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江西的诗句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9:5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6:08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唐朝,因初唐诗人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1)
【江西】苏轼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
醉卧欲醒闻淙淙,真欲一口吸老庞。
何人得俊窥鱼矼,举叉绝叫尺鲤双。
这是公元1094年,苏轼泛舟赣江上,听淙淙流水,发出“江西山水真吾邦”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江西山水、风物由衷赞美。
(2)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林寺是庐山北山的第一座寺庙。庙里墙壁上满是诗词,其中以苏轼这首最为有名。诗人从各个角度看庐山,寥寥几句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庐山的千姿百态。
(3)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
(4)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是陶渊明隐居在庐山脚下田园生活之后著作的,主要体现隐居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欢喜及对大自然的赞叹。
(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那时,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曾在赣州任职时,留下的名词,因此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
(6)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登庐山,时值山下桃花已谢,大林寺桃花正妍,即兴赋诗一首。而今大林寺已难寻觅,但白居易咏诗的花径犹在。
(7)
【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由于酷爱莲花,他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种植荷花。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8)
【游武功山】徐霞客
千峰嵯峨碧玉簪,
五岭堪比武功山。
观日景如金在冶,
游人履步彩云间。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武功山,见到武功山壮丽的景色,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
(9)
【春过鄱阳湖】贯休
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
吴山兼鸟没,楚色入衣寒。
过此愁人处,始知行路难。
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写诗无数。本诗描写春天的鄱阳湖,浩瀚与壮阔。山水艳艳,候鸟依依,尽在鄱阳湖畔。
(1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家。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6:09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唐朝,因初唐诗人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1)
【江西】苏轼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
醉卧欲醒闻淙淙,真欲一口吸老庞。
何人得俊窥鱼矼,举叉绝叫尺鲤双。
这是公元1094年,苏轼泛舟赣江上,听淙淙流水,发出“江西山水真吾邦”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江西山水、风物由衷赞美。
(2)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林寺是庐山北山的第一座寺庙。庙里墙壁上满是诗词,其中以苏轼这首最为有名。诗人从各个角度看庐山,寥寥几句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庐山的千姿百态。
(3)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6:09
更在江西岸
《清平乐·秋词》
宋 · 苏轼
白云相送大江西
《送明卿之江西》
明 · 李攀龙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论诗三十首·二十八》
金 · 元好
问
太乙昨传当蜀道,文昌今喜尚江西
《赠朱五星》
宋 · 姚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