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1: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22:33
对于袁崇焕主持辽东的对金战略,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的确是造成了战局的“恶化”。袁崇焕的“疑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赶赴辽东前,袁崇焕与崇祯有过一番“平台诏对”,当着皇帝的面他许下了五年时间全面收复辽东失地、将后金打回部落状态的豪言壮语,胸怀中兴大明王朝志向的崇祯十分开心。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袁崇焕的五年复辽在明眼人看来完全是一张“空头支票”,就连他自己在事后也表示这只是一句安慰崇祯期许的话,只有天真的崇祯一个人当局者迷。偏偏没过多久,皇太极的八旗骑兵就绕道袁崇焕重兵防守的宁远、锦州、山海关防线,从蒙古草原一线突入到北京一带,搞得敏感的崇祯焦头烂额。恰恰此时,又传出袁崇焕勾结皇太极谋夺北京城的传言,使得崇祯很有上袁崇焕当受骗的感觉,失望和仇恨满怀于心胸。
计斩毛文龙,“破坏”辽东整体对金军事战略从袁崇焕的角度来看,他握有尚方宝剑,奉命主持辽东所有对金方略,毛文龙不听指挥招呼,斩了他统一辽东军事指挥权也是理所应当。这里有个明末军事格局变化大背景,在剿杀农民起义军和关外满清政权的过程中,明朝**或多或少下放了一些军事权力,孙承宗提出“以辽人守辽土”,虽然构筑起了关宁铁骑在宁锦一带的防线、扭转了明军野战挨打的局面,但也造就了毛文龙、吴三桂等一大批辽东“军阀”,国家武装趋于私人化。但跟满清八旗比起来,毛文龙问题也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原本通过毛文龙、朝鲜、关宁铁骑、蒙古黄金家族林丹汗的战略包围,满清政权整体是处在不利的一方,但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军事行动客观上破坏了“满清包围网”。
私下与后金议和,和皇太极互通使者这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宁远大战,盛传努尔哈赤在战役中被明军架在城头上的红衣大炮击伤、不治身亡,袁崇焕以吊丧为名,派出使者到后金打探努尔哈赤的死因。这件事被明朝御史获悉,*袁崇焕私下与皇太极议和,违背崇祯武力消灭后金政权的国策。二、皇太极绕道蒙古,从喜峰口一线突入到京畿腹地,绕着北京城烧杀掳掠了一圈后扬长而去。御史*袁崇焕虽然与皇太极在广渠门外大战,但前期关宁铁骑一直都尾随在八旗军后面游而不击,袁崇焕“本意”是通过八旗军对崇祯的“恐吓”,迫使他同意自己与皇太极议和的主张,这让崇祯打心底里感到很可恶。
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方面的黑崇祯、或黑袁崇焕,都不是从明末整体局势作为出发点理性分析历史动态的正确做法。袁崇焕肯定是没勾结皇太极*的,不然清兵直接从山海关进来不是更加方便快捷吗?但袁崇焕也有性情上的缺陷,这也正是造成他个人悲剧的直接根源。