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西方有趣的不同文化 (越多越好) 多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9:4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29
东西方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背景,具有其各自的特点,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互补,两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正是21世纪全球文化的发展要求。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地中海沿岸诸多优良港湾都为当地的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市场经济逐渐发展了起来。与这种经济形态相适应,西方世界形成了强调竞争、自由,尊重私有财产和个*利的文化特质。具体来说,西方文化强调个*利和利益的实现,崇尚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竞争、效率。西方思维方式是直线性的、二元对立的。它注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自然界的奥秘,讲究在征服自然中得到人的利益,确立人的价值。
可以说西方文化是由认识论辐射伦理观和人本观。在这种文化传统的指引下,西方国家创造了自然科学史上一个个里程碑,为人类科学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得以孕育成长,从而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迅猛提高和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但过分地强调个*利而忽视义务容易导致极端利己主义;过分强调征服自然,导致自然资源损失殆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过分强调科学技术、经济实力、优胜劣汰,而产生的科学主义、机械论世界观、拜金主义、过度竞争,也使西方国家社会问题丛生,矛盾冲突越演越烈。
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到东方、中国来寻找拯救危机的“精神文明”,试图在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中获得医治创伤的良药。
东方文明起源于亚洲的辽阔*,对外交往相对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商品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只有强大的*集权才能满足农业经济对大范围水利灌溉和长期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因此,中国文化形成了推崇集权*、重视群体、强调个人的服从和义务承担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传统不利于人们形成自由、竞争和争取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因而进一步抑制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由伦理观辐射认识论和人本观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圆形的,善于整体地考虑问题。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宗族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强调个人对群体的责任和义务。它把人看作是群体的分子,认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每个人的命运都跟群体息息相关。
从个人来讲,中国文化视“修身为本”,把善、诚、义看作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从群体来讲,它注重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讲求伦理道德,尊卑有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求和谐统一,从不以如何征服自然为出发点,而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想观念。
顾整体、求中和的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共处,正是全球化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指针。但是,发展成熟于封建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如:缺乏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过分注重人际关系,使原本体现为奉献和给予的互动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牵制、依赖和索取;过分强调个人对家庭、部族和国家的责任,使得个人的权利、尊严被忽视,个人的主体自觉性很难发挥等等。
所以,东西方文化虽然不是一条发展路线,但它们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形成于特殊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的东西方文化终于有了真正相互融合的可能和必要,我们对这两种文化所抱的希望是它们都能学习对方的优点,趋近于二者平衡的中点。
未来的世界文化的“重叠共识”应该是既尊重个体,又着眼于群体;既强调责任,又不忽视义务;既追求效率,又力争公平的新文化。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所产生的新文化,将兼具东西方文化优点,采取系统思考的方式,把全世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理念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29
aafafa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