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8 07:5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9:10
火箭发射出去之后,宇航员通过火箭上的返回舱返回地球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返回舱和推进舱脱离后,返回舱返回,推进舱焚毁
一般载人航天器可分为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三部分。
1、推进舱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2、轨道舱
轨道舱是航天员的主要活动区域,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航天员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盥洗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3、返回舱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返回舱和推进舱脱离后,返回舱返回,推进舱焚毁,而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一段时间。
扩展资料
载人飞船完成预定任务后,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要返回地球,整个返回过程需要经过制动离轨、自由下降、再入大气层和着陆4个阶段。
1、制动离轨段
飞船通过调姿、制动、减速,从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的阶段称制动离轨段。返回前,飞船首先要调整姿态,使飞船在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由轨道舱在前、返回舱居中、推进舱在后的状态变为横向飞行状态,这是飞船的第一次调姿。
紧接着,轨道舱与返回舱以每秒1~2米的相对速度分离,轨道舱留在太空轨道继续运行,这就是轨道舱分离。此时,飞船变成了推进舱和返回舱的组合体。两舱组合体继续逆时针转过90°,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飞行状态,同时再调整俯仰角达到制动要求,这是飞船的第二次调姿。
飞船推进舱上的发动机点火工作,产生与飞船飞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飞船飞行速度降低,从而脱离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这个制动过程可比喻为“刹车”。
2、自由下降段
飞船从离开原运行轨道到进入大气层之前,空气阻力很小,主要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呈自由飞行状态,因此,这个阶段称为自由下降段或过渡段。在这个飞行阶段,飞船按照计划要完成推进舱分离、建立再入姿态等重要飞行事件。
其中,推进舱在与返回舱分离后,会在进入大气层后烧毁。返回舱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速度方向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个角度必须精确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角度太小,飞船将从大气层边缘擦过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飞船返回速度过快,将像流星一样在大气层中被烧毁。
3、再入段
从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到其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的飞行阶段称为再入段。飞船返回时从离轨时的真空环境再次进入大气层,这个阶段称为再入段。再入大气层的高度一般为80~100千米。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承受气动加热和再入过载,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
随着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周围被火焰所包围,因此,对返回舱要采取特殊的防热措施。返回舱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接收不到地面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地面也接收不到返回舱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因此,这个区域被称为无线电“黑障区”。
当返回舱轴向过载达到规定指标时,返回舱实施升力控制,使返回舱过载不超出航天员所能承受的范围,并且用升力控制来控制返回舱落点位置,使返回舱返回预定着陆场。
4、着陆段
返回舱从打开降落伞到着陆这个过程称为着陆段。随着高度的降低和速度的减小,返回舱所受到的气动阻力与地球引力渐趋平衡,返回舱以大约每秒200米的均速下降。但如果返回舱以这个速度冲向地面,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必须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
在距地面10千米左右高度,返回舱的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并抛掉防热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
为增加着陆的可靠性,返回舱上除装有主降落伞系统外,还装有面积稍小的备份降落伞系统。一旦主降落伞系统出现故障,可在规定高度应急启用,使返回舱安全着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返回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9:11
火箭发射出去之后,宇航员通过火箭上的返回舱返回地球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返回舱和推进舱脱离后,返回舱返回,推进舱焚毁
一般载人航天器可分为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三部分。
1、推进舱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2、轨道舱
轨道舱是航天员的主要活动区域,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航天员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盥洗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3、返回舱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返回舱和推进舱脱离后,返回舱返回,推进舱焚毁,而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一段时间。
扩展资料
返回舱着路方式:
1、海面着陆
返回舱入水后将自动释放出染色剂,把周围海水染为荧光色,并及时发出GPS定位信号,方便救援人员在海上快速发现目标。降落的返回舱根据其技术和使用特性(密封性、飘浮性、携带有生保设备等)能够保障航天员长时间生存在其中。
2、地面着陆
当返回舱降落在沙漠上时,航天员应利用返回舱和降落伞建造防风沙掩体。冬季,当返回舱降落在森林沼泽地或冻土地时,航天员应利用返回舱与其他器材建造防寒掩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返回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9:11
火箭发射出去之后里面的人通过返回舱回到地球。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返回舱和推进舱脱离后,返回舱返回,推进舱焚毁,而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一段时间。
返回舱着陆过程
1、飞船通过调姿、制动、减速,从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的阶段称制动离轨段。
2、飞船从离开原运行轨道到进入大气层之前,空气阻力很小,主要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呈自由飞行状态,因此,这个阶段称为自由下降段或过渡段。
3、从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到其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的飞行阶段称为再入段。
4、返回舱从打开降落伞到着陆这个过程称为着陆段。
扩展资料:
返回舱的组成部分
1、座舱
返回时航天员所处区域,除了配备可以减小冲击力的座椅外,航天员的应急物品及仪器、胶卷、磁带、试验样品以及科学数据和遥感资料等都会放在这里。
2、防热层
与大气剧烈摩擦时,会在舱表产生数千度的高温,如果不解决防热问题,飞船还没等落地就烧成了灰烬。返回舱表面有一层防热层,是用特殊的烧蚀材料做成的,防热原理就是通过材料的燃烧而把热量带走,经科学家试验研究发现,大钟的形状相对有利于实现防热目标。
3、降落伞
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打”三把伞——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三把伞。如有必要,还有第四把伞——备份伞。中国神舟六号降落伞主伞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全长达70多米,伞衣有20多米长,叠起来却只有一个手提包大小,重量仅90多公斤。
4、动力装置
返回舱本身无动力,但飞船的样子是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个小一些的椎体是返回舱,而后面还有一个较大的柱体可以称其为服务舱,哪里有动力等很多装置。当要返回时动力装置使飞船减速就可以使飞船以螺旋状轨道回到地面。当进入返回轨道后这两部分就会分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返回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9:12
有返回舱啊。能驾驶飞船的都是重金打造的昂贵的科技人才,比战斗机飞行员更昂贵百倍!可不是实验用的一次性消耗品。
火箭执行运送飞船的发射任务,把飞船射到预定轨道之后,火箭使命完成。飞船在太空执行相关任务,到期后,宇航员乘坐返回舱返回地球,飞船留在太空或坠落大气层烧毁。
这东西就是返回舱。只有在返回地球时一次性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9:13
完成任务返回舱分离,乘坐火箭前端的返回舱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