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0: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3:47
《论语·季氏》有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成语祸起萧墙自此经常被用于形容祸乱发生在家里。在中国古代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诸多皇子争夺王权,以致大权旁落;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若是臣子离心离德,各有盘算,皇帝本人又无法调和或把持朝政,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祸起萧墙。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必定陷入内忧外患之中,轻则元气大伤,重则被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后期就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诸葛亮去世后,为蜀汉留下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人才。文有费祎、董允、蒋琬等,武将以姜维为首,虽不及诸葛武侯的才干,却也足以守成。
▲诸葛亮及费祎剧照
奈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安排好了蜀国朝堂、算计了敌阵中的司马懿,也最终除掉了有谋反之心的魏延,但终究算漏了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诸葛瞻。
01
诸葛瞻是老来子,诸葛亮去世时他只有7岁。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诸葛瞻虽然聪慧,但是过早成名,将来恐怕成不了大器。尽管诸葛亮对他有着这样的评语,作为曾经蜀国栋梁的儿子,诸葛瞻还是受到了举国上下的尊敬。父亲去世后,他便承袭了武乡侯之位,在年满17岁时还娶了蜀汉公主为妻。当时蜀国一旦有什么惠民的*,就会有人传言称“这是诸葛武乡侯建议的”。
▲诸葛瞻剧照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诸葛瞻在*方面并没有这么突出的才能。只是年纪尚轻的他,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忘记了父亲在《诫子书》中所说的“非宁静无以致远”。由于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实在太小,诸葛亮根本不可能将他培养成自己的*人,于是便指定姜维作为自己的继承者。姜维虽然骁勇善战,也很好地继承了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愿,但在曹魏步步紧*的情况下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费祎去世后,朝中失去了制衡姜维的力量,姜维还是连年出兵,不注重补给和后勤,加上多次兵败而归,引起文臣和将领们离心离德。此时诸葛瞻带头上表刘禅,认为姜维好战而无功,请求剥夺他的兵权,降为益州刺史。
▲少年刘禅及黄皓剧照
此时,蜀汉末期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粉墨登场了,他就是黄皓,内廷之中深受刘禅信任的宦官。虽然刘禅自己也知道黄皓是个小人,但黄皓在吃喝玩乐等方面极为精通,又会逢迎拍马,所以尽管多人要求刘禅处置黄皓,刘禅都置之不理。姜维与黄皓的关系本也不好,只是姜维为了不被削夺兵权刻意向黄皓服软,黄皓在内廷向刘禅求情后,刘禅便驳了诸葛瞻的建议,将姜维原本的兵权如数归还,自此姜维很少还朝,诸葛瞻也再没有机会与姜维争斗了。
▲老版三国姜维剧照
不能领兵在外,那便在肃清内廷方面做些努力,这或许是诸葛瞻为蜀国做贡献时的一些想法。于是他上表请求处置黄皓。诸葛瞻在朝臣中的影响力还是相当不小的,就连黄皓也不得不避其锋芒,鉴于后主刘禅对两方都极为信任,没有下旨申斥任何一方,朝堂与内廷便渐渐割裂开来,内廷由黄皓控制,经常与刘禅说一些蜀国不必迎战,魏军自会溃败的话讨他欢心,而朝堂之上不知情的群臣纷纷请求出战对抗魏军,两方渐成对立之势。
02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奇袭阴平,蜀中没有大将可以迎战,诸葛瞻临危受命,领兵迎击邓艾。诸葛瞻虽然少时就有才名,聪慧也得到了父亲诸葛亮认可,但在此前他并没有参与过战争,说是“纸上谈兵”也不为过,然而这样的人却在亡国前夕的重要战场上负责指挥,蜀国人才稀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在“绵竹一战”中,诸葛瞻率领军士与魏军死磕到底,最终自己死在绵竹,成全了诸葛家族的节义,用生命守了蜀汉江山一段时间。在临死前,诸葛瞻留下遗书称自己有三罪:“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战不能守国土。”
▲老版三国邓艾剧照
实际上,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都很好理解。当朝大宦官黄皓渐有把持朝堂之势,群臣几乎是人人得而诛之,偏偏刘禅又护得周全,东汉末年的历史眼看着就要上演,无数人建议刘禅诛杀黄皓都无果,诸葛瞻作为文臣,对此自然是痛心疾首的。另一方面,诸葛瞻作为缺乏实战经验的新科将军,对于战场还十分不熟悉,出现“战不能守国土”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 但起码他没有像赵括一样使得40万赵军被白起一起坑杀,而是用生命守护住了诸葛家族的荣誉,以及蜀汉的风骨。
▲老版三国姜维剧照
相比之下,“不能制姜维”居然成为三大罪之一,这实在有些奇怪——毕竟姜维也是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之一,能征善战又忠心耿耿,即使在刘禅宣布投降之后依然策划了兵变,试图叛魏重振蜀国。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姜维还是诸葛瞻,都没有像诸葛亮一样令所有人折服的能力。他们一个作为诸葛亮钦点的继承人,一个作为诸葛亮血脉的承袭者,在蜀汉兵权与话语权上有争夺看起来也合情合理。再加上有黄皓之流在内廷之中作乱,能征善战的将军及其后*多老去或战死,蜀汉在三国战争之中落败也就成了定势。
▲后主刘禅出降剧照
诸葛瞻死前的“三罪”,算是他对自己人生下了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义。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写道:“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瞻未必淫慢过,却自小因所有人追捧而生活在险躁之中。在其*才能和军事才能并不能服众的时候,就希望像父亲一样擎起蜀国的一片天,将政权和军权都收归自己手中,以致与蜀国末期的另外两大人物——姜维和黄皓关系都十分不好。虽然诸葛瞻的遗言更多是遗憾,但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出,蜀国后期朝廷混乱、君臣离心的情况,恐怕过于自负、希望大权独揽的诸葛瞻,要为此负上主要责任。
结语
从某种程度来说,恰恰是因为诸葛瞻自身能力有限又贪恋权位,才会导致种种问题的发生。姜维作为诸葛亮北伐*的执行者,希望以此加强蜀汉内部凝聚力,维持住摇摇欲坠的政权,普通文官不懂其一片苦心也就算了,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带头反对,朝堂之上能不*吗?
▲三国时期文臣剧照
文臣和武将之间能不嫌隙日增吗?再者,诸葛瞻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还傻乎乎地跑出城外与邓艾决战,导致蜀汉最后的有生力量损失殆尽,再无翻盘机会,后主也因此*出降。如果诸葛瞻有准确的自我认知,老老实实当个勋戚和吉祥物,至少也不会添乱和帮倒忙。诸葛亮倘若地下有知,自己辛辛苦苦促成的天下三分被自己儿子葬送,该是何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