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1: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22:33
谈到明朝的灭亡,有一个事件是无法绕过去的:袁崇焕矫诏斩杀毛文龙。这个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是:
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私斩边关二品大将,为袁崇焕日后的凌迟埋下伏笔。
为安抚毛文龙部属,袁崇焕上书为东江守兵增饷,直接引发崇祯的反感。
仅3个月后,无后顾之忧的清军兵临北京城,袁崇焕的个人光环毁于自己之手。
于是,崇祯决定给袁崇焕算算总账……
1、《明季北略》为何把袁崇焕和秦桧等同
《明季北略》对袁崇焕评价极低:“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明季北略》的作者计六奇在明亡后终身不仕,以教书为业。这本书中搜集有大量史料文献,还有他亲赴实地调查得来的大量一手资料。这本书被清*长期列入*,不外乎要引导世人相信清人刊撰的《明史》罢了。
《明季北略》把袁崇焕和秦桧等同,反映了与清*完全不同的历史价值取向。而东渡后开创日本“江户学派”的朱之瑜,也持有《明季北略》相同观点并更一步:袁崇焕是个卖*。计六奇、朱之瑜为何如此痛恨袁崇焕?原因也很简单。
毛文龙凭一已之力在辽东募兵,率96人夺岛,历经30余战,大捷5次,打造了东江军事重地。无论是清军进攻宁远还是南下,毛文龙的牵制作用可谓巨大。在计六奇看来,袁崇焕矫杀毛文龙等于自毁海外长城,因此与秦桧矫杀岳飞性质是一样的。
2、《明季北略》对袁崇焕的评价为何如此不同
多数人读罢《明史》,会认为袁崇焕是被冤杀的,并得出结论:你崇祯如此糊涂,不亡国哪还有天理?对了,也许这就是清人修《明史》想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明季北略》对袁崇焕的评价可能更接近于史实,更能反映当时人们的主流思想。
袁崇焕之死并非崇祯乾纲独断,是经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擅自主张议和、独断专杀大帅等等罪名,也是经历长达6个月法定调查审讯程序后得出的。崇祯再糊涂,也没有如同袁崇焕那样,不经法定程序就搬出12条罪状私斩了毛文龙。
《明季北略》在撰写时正值清初,明朝灭亡不久,目击者、知情者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远比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明史》更可靠,更少功利和*色彩。
3、《明季北略》对袁崇焕的评价也有偏颇
《明季北略》把袁崇焕比喻为秦桧,是不是意味着袁崇焕也是一个奸臣甚至是卖*?显然,如果这样评价就有失偏颇了。毛文龙不是岳飞,甚至连岳飞对南宋重要性的十分之一也没有。自然,袁崇焕也是不秦桧!
袁崇焕一介书生,心怀报国之志,自荐辽东任职,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使努尔哈赤感叹:自从用兵以来,唯一能挡住我前进脚步的就是袁崇焕这小子!
不可否认的是,在明末辽东战事中,可称得上战略家和军事家只有3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
如果,袁崇焕没有矫杀毛文龙,而是既解决毛文龙“骄恣”,虚夸战功和索饷过多的问题,同时又继续发挥毛文龙的牵制作用,把东江镇打造成海外长城,哪还有所谓的己巳之变?哪还有袁崇焕凌迟处死?哪还有“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从杀毛文龙那一刻起,袁崇焕也踏上了不归路。
如果,他能知道在后来清兵灭明的战争中,毛文龙手下的三员大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是多么的生猛,他一定会对毛文龙东江兵重新认识,也不会那么率性而为,私杀边关大将……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评价袁崇焕呢?估计这个问题还会争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