,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尤其是歧王、崔九之类的上层人士,他们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江南逢李龟年》的弦音未尽。
岳飞有词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弦断已经是愁人不禁,未断之弦、却已经只能发出悲苦之声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5:03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擅作七律而著称,比如《登高》、《蜀相》等都是很知名的。这首七绝《江南逢李龟年》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清代邵长蘅曾评价“子美七绝,此为压卷”。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首先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把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都融汇在这短短28字中,高度体现了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凝炼的特点。
这首诗作于770年的暮春,时年杜甫58周岁。从杜甫个人来说正是饱含忧患、颠沛流离的病弱之身,同年冬天诗人便离世了。从唐王朝来说,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755年—763年),唐朝从开元盛世(713—741)的八方来贺、万国来朝到如今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这种背景下,杜甫和李龟年在江南相遇了,杜甫睹人思旧,忆起了往昔盛世的风华。当初在岐王李隆范和殿中监崔涤(崔九,排行老九)府中听李龟年唱歌杜甫还是个翩翩少年,李龟年是深受玄宗赏识的宫廷乐师。如今李龟年流落到江南卖唱,自己也是颠沛流离到此。无论是从个人到国家,都是非常巨大的反差,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分。这份抚今思昔的感慨都体现在诗中。
其次语言看似普通平凡,其实内涵不凡。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回忆昔日情形,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回忆,还暗含了对开元盛世的追忆和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美好的江南景色中蕴含着凄美和无奈。江南风景是好,可这“落花”中给人的感受却是异样的。有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慨叹。虽然作者只用简单平凡的语言描述二人会面的时间背景,但“正是”和“又”这两个副词转跌中寓藏着感慨万千。虽然没有直接抒发感想,“逢君”就结束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当年二人见面无论是个人和家国什么状况,现在“又逢君”是什么状况。不用作者表述内心,看官自行联想体会吧!
最后一点此诗通俗易懂,感染力很强。
我不是杜甫本人,但我能想象出之前的画面和现在的画面。能从这短短的七绝中体会到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能随着作者的情感情绪而起伏波动。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感受并能感染他人的诗必定是一首佳作。
个人认为杜甫的名篇《江南逢李龟年》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以上三点,本人认为这也是写诗所应该着重的三点。正是因为同时具备了这重要的三点,所以《江南逢李龟年》才能被誉为“七绝压卷之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7:11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二人分别许久再次相见的感情,更是将当时作者的心中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杜甫作为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有文采的诗人,写下了很多非常有名的诗句,其中不乏一些在后世依旧广为流传的诗句。而《江南逢李龟年》则被称为是杜甫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更是被誉为七绝之压卷之作。
《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是杜甫与李龟年久别重逢后所做,当时杜甫心中满是愤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非常独特,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混乱不说,杜甫当时的生活也并不顺利,所以在与老友久别重逢的时候,杜甫生出了无限的感慨。唐朝本来是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百姓安居乐业,但一切都从安史之乱之后变了一个模样。唐朝开始迅速走向衰败,一夜之间唐朝社会危机重重。
而杜甫作为一个文人,在社会上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当年的唐朝文*多都只能四处飘零,杜甫也不例外。当他辗转到了潇湘遇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之后,心中的苦闷仿佛开了闸的洪水,让他倍感伤怀。
杜甫把自己的感情和时代背景都寄托在了这首诗当中。在当时那样的背景下,杜甫做出了这首诗,他并没有在诗句当中表达出一点对生活的不满,但是整首诗却处处都透露着杜甫内心的伤怀之情。尤其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一句,表面意思只是重逢的喜悦,细想还有内心的愤懑和对时代的无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9:35
这主要是因为诗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变化和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我们都知道,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有“诗圣”之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人,那么李龟年又是谁呢?李龟年是盛唐时期的音乐家,也是个大才子,和杜甫的文学领域不同,他专供音乐方面,不仅擅长各种乐器,还能作曲歌唱,深受唐玄宗器重。
李龟年在大唐曾盛极一时,唐玄宗是历史上少见的对音乐之事非常喜爱的帝王,李龟年的曲子每每能震撼人心,令人泫然而泣,唐玄宗经常在宴席上演奏李龟年的曲子,或让他亲自上阵。
不仅皇帝,当时的王公贵族家里举办宴会,也会邀请李龟年前来演奏,并以能请到李龟年为炫耀资本。杜甫年少时曾听闻、目睹过这样的盛况,对大唐的盛世向往不已。也就是说,实际上,李龟年受到追捧的背后,是大唐盛世一派繁华壮美的灿烂景象,诗的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写的就是当时的盛况。
但不久后,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大唐已然不复当时的昌盛,颓势愈发明显,李龟年也因为战火流离在外,不复当年长安的荣华富贵。杜甫本人更是饱受战火之苦,几番*,两人心中都充满凄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相遇了,杜甫首先想起的是当年在长安见到的盛况,那时王孙公子,都是何等的风光,李龟年是何等的抢手,不管是岐王,还是崔九,都以请到他为荣幸。而现在,站在杜甫面前的,却只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上了年纪的老者。
这前两句便是影射出了大唐盛世,而与现在的凄凉场景相对比,这种时代的变化,让人经受了莫大的摧残。而后两句,杜甫却突然转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看似无头无脑,怎么上一句还在回忆感怀以往的时光,这一句就说起风景了呢?
想想两个垂垂老去的人,都经历了同样的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有着同样的苦楚,而李龟年更甚,他当年可是名动京城的啊,可现在呢?
人世沧桑至此,杜甫还能说什么呢,万般苦楚彼此都是知道的,也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前半生的繁华,不如珍惜当下,看看这江南的美丽景色,起码现在,他能在落花时节遇到李龟年,还有这相遇时的一丝欣喜之情,便足够了。
在历经沧桑之后,物是人非,杜甫将过往云烟全部咽下,只轻轻地讲了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上下句的转折堪称神来之笔,这种难以想象的情绪全浓缩在这一首诗中,也难怪这首短短的诗,会被称作七绝之压卷之作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2:17
杜甫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达官显贵门庭,可以说也是社会上层人。
在安史之乱后,他就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涯,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晚年的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邂逅了曾红极一时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回忆起当初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被收入《唐诗三百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被誉为杜甫之压卷绝唱诗《江南逢李龟年》
几十年后,杜甫和李龟年又在江南重逢。这时经历安史之乱的唐朝,已从繁荣昌盛开始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处境,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淤积很久的无限伤感。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四句诗,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用短小的体裁写出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5:15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一首七绝,在《杜诗镜铨》里,邵云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子美七绝,此为压卷。意思是说这首诗是杜甫的七绝中的压卷之作,而不是全唐诗七绝中的压卷之作,这点要弄明白。
既然被称作杜诗七绝中的压卷之作,那这首诗有何独特之处?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1、我们首先从形式上来看,这首七绝格律严谨,首句对仗工整,符合杜诗的一贯作风。
2、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行文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在沉郁顿挫的杜诗中倒称得上是难得一见的小清新。
3、从这首诗的取材和表达的情感来看,可就真真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也是这首诗的压卷之处。
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公元770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过去大几年了,但是四方来朝的盛唐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时年已经59岁的杜甫历经了大唐的鼎盛,又不幸遭遇了安史之乱的流离,好不容易被朝廷启用,又不似自己心中所想,弃官入川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又因思乡心切,于是乘舟出峡,一路沿江而下,漂泊至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长沙。
这可怜的老头在长沙遇见了一位同样呜呼哀哉的故人,那就是李龟年。想起当年同在长安时的歌舞升平,没想到几十年之后他乡重逢,却是难兄遇难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于是便有了《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是何许人也?崔九又是何许人也?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弟弟,一个是唐玄宗宠幸的近臣。可以说都是当朝权贵,而在这些人的府上,李龟年和杜甫也曾是常客。
李龟年是个乐师,当时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而这前两句也写出了大唐鼎盛时期一派盛世祥和之气象。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前两句写昔日的长安,后两句则写眼下的江南。江南不可谓不好,而且正是好风景之时。理应给人美好的视觉和感受。
杜甫却没有延续这种好写下去,而是笔锋一转到了“落花时节”,什么是落花时节?万紫千红的盛春已衰之际方为落花时节。
“又逢君”呼应首句的长安旧时。虽然当下的江南风景依旧,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谁又能想到昔日在豪门贵胄中歌唱吟咏的诗人乐师,今日会在这风景优美的江南潦倒相逢!
《唐宋诗醇》评此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矣。
谁又说不是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29
说杜甫的名篇《江南逢李龟年》是七绝压卷之作,一点儿也不为过。
七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但是意味隽永,可谓是短小精悍。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之中,李白、杜牧、王昌龄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都是千古绝句。
实际上,说杜甫不擅长七言绝句也不准确,杜甫的诗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他的诗带走强烈的批判性,相比之下,七言绝句表达起来更加的含蓄清新。杜甫虽然很少写七言绝句,但是几乎写的每一首都是传世名篇,比如他的第一首七绝“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首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李龟年,我的老朋友,当年在岐王府里、崔九住的大堂里,我们本来是经常见面的,现在正是江南的好时节,春暖花开,风景独好,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实在是太好了!”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杜甫流落江南,恰好遇到了原宫廷乐师李龟年,而写成的一首诗。这首诗与李白、王昌龄、杜牧等人的七言诗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其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表达了杜甫对盛唐繁华景象的怀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如此好风景,正是对乱世漂泊的反衬。
短短四句话,反映了杜甫对山河破碎、人生飘零的感慨。后世有人评价杜甫的这首诗,“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供奉操笔,亦无以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2:01
蜀山笔侠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笔侠以为:“诗圣”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看似云淡风轻,却掩藏不住个中深意,这就是咏诗里面的绝品——藏咏。
藏咏,就是它看起来没有说什么,但比说出来更让人意味深长。
好了,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七言绝句吧: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字面意思看,它说的是:平常在岐王的府里经常看到你的身影,在崔九的府里也几次听到过你的音乐。现在正是落花的时节,没想到我们却在风景秀丽的江南相遇。
从表面意思看,你能看出它是一首咏诗吗?完全就是两个老友久后重逢的场景。
但,如果你知道了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你定能从中看出一点“别的味道”。这得从李龟年这个人说起。
李龟年是盛唐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放在当今,他就相当于郎朗和李云迪,可谓家喻户晓。
在唐朝的上层圈子,李龟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凡是大型的聚会、宴席什么的,如果你请不到李龟年,那算你没面子,就连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唐玄宗),都对李龟年赏识有加。
也只有在盛世,艺人才会如此的风光,因为这是人们生活的需要,而李隆基开创的,刚好就是大唐最繁荣的盛世——开元盛世。所以在这段时间,杜甫经常在各大场合都能看到李龟年的影子。
诗的前两句虽然没有明说,但稍懂历史的人就能从中读出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这是这首诗的一绝之处。
后两句,杜甫和李龟年的再一次相遇,是在风景优美的江南,这本没有什么特别。但问题是:李龟年怎么会在江南呢?作为天朝的伟大音乐家,不应该在帝都长安吗?不应该在忙于应酬各大社交场合吗?
这就是杜甫暗含的第二层意思。表面看能和故人在江南相遇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事实上,这透露着一种悲凉和无奈,为什么?
正是前不久才发生的“安史之乱”对国家造成了动荡,太平盛世被打破,才导致盛世的文人们到处颠沛流离,文人不再是社会的主流,国家的风气也就此改变,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大唐人身上。
这就是从后两句诗里看出的东西,问题是:诗人并没有明白写出来,却比直接写出来更具韵味,这就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综上所述,杜甫的这首诗不愧是压卷之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1:49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5:53
李龟年在唐代巅峰时,何等风光,岐王宅里(皇帝弟弟),崔九堂前(崔涤社会地位名流级别),两句就显示出当年的盛世繁华,人民何等幸福!如今战乱后,杜甫在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流浪中,居然会碰到了同样落魄李龟年!——诗达到了言有尽、意无穷!言外之意,李龟年都落魄到这个地步,普通百姓呢?国家已经千苍百孔,破败不堪,当年的繁华不复存在,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困难有多么残酷!短短28个字,包含了多么大的容量,多么深沉的感慨。一部唐王朝的盛衰史,仅仅四句话就概括了,如果唐王朝的盛衰作为一卷厚重的史册,这首诗是最合适的卷首语。诗切记把话说完说尽,没有回味的余地,就没有诗味了。就这首诗来说,艺术上登峰造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0:15
《江南逢李龟年》就像七律的一半。总感觉没写完。所以不能称七绝压卷。七绝圣手是王昌龄。只有李白的七绝能与他一比高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4:53
杜甫的这部名诗很短,只有25个字,但却记录了唐朝的一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9:47
因为这首诗简直堪称史诗,以最少的字数,说最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