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2:2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14
北宋仁宗朝的有两次“三元及第”的科举佳话,状元的桂冠都被湖北的学子所摘取。一位是安陆的宋庠(仁宗天圣二年状元),一位是江夏的冯京(仁宗皇祐元年状元)。这里只想写冯京,那是因为我曾在他读书的咸宁潜山下生活、工作了十三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14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稍大一点开始学习后,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考中进士,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当时冯京还没有娶亲,张尧佐正倚仗宫中势力,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冯京。张尧佐把冯京请到家里,给他系上金带,说:“这是皇上的旨意”。过了一会,又端上从宫中送来的酒菜,直接拿出嫁妆来以目示意他。冯京笑着但是没去看它,坚决推辞了。外放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京后,担任集贤院学士、掌判吏部南曹,参与修撰《起居注》。吴充因为上书议论温成皇后追封一事,被贬为高邮知府,冯京上疏说吴充说的对,不应该被贬黜。刘沆请求进言并斥责冯京,仁宗说:“冯京有什么罪过呢?”只是解除了冯京修《起居注》一职,不久后又恢复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15
一、原文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亻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出安抚陕西,请城古渭,通西羌唃氏,畀木征官,以断夏人右臂。除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
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百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河东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谴。京以先帅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诸路帅臣,知其虽一时脱去,后能侥窃名位者,犹必行法,将不敢复偷惰旷职。"优诏不听。进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论辨,又荐刘攽、苏轼掌外制。安石令保甲养马,京谓必不可行。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顷之,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曰文简。
始,京乡居,受恩通判南宫成,迨贵,以郊恩官其子。尝过外兄朱适,出侍妾,询知为同年进士妻,亟请而嫁之。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二、译文
冯京1021年生于宜山龙水,15岁随父母迁居藤州几年后,又落籍鄂州。因此上述三地均可称为其家乡。
冯京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在1048年8月至1049年3月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在古代13位“三科状元”中名气较大。时任朝廷宰相见冯京才华横溢,先后将两位千金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中状元后,他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回京后,值集贤院,拜龙图阁待制。因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知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被召还京,纠察在京刑狱。因数月未去拜访丞相,被朝琦视为傲慢。富弼要其拜见韩琦,冯京道:“公(韩)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后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又出知太原府。
宋神宗即位,冯京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试行新法。冯京上疏万言,论其更张失当,被王安石指为邪说,欲予罢黜,但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任命冯京为枢密副使。熙宁四年(1071年),进为参知政事。冯京因郑侠妄言时政受牵连,被罢知亳州。
茂州夷人叛乱,知冯京率部前来,请降。冯京上奏朝廷,请求不咎既往,发农具,给粮草,夷人感激涕零,歃血盟誓,愿世代做宋臣民。
吕惠卿与王安石发生摩擦,将安石密信呈与神宗,中有“勿令齐年知”语,“齐年”即指冯京,神宗以此知冯京无辜,召知枢密院,冯京称病不去。神宗一日午睡后呼左右道:“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冯京诏,中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未几,以冯京为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府。宋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司马光、范祖禹极力举荐冯京为枢密使,冯京以老为由辞却,哲宗乃以之为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之职致仕。
绍圣元年(1094年),冯京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哲宗亲至其家祭奠,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并赐神道碑,题额为“基德”。冯京著有《灊山集》,可惜未留传于世。
扩展资料
逸闻趣事
错把冯京当马凉
冯京能“三元及第”,的确十分不易。参加科举考试,不仅要应付试卷,还要对付朝廷*的*弊端,这就需要付出许多额外的智慧,是今天高考所不能比拟的。殿试是在朝廷里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谁若中了状元则前途无量了。冯京参加的那次殿试,要命的是对手中有大臣张尧佐的外甥石布桐。而张尧佐是皇上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伯父,他志在必得,一定要将状元帽戴上外甥脑袋,早在考前便做了许多手脚:他以重金收买了监考,阅卷*,要他们务必将石布桐取在第一名。
*打出头鸟
为阻止别的考生冒头夺魁,张尧佐要“*打出头鸟”了,他请法师预测状元到底出在谁家?法师说会出在冯家。张立即找到试院登陆官,吩咐如果有姓冯的报名,一律不准列入准考名册和应试名单。企图将竞争对手扼杀在报名环节。冯京得讯,苦思冥想,决定改姓名报考,他把“冯”字的两点移到“京”字旁,“冯京”便变成“马凉”了。殿试结果一公布,“马凉”高中第一名,成了状元。宫廷里,“马凉”中了状元,百姓中,众人却知道中状元的是“冯京”。
千人朝拜
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中冯京,天上中马凉”,“张氏权威无用,不中冯京中马凉”之类黑色幽默了。“错把冯京当马凉”也成了一句有名的谚语。冯京三元及第、名闻天下了。但对生养自己的家乡龙江、宜州却始终一往情深。一次宫廷宴会,宋仁宗问起冯京家乡情况。冯京自豪作答:“我的家乡头戴平天冠(天门拜相山),脚踏万年河(龙江)左手攀龙角(龙角山),右手搬骆驼(骆驼山),前院九龙来戏水(九龙山),后院龙尾通天河(天河县即今罗城县),日间千人朝拜(千人到宜山庙上香),夜里万盏明灯(从破漏茅屋顶看见万颗星星)。” 皇帝听得兴致勃勃。大笑曰:“好家乡!宜山真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啊!”
冯京山
现在藤县县城有“冯京山”,系其父冯式之墓,旁有三元亭,冯氏后裔为纪念冯京于1947年而建。“三元亭”匾额是原*广西省*黄旭初题,冯璜题写亭记。李宗仁写有“梓乡亦有三元,世泽榕门同景仰;云树犹留抔土,家声华彩有光辉”;白崇禧写有“云路扶摇,玉笋班行列第一,天衢声价,彤墀爵秩历朝三。”的对联。而广西宜州亦建有冯京公园,以寄托宜州人对冯京的纪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14
北宋仁宗朝的有两次“三元及第”的科举佳话,状元的桂冠都被湖北的学子所摘取。一位是安陆的宋庠(仁宗天圣二年状元),一位是江夏的冯京(仁宗皇祐元年状元)。这里只想写冯京,那是因为我曾在他读书的咸宁潜山下生活、工作了十三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14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稍大一点开始学习后,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考中进士,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当时冯京还没有娶亲,张尧佐正倚仗宫中势力,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冯京。张尧佐把冯京请到家里,给他系上金带,说:“这是皇上的旨意”。过了一会,又端上从宫中送来的酒菜,直接拿出嫁妆来以目示意他。冯京笑着但是没去看它,坚决推辞了。外放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京后,担任集贤院学士、掌判吏部南曹,参与修撰《起居注》。吴充因为上书议论温成皇后追封一事,被贬为高邮知府,冯京上疏说吴充说的对,不应该被贬黜。刘沆请求进言并斥责冯京,仁宗说:“冯京有什么罪过呢?”只是解除了冯京修《起居注》一职,不久后又恢复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15
一、原文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亻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出安抚陕西,请城古渭,通西羌唃氏,畀木征官,以断夏人右臂。除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
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百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河东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谴。京以先帅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诸路帅臣,知其虽一时脱去,后能侥窃名位者,犹必行法,将不敢复偷惰旷职。"优诏不听。进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论辨,又荐刘攽、苏轼掌外制。安石令保甲养马,京谓必不可行。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顷之,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曰文简。
始,京乡居,受恩通判南宫成,迨贵,以郊恩官其子。尝过外兄朱适,出侍妾,询知为同年进士妻,亟请而嫁之。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二、译文
冯京1021年生于宜山龙水,15岁随父母迁居藤州几年后,又落籍鄂州。因此上述三地均可称为其家乡。
冯京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在1048年8月至1049年3月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在古代13位“三科状元”中名气较大。时任朝廷宰相见冯京才华横溢,先后将两位千金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中状元后,他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回京后,值集贤院,拜龙图阁待制。因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知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被召还京,纠察在京刑狱。因数月未去拜访丞相,被朝琦视为傲慢。富弼要其拜见韩琦,冯京道:“公(韩)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后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又出知太原府。
宋神宗即位,冯京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试行新法。冯京上疏万言,论其更张失当,被王安石指为邪说,欲予罢黜,但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任命冯京为枢密副使。熙宁四年(1071年),进为参知政事。冯京因郑侠妄言时政受牵连,被罢知亳州。
茂州夷人叛乱,知冯京率部前来,请降。冯京上奏朝廷,请求不咎既往,发农具,给粮草,夷人感激涕零,歃血盟誓,愿世代做宋臣民。
吕惠卿与王安石发生摩擦,将安石密信呈与神宗,中有“勿令齐年知”语,“齐年”即指冯京,神宗以此知冯京无辜,召知枢密院,冯京称病不去。神宗一日午睡后呼左右道:“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冯京诏,中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未几,以冯京为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府。宋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司马光、范祖禹极力举荐冯京为枢密使,冯京以老为由辞却,哲宗乃以之为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之职致仕。
绍圣元年(1094年),冯京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哲宗亲至其家祭奠,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并赐神道碑,题额为“基德”。冯京著有《灊山集》,可惜未留传于世。
扩展资料
逸闻趣事
错把冯京当马凉
冯京能“三元及第”,的确十分不易。参加科举考试,不仅要应付试卷,还要对付朝廷*的*弊端,这就需要付出许多额外的智慧,是今天高考所不能比拟的。殿试是在朝廷里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谁若中了状元则前途无量了。冯京参加的那次殿试,要命的是对手中有大臣张尧佐的外甥石布桐。而张尧佐是皇上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伯父,他志在必得,一定要将状元帽戴上外甥脑袋,早在考前便做了许多手脚:他以重金收买了监考,阅卷*,要他们务必将石布桐取在第一名。
*打出头鸟
为阻止别的考生冒头夺魁,张尧佐要“*打出头鸟”了,他请法师预测状元到底出在谁家?法师说会出在冯家。张立即找到试院登陆官,吩咐如果有姓冯的报名,一律不准列入准考名册和应试名单。企图将竞争对手扼杀在报名环节。冯京得讯,苦思冥想,决定改姓名报考,他把“冯”字的两点移到“京”字旁,“冯京”便变成“马凉”了。殿试结果一公布,“马凉”高中第一名,成了状元。宫廷里,“马凉”中了状元,百姓中,众人却知道中状元的是“冯京”。
千人朝拜
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中冯京,天上中马凉”,“张氏权威无用,不中冯京中马凉”之类黑色幽默了。“错把冯京当马凉”也成了一句有名的谚语。冯京三元及第、名闻天下了。但对生养自己的家乡龙江、宜州却始终一往情深。一次宫廷宴会,宋仁宗问起冯京家乡情况。冯京自豪作答:“我的家乡头戴平天冠(天门拜相山),脚踏万年河(龙江)左手攀龙角(龙角山),右手搬骆驼(骆驼山),前院九龙来戏水(九龙山),后院龙尾通天河(天河县即今罗城县),日间千人朝拜(千人到宜山庙上香),夜里万盏明灯(从破漏茅屋顶看见万颗星星)。” 皇帝听得兴致勃勃。大笑曰:“好家乡!宜山真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啊!”
冯京山
现在藤县县城有“冯京山”,系其父冯式之墓,旁有三元亭,冯氏后裔为纪念冯京于1947年而建。“三元亭”匾额是原*广西省*黄旭初题,冯璜题写亭记。李宗仁写有“梓乡亦有三元,世泽榕门同景仰;云树犹留抔土,家声华彩有光辉”;白崇禧写有“云路扶摇,玉笋班行列第一,天衢声价,彤墀爵秩历朝三。”的对联。而广西宜州亦建有冯京公园,以寄托宜州人对冯京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