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组建北洋舰队耗资多少?购买战舰多少艘?耗资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2: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2:44
(1)旗舰:“定远”舰
管带:刘步蟾。
舰型:铁甲舰(装甲战列舰),属德制改进型“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
排水量:满载排水量7335吨。
动力装置:蒸汽动力,2台复合平卧式蒸气机,马力6000匹。
主尺度:舰长94.5米,最宽处18米,吃水深6米。
航速:14.5节。
武器装备:
A)火炮:主炮为4门305毫米口径火炮(2座双联装炮塔,舰首成对角线布置),副炮为2门150毫米口径火炮(首尾各1门,76毫米炮4门,5管机关炮10门。
B)鱼雷:鱼雷发射管3具(舰艏2具,舰艉1具)。
C)舰载鱼雷艇:舰载鱼雷艇2艘;排水量16吨,功率91马力,航速15节,艇员7人,鱼雷发射管2具,火炮2门。
D)步*:德国造毛瑟步*525支。
编制:定员330人。
装甲厚度:装甲防护采用“铁甲堡”式;船中腰用复合装甲环绕成堡,堡长43.5米;水线下装甲厚305毫米,水线上装甲厚356毫米;机器舱,弹药舱均在甲堡内;装甲为钢面铁甲。
舰体结构: 双层船底,设有水密隔舱。
自持力:舱内设有20具淡水柜,其机器所制淡水,每日可供300人食用。舰上设有3座发电机。
造价: 140.9万两白银。
下水时间:1881年12月28日下水。
回国时间: 1885年7月3日与“镇远”、“济远”一同离开德国,10月31日抵达天津并编入北洋水师。
(2)“镇远”舰
第一任管带:杨泰曾;第二任管带:杨用瀮。
舰型:与定远舰同样规模,唯一不同的是镇远舰水线下装甲掺用铁板,1882年11月12日下水。
1894年9月17日,以“定远”、“镇远”为首的北洋水师主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主力进行了一场决战。“定远”舰中弹159发,“镇远”舰中弹220发,“定”、“镇”二舰的装甲和炮塔护甲上的弹坑没有超过102毫米的,显示出二舰的顽强生命力。
黄海大战后,北洋水师对军舰进行了抢修。10月16日,各舰竣工。但此后北洋水师根据李鸿章的“保船”命令全无作为,放弃了争夺黄海的制海权。10月24日至11月7日,日军在辽东花园口登陆,北洋水师按兵不动,没有进行任何的海上拦截。7日日军攻占大连,当晚丁汝昌率舰队离开旅顺口返回威海。11月8日,李鸿章命丁汝昌来天津面商下一步作战计划。12日下午,丁汝昌率舰队离开大沽返回旅顺,次日上午到达,但下午又以日军*近旅顺口为由,仓促撤退。14日凌晨,“镇远”舰在驶入威海军港时,因刘公岛东西航道均以实施战时封锁,仅在东口留出用浮标标识的通道,而此时风大水溜。浮鼓漂移,造成军舰触礁,船底7处受损,“镇远”管带林泰曾为此服毒自杀,军舰随即进行修。
1895年2月5日凌晨,“定远”舰在威海保卫战中,遭日本海军鱼雷艇袭击,丁汝昌下令趁军舰尚未沉没前驶往刘公岛南面搁浅,利用舰炮,增强东口的防御力量。丁汝昌*撤离“定远”,移驻“镇远”指挥。10日下午,丁汝昌,刘步蟾命令用水雷将搁浅的“定远”炸毁。当晚,“定远”管带刘步蟾自杀。
12日在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后,刘公岛守军向日军投降,“镇远”被日军俘虏。此后,日本对“镇远”进行了修理改装,编入日本海军第3舰队第5战队,舰名仍为“镇远”。成为日本海军第一艘铁甲舰。曾参加1905年的日俄战争。1911年退役,1912年4月6日拆解出售,所遗铁锚、铁链、炮弹等物作为战利品。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抗战胜利后,“镇远”遗物于1947年由招商局“隆顺”轮、海关缉私船“飞星”号分两批接回国。目前,“镇远”铁锚陈列于北京人民*军事博物馆。
(3)“经远”舰
管带:林永升。
舰型:装甲巡洋舰(又称防护巡洋舰),北洋水师称其为“水线甲堡之船”
排水量:2900吨。
主尺度:舰长82米,舰宽12米,吃水5米。
动力装置:蒸汽机,3400匹(《北洋海军章程》记载为5000匹)。
航速:15.25节。
编制:180名(定员270名)。
武器装备:
A)火炮:主炮为1门210毫米双联装前主炮(炮塔炮),副炮为2门150毫米侧舷炮,2门47毫米哈乞开司5管速射炮,5门37毫米哈乞开斯5管速射炮。
B)鱼雷:鱼雷发射管3具,每具可配3枚鱼雷。
装甲厚度:舰身吃水线上全部用钢甲防护,其中水线处,敷设厚度为241毫米侧舷装甲,深入水下约300毫米。机舱上方铺设平钢板。军舰前后侧,仍安装穹甲。船底为双底层,炮台,令台也用203毫米装甲围绕。
自持力:可装粮食20日,淡水10日;燃煤325吨。
建造厂家:德国伏耳铿造船厂。
建成时间:1887年建成,1887年9月12日驶离德国,12月1日到达厦门。
(4)“来远”舰。
管带:丘宝仁。
舰型:装甲巡洋舰,与经远舰同样规模,1887年下水,同时回国。
“经远”舰、“来远”舰的建造费用为白银1739761两。
“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和“致远”级穹甲巡洋舰原为增强台澎防务所购。然而随着中法战争的结束,台湾的防务的紧迫性就不是很重要了。1885年秋,朝廷决定先建立北洋水师一支,所以在醇亲王在那年10月谈到购舰时,便透露了“将来船即归北洋编伍,自以垂询北洋”的意图。次日上谕也明确宣布”此项船只造成,即应归入北洋水师操练。”当新购军舰和北洋水师在台湾海峡会师的时候,台湾巡抚刘铭传不识时务的给李鸿章打电报要办接收,李鸿章要醇亲王表态。1881年1月4日,海军衙门电告刘铭传,“所购英德四快船,本署已于上年3月奏明归北洋海军应用,自毋庸由台湾具奏。”年底,北洋海军成军时,“致远”等四舰正式被编入北洋水师序列。
在后来的年代里,“致远”等四舰参加了北洋海军的训练、巡航和军事行动,航迹遍布日本海、东南亚地区。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经远”舰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等四舰围攻,“经远”舰舰桥被击中,管带林永升和帮带大副陈荣、二副陈家莹中炮牺牲。“经远”舰中弹起火,舰上水手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仍然人人坚守岗位,继续向日舰发炮还击,在距“浪速”不到2000米的距离,“经远”舰又遭到一阵近距离的排炮的轰击,尤其“吉野”号速射炮的猛烈打击,舰体逐渐下沉,4时40分“经远”舰在东经123度40分7秒,北纬39度51分海面上,舰首朝东,左舷倾覆而沉没。全舰270名官兵中,只有16人生还。
“来远”舰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中弹225发,军舰的上层建筑被毁,舰身进水,舰舷几经倾斜,只剩下前主炮还能射击,“经远”舰沉没后来远舰同“靖远”舰结成姊妹舰,两舰保持300百米的距离相互掩护,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缠斗,成功的引开了第一游击队,分散了日军兵力,减轻了“定”、“镇”二舰的压力,也保存了自己。在甲午战争最后的战斗——刘公岛保卫战中“来远”舰被偷袭的日本海军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击中,于1895年2月6日凌晨4时,沉没于刘公岛海军基地,舰上30人牺牲。
(5)“致远”舰
管带:邓世昌
舰型:穹甲巡洋舰,北洋水师称其为穹甲快船(半铁甲船)。
排水量:2300吨。
主尺度:舰长81.4米,宽11.6米,吃水4.9米
动力装置:蒸汽机,7500马力。
航速:18节。
编制:202人(实际人数为247人)
武器装备:
A)火炮:主炮为3门210毫米口径炮塔炮,其中1座双联装前主炮,1座单管后主炮;副炮为2门150毫米口径火炮,2门75毫米炮,2门47毫米炮。
B)鱼雷:鱼雷发射管4具。
装甲厚度:只在炮塔和舰身主要部位采用装甲(穹甲)防护,其余均用铁板覆盖,因此称为穹甲巡洋舰,故被北洋水师称为“半铁甲船”。穹甲舱面外侧堆煤,以加强防护;轮机舱外侧加101毫米的装甲,前指挥侧加76毫米装甲,以增强防护。
建成时间:1886年由英国建成下水。与“经远”等舰同时回国。
(6)“靖远”舰
管带:叶祖圭
舰型:半装甲巡洋舰,与致远舰同样规模,1886年由英国建成下水,定员203人。与“经远”等舰同时回国。
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作战勇猛,为了保护旗舰“定远”号,只身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舰缠斗,终因寡不敌众,被吉野等舰击成重伤,全舰起火,弹药耗尽,在军舰即将沉没之际,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对站在身旁的大副陈金揆说:“日本舰队靠‘吉野’打冲锋,如能撞沉此舰,我军就能取胜。”说完,他下令开足马力,全速向迎头驶来的“吉野”号冲去。邓世昌站在舰桥上对全体水兵说道“诸位兄弟,我等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击沉‘吉野’,我等就以死相拼。我等虽然战死,但可以壮我大清北洋海军的声威,为国效忠!”面对突然拼死冲来的致远号,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第一游击队各舰集中火力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速射炮轰击,致远号周围弹如雨下。吉野号舰长河源要一还举大佐,看见致远舰迎头冲来,已经明白致远舰是想撞沉吉野号。他一面命令转舵规避,一面下令连续发射鱼雷。
就在致远舰快撞上吉野号时,致远舰被一枚鱼雷击中,引起锅炉爆炸(另一说法是几发炮弹同时击中致远舰的水线部位,爆炸触发了致远舰右舷鱼雷发射管中的鱼雷,导致致远舰沉没),到下午3时30分致远舰沉没于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全舰250余名官兵中除了27人获救外全部牺牲。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看着心爱的军舰沉入大海,悲愤自杀。邓世昌是1849年9月17日出生(农历8月18日),牺牲时正是他46岁的生日。
靖远舰在致远舰沉没后与来远舰组成姊妹舰,两舰保持300米的距离的距离相互掩护,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缠斗,成功的引开了第一游击队,分散了日军兵力,减轻了“定”、“镇”二舰的压力,也保存了自己。在甲午战争最后的战斗——刘公岛保卫战中被从日军占领的威海西岸炮台发射的两发炮弹击中,于1895年2月9日沉没于刘公岛军港。
(7)“平远”舰
原名为龙威舰,服役于福建水师,后服役于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舰。管带:李和。
舰型:装甲巡洋舰。
排水量:2100吨。
主尺度:设计长度为60米,宽12.12米,吃水3.99米(后实测为4.72米)。
动力装置:蒸2台复合式省煤蒸汽机,马力2400匹。
航速:12.15节。
编制:159人。
武器装备:
A)火炮:260毫米克虏伯前主炮(炮塔炮)1门,120毫米后主炮1门(炮塔炮),120毫米侧舷炮2门,连珠炮(速射
炮)4门。
B)鱼雷:鱼雷发射管前后各1具。
C)辅助设备:大型探照灯2具。
载煤量:250吨。
装甲厚度:前段装甲厚127毫米,后段装甲厚152毫米;机舱、锅炉房、弹药舱外的防护装甲,宽1.52米,厚203毫米
舱面的装甲厚50毫米,炮塔装甲厚203毫米,炮罩装甲厚50毫米。
船体结构:双层船底,中间相隔0.6米。
长宽比:4.9。
造价:白银59万两。
建造船厂:福州船政局。
建造时间:1886年12月7日开工建造,1888年1月29日下水。
该舰为中国第一艘自制的钢制军舰。“平远”代表了19世纪80年代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虽然尚未脱离仿制阶段,但在制造中,不用洋员,完全由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独运精思,汇集新法,绘算图式,脱手自造,这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平远”调入北洋海军后,任命李和为管带。在1894年9约17日的黄海大战中,“平远”舰虽在较后的阶段才参与海战,但作战勇敢,两次命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其中一颗炮弹击中左舷。从士官次室穿入,水雷长事务室、左舷鱼雷发射管、油漕及主炮机件均被炸坏。另一颗击中左舷*鱼雷室上部,炸死鱼雷发射员2人。日本联合舰队也拼命回击,致使“平远”舰。此后在讨论撤换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及替换自杀而死的“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的人选时,几次都有人以李和作战勇敢,建议由李和担任。这些建议被直接送到光绪皇帝的手里,再以上谕的方式向李鸿章征求意见,说明“平远”在海战中的表现,受到广泛关注。其后“平远”舰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军港和北洋海军其他的军舰向日本联合舰队投降。3月16日日军将其编入日本联合舰队,仍称“平远”号,1898年3月21日改为一等炮舰。日本人曾将“平远”副炮改为英制152毫米炮,并作为训练舰使用。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平远”舰隶属日本海军第3舰队第7战队,于9月18日炮击金兰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水雷沉没。
(8)“扬威”舰
管带:首任管带邓世昌,继任管带林履中;管带为参将衔。
舰型:撞击巡洋舰,北洋水师称其为“碰快船”。
排水量:1350吨。
动力装置:往复式蒸汽机,5座圆筒形锅炉,2400马力,双螺旋浆。
航速:15节。
编制:137人。
续航力:5300海里/8节(理论)。
载煤量:305吨。
舰载艇:2艘撑杆水雷艇。
武器装备:
A)火炮:阿姆斯特朗250mm主炮2门(每门炮重25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120mm副炮4门、37mm格林机关炮4门、
37mm哈乞开斯炮4门、神机炮2门。主炮为炮房式结构。
B)鱼雷:鱼雷发射管3具。
C)撞角: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
装甲厚度:装甲为铁皮,厚度为1厘米。
建造时间和地点:1881年由英国建造下水。
(9)“超勇”舰
管带:首任管带林泰曾,继任管带黄建勋。
舰型:撞击巡洋舰,与扬威舰同样规模。1881年由英国建造下水。
两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同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1894年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往大东沟登陆,“超勇”、“扬威”随队同行。17日中午10时30分,“镇远”舰前桅哨兵发现日本舰队,战斗警报响彻北洋各舰,丁汝昌下令舰队起锚迎战,“陈旧的超勇、扬威二舰,照例拔锚费时,落在后边,后亦疾驰,配置就位”。12时20分,丁汝昌命令舰队将阵形变换为“犄角雁行小队阵”,以“定远”、“镇远”二铁舰为先导,迎击日本联合舰队。“超、扬”二舰被编于右翼末端。12时50分旗舰“定远”右主炮发出一声怒吼,闻名中外的黄海海战就此爆发。
战斗打响后,日本第一游击队见北洋水师来势凶猛,又因“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故在距离北洋水师五千公尺以外突然向左大转弯,直扑右翼的“超、扬”二弱舰。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在进至距“超勇”,“扬威”三千公尺时,开始炮击,“高千穗”、“秋津洲”、“浪速”随之开炮。“超勇”、“扬威”虽处绝对劣势,仍拼死作战。下午1时零8分,“吉野”被击中,甲板上发生爆炸,“高千穗”、“秋津洲”也先后中弹受伤。但“超勇”、“扬威”二弱舰终究敌不过新式的日本战舰,下午1时20分,一颗敌弹击入受伤累累的“超勇”舰舱内,引发大火,全舰顿时被黑烟笼罩。在日舰的不断炮击下,“超勇”右舷逐渐倾斜,但“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当日本军舰“比睿”闯入北洋舰队阵中,企图抄近路与本队会合时,恰好和“超勇”相遇,“超勇”官兵在烈焰升腾中,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攻击“比睿”。之后,日本本队绕到北洋舰队阵后,聚攻“超勇”,孤立无援的“超勇”在日舰炮火的集中攻击下,于下午2时23分最终沉没于波涛之中。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拒绝“左一”的援救,追随自己的军舰而自沉于海。在“超勇”燃起大火的同时,姊妹舰“扬威”也受重伤,管带林履中率三副曾宗巩等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抗敌,但在日舰第一游击队的轮番轰击下,伤势过重,“首尾各炮,已不能动”,而“敌炮纷至”,“扬威”只得驶离战场施救,又遭到逃跑的“济远”舰撞击,“撞扬威舵叶,扬威行愈滞,敌弹入机舱”,舱内弹炸火起,“渐不能支”,舰身渐渐沉*,管带林履中悲愤不已,毅然蹈海自尽。
“超勇”、“扬威”就这样消逝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结束了虽然短促,但无比壮丽的一生,和与他们同命运共生死的官兵一起静静的躺卧在黄海海底。百年过去,1997年5月,经海底勘探,确定了二舰所在的位置:
“超勇” 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
“扬威” 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0分3秒。
(10)“济远”舰
管带:方伯谦。
舰型:穹甲巡洋舰,北洋水师称其为穹甲快船。
排水量:2300吨。
动力装置:蒸汽机,马力2800匹。
航速:14.5节。
编制:定员180人
武器装备:
A)火炮:火炮18门,主炮口径为210毫米。
B)鱼雷:鱼雷发射管4具。
建造时间和地点:1883年由英国建造下水,1885年回国。
“济远”号穹甲巡洋舰
1894年7月22日“济远”号巡洋舰和“广乙”号巡洋舰在完成护送“爱仁”号、“飞鲸”号运兵船前往朝鲜牙山任务后返航时,在丰岛海面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相遇,在激战中“济远”舰望台被榴霰弹击中帮带大副沈寿昌和天津水师学堂见习学生黄承勋牺牲,“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怯战逃跑导致“广乙”舰被日军包围遭受重创,在十八岛附近搁浅自沉。在济远逃跑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又攻击了误入战区的“高升”号运兵船和“操江”号炮舰,“高升”号被日军击沉,船上1100名中国官兵和洋员,只有252人被路过的外国海军军舰救起(法国海军远东舰队的“利安门”号救起42人,德国海军“伊利达斯”号救起120人英国皇家海军“播布斯”号救起87人),“操江”号炮舰被俘。丰岛海战后“济远”舰的水兵送个方伯谦一个外号“满海跑的黄鼠狼”。
在1894年9月17日的中日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济远”舰在开战不久后再次逃跑,并在逃跑时撞上本来就受到重创的扬威”号巡洋舰导致“扬威”号巡洋舰沉没。大东沟海战结束后,“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斩首。1895年2月17日“济远”号随北洋水师剩余官兵向日军投降,被编入日本海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2:44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汝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海军衙门关防黄模 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广东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甲午战争被日军俘获的镇远号铁甲舰:定远、镇远 (定远级铁甲舰)
快船: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蚊炮船: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练船: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略)
http://ke.baidu.com/view/468707.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