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蜞生长在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1: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0
在福建福州方言中所称的流蜞,在广东一带称为禾虫,学名为疵吻沙蚕,是环节动物。流蜞是闽江口名贵特产之一,每年中秋时分是流蜞的繁殖季节,流蜞会半夜从泥里钻出活动,此时的流蜞已经成熟,十分肥美。流蜞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由于产量少价格高,被福州渔民称为“江中的冬虫夏草”。
流蜞亦叫禾虫 产于河边低壤之中,为自断自生的环节动物。身体扁平,须状肢,比蜈蚣体形略小,软体有红绿色条纹,随流水自稻田流动。农历八、九月最肥美。 加盐、蒜即可吐出膏状物,蒸熟如蛋糊,搭配蛋加葱花煎味道甚好,含丰富的蛋白质,入口鲜甜,原滋原味
禾虫它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它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也非常高,同时它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成分,食用后人体可以很快吸收这些营养,进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可以提高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以及减少好多常见病的发生
禾虫它的做法可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煎、炒、蒸、煮都是十分美味的,是属于当地人们的一种家常菜了。禾虫不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食,而且禾虫里面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非常丰富,它还被称为水中的冬虫夏草。如此便可得知它的价值了。禾虫它还可以降低血脂,预防人体出现动脉硬化,对人体有非常高的调理作用。常见的有禾虫肠粉,禾虫蒸蛋,钵仔禾虫,禾虫煎蛋,五彩煎禾虫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0
流蜞喜欢生活在泥沙里。流蜞亦叫禾虫 ( 疵吻沙蚕 ):产于河边低壤之中,为自断自生的环节动物。
身体扁平,须状肢,比蜈蚣体形略小,软体有红绿色条纹,随流水自稻田流动。
农历八、九月最肥美,哈哈 ,今天才农历7月11,再过一两个月,刚好合适吃名为疵吻沙蚕
在福州方言中所称的流蜞,在广东一带称为禾虫,学名为疵吻沙蚕,是环节动物。
每年中秋时分是流蜞的繁殖季节,流蜞会半夜从泥里钻出活动,
此时的流蜞已经成熟,十分肥美。流蜞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
由于产量少价格高,被渔民称为“江中的冬虫夏草”。不同的时间价格不一样,一斤100以上还是要的
这个怎么吃的,不同的人,口味不一样,喜好的做法也不一
介绍做法之前,先来一句挂在当地一句谣谚 : "国公诞,吃流蜞 "
这与一个感人的传说有关。相传长乐县城高隍巷曾出了位总兵,英勇善战,奉命镇守云贵边疆,
一次平叛时不幸以身殉国,被朝廷封为太尉国公。百姓感其恩德,用肉身塑神像供在庙中,
但国公思念故土,不愿留在异乡为神,于是托梦给他的亲人,
让他们砍下神像脑袋装在麻袋中用粗铁链拴在船底运回长乐。
船到闽安镇,亲人把国公脑袋从船底捧出,
只见他脸上流着浓浓的蓝色血泪,涌到闽江中,就成了流蜞
炸流蜞,斌仔觉得这个吃相是比较好的流蜞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营养价值高,又有滋阴、健脾、益气、去湿之功效,可用作中药。
它产量少价格高,被称为“江中的冬虫夏草”,每每刚打捞上岸就被抢购一空,
这也就不奇怪为何在福州市区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了。
“流蜞走后晚”这句话,体现了流蜞一个突出的生活习性:喜欢半夜出来活动,因此捕捞流蜞都是在深夜里。
捕捞流蜞还有明显的季节性。8月前后是流蜞的繁殖期,此时的流蜞最为肥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1
流蜞,福州方言发音为“捞ki(4声)"。被闽江口渔民形容为江中冬虫夏草。做为一种食材,因为口味好,产量少,营养价值高,生活习性独特,形状古怪可怖,具有成为传奇的一连串优越条件,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罕物。
流蜞学名疵吻沙蚕,生长在闽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流处的泥沙质土壤中。和珠江流域颜色较褐的”禾虫“,宁德浅海颜色青绿的”海蜈蚣“未必同种,但应是近亲,在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
据闽江边林浦村的朋友黄先生介绍:流蜞每年只在农历7-8月繁殖期间出现。白天见不到,需得待夜深它们从土壤中钻出,爬到江中的水草梗上排卵繁殖时才有机会捕获。福州有句土话:”捞qi走后晚“。用以形容喜欢流连游荡,夜不归宿的家伙。就是借用流蜞夜半出没的这种习性。
下图是朋友于今年中秋前买下,冷冻保存的一大碗珍藏。
边淘洗边向我介绍的黄先生说这种江鲜自然状态*长约15厘米,因体型像蜈蚣般由许多节组成,把他们从水草上抓下来时往往就断为许多段。再经过冰冻、解冻淘洗,很难有完整的虫体形状。
挑一段还比较长的在手里拍张图,感觉跟小蚯蚓也差不多。
这种江鲜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也不是闽江出海口随便有机会捕获的。近年来越来越少见,物以稀为贵。江口渔民捕获后往往自己留用或早早就被预定走,价格涨到400-500/斤市面上也难得一见。
虽然形状有点吓人,但是做成菜后口味甘鲜,也是它备受识家追捧的主要原因。
借跟朋友祥哥和三哥到林浦村做客的机会,我在黄先生家里尝到这这种稀罕食材的主要表现形式:流蜞干
把淘洗干净的流蜞置于锅中,用火力把水分慢慢*干。
有”五色虫“之称的流蜞常见有红,绿,褐等颜色,随着锅里不多的水分沸腾,锅中丰富的色彩慢慢统一为青绿色。
当水分大多数被*干时,再淋油作为导热介质继续烘煸
随着绝大多数水分被*干,锅里的流蜞也由软体状态变得硬挺,酥松。
整个烹制过程除了油,可以不放任何调味料。出锅后我迫不及待地拈一条尝尝,不会觉得有类似甲壳的酥脆感,口感硬中带软,没有添加调味料也已咸鲜味美,油酥后油润的半干状态很适合下酒。按照三哥的介绍,再挑一条蘸虾油吃,因虾油的复杂而显得更耐人回味。
流蜞干是这种食材用于烹饪中比较简单却基本的形式。油酥冷却后如果密闭保存可较长时间保存,延长这种稀罕物的享用期。但是,时间一长难免会有油渍味。所以,和所有好东西一样,请尽快食用。
”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随园食单》归纳总结得这句经典其实早于被有烹饪天分的国人自然而然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流蜞干除了像我们那天土豪式的直接大嚼下酒,还可作为半成品食材用于煮粉干或者炖蛋,使其富含的鲜美氨基酸充分析出。他们就是传统福州菜中难得一见的流蜞粉干,流蜞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1
“流蜞”,学名疵吻沙蚕,生长在南方沿海湿地或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泥里。流蜞都在下半夜活动,福州俗语形容爱过夜生活的人叫——“流蜞走暗暝”。“流蜞”蒸熟成糊状,是福州人曾经偏爱的一种奇味。
被闽江口渔民形容为江中冬虫夏草。做为一种食材,因为口味好,产量少,营养价值高,生活习性独特,形状古怪可怖,具有成为传奇的一连串优越条件,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罕物。
流蜞学名疵吻沙蚕,生长在闽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流处的泥沙质土壤中。和珠江流域颜色较褐的”禾虫“,宁德浅海颜色青绿的”海蜈蚣“未必同种,但应是近亲,在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02
在福建福州方言中所称的流蜞,在广东一带称为禾虫,学名为疵吻沙蚕,是环节动物。流蜞是闽江口名贵特产之一,每年中秋时分是流蜞的繁殖季节,流蜞会半夜从泥里钻出活动,此时的流蜞已经成熟,十分肥美。流蜞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由于产量少价格高,被福州渔民称为“江中的冬虫夏草”。
流蜞亦叫禾虫 ( 疵吻沙蚕 ):产于河边低壤之中,为自断自生的环节动物。身体扁平,须状肢,比蜈蚣体形略小,软体有红绿色条纹,随流水自稻田流动。农历八、九月最肥美。 加盐、蒜即可吐出膏状物,蒸熟如蛋糊,搭配蛋加葱花煎味道甚好,含丰富的蛋白质,入口鲜甜,原滋原味,不肥不腻,为不可多得的河鲜佳品。
新鲜的流蜞
新鲜刚捞起来的流蜞
晒干可以做菜的流蜞
晒干后可以做菜的流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